和順欖

和順欖

和順欖,在高檔的零食店,化皮欖一直充當“生”、“旦”的角色,要知道這化皮欖就是由和順欖而來。

簡介

和順欖原名“丁香肉桂欖”,在清朝光緒末年由一名叫葉宗鉅的醬料鋪師傅首創,有欖肉不離核,回味無窮的特點。由於製法獨特味道上佳所以遠近馳名,後來“丁香肉桂欖”就被稱為“和順欖”廣為傳誦。

製作

第一步:踩欖、曬欖。要在有好陽光的天氣,將生欖平鋪在地上,欖上撒鹽,人穿著麻包綁腳在欖上面踩一支長壽香的時間(約一個小時),踩得欖起泡沫,然後用水把欖漂一漂,再平鋪在地曬乾。
第二步:煎熬漿汁。將丁香、肉桂、甘草、大茴香、小茴香用大鍋下黃糖煮透,熬成漿狀備用。
第三步:在賣欖的前一晚,將漿汁混合曬好的欖醃一個晚上,第二天即可出售。

歷史

在和順欖的全盛期,每到大年廿六,珠三角的人從水路途經和順到官窯參加傳統的“生菜會”,艇上的旅客就會紛紛解囊買和順欖,和順欖的美名就此通過旅客傳揚到珠三角各地。葉氏獨創的和順欖曾漂洋過海賣到美國舊金山、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地,其時也頗受當地華人追捧。

秘方

師傅去世秘方沒傳外人

據介紹和順本地的鮮欖產量並不多,當時和順的制欖者多從廣州花地等地購進“三方欖”然後加以炮製。葉氏師傅在上世紀初去世後,沒有把和順欖的製作方法傳給外人,而且其後代也沒有承襲祖業做和順欖。儘管鎮裡還有不少制欖者,但由於沒有了“丁香肉桂欖”撐場面帶旺售欖生意,這些制欖者的生意大不如前,紛紛改行。所以和順欖的美名還在,但現今卻真的買不到了,葉家的後人現居何方也不得而知。
“棋王”50年前偶得秘方
在文化站里談著談著,記者正感嘆再也嘗不到和順欖的真味時,一位老人突然拍拍腦袋說:“好像棋王說過他知道和順欖的秘方的。”棋王是何許人也?原來,這名被成為“棋王”的老人家名叫蔣延廣,今年已經88歲,稱雄和順棋壇多年得此美名。
“棋王”得知有人想知道正宗和順欖的製法,於是來到文化站。“我也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知道了和順欖的配方和製法。”
“棋王”說在1953年,和順已經沒有人賣和順欖了,一天他挑著扁擔走街過巷賣醬油,來到一位女士家門口。交易攀談中該女士稱自己姓葉,家父也是做醬料出身,後來還創出了“丁香肉桂欖”。他們說話投機,該女士就慨嘆“還是不要失傳了和順欖的配方”,於是就把和順欖的製法告訴了棋王。
希望重溫踩欖曬欖盛況
棋王說和順人說起和順欖很自豪,但這么多年來向他了解和順欖正宗製法的人卻很少。老棋王說小時候見過曬欖踩欖的場面,自己也曾加入踩欖人的行列,這么多年來和順欖的名氣還在,雖然自己的牙齒已經不行了,但是他把這個製法說出來,就是希望有人能做出正宗的和順欖,他在有生之年可以再嘗一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