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運動

和平運動是人類以維護和平為宗旨的一種超越階級、民族、國家界限的社會運動。

運動簡介

和平運動得關注焦點常常是核武器,不過為數眾多得和平組織在宗旨上個有不同
和平運動差不多是在1945年第一顆核子彈投在日本廣島後開始形成得。
1949年2月,由75位世界名人發起於1949年4月25日,在法國巴黎和匈牙利布拉格同時舉行了第一屆世界保衛和平大會,72個國家的2200名代表分別出席了大會。這次大會加強了全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團結,擴大了和平力量的影響,有力地推動了全世界人民保衛和平的鬥爭。1959年7月25日,為紀念第一屆世界保衛和平大會10周年,進一步宣傳和推動世界和平運動,郵電部發行了這套紀念郵票。
1949年,蘇聯開發並試製了核武器,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軍隊在中國大陸打敗了蔣介石的國民黨。國民黨逃往台灣。1950年2月末,美國聯合參謀部總參謀長奧馬爾·布拉德利將軍飛往東京,與麥克阿瑟就遠東緊急事態的防禦計畫進行了磋商。關於這個問題,杜魯門政府允許麥克阿瑟在緊急事態發生時可以擴大許可權,讓他管制包括琉球群島在內的日本周邊廣大海域。同期,杜魯門採取了具有挑釁性的冒險戰略,具體見於1949年12月的國家安全保障會議第48/2號檔案和之後1950年3月的68號檔案。3個月後,6月25日,韓戰爆發。為了對應這種局勢變化,日本重整軍備,加強警察力量,並開始接受美國的大規模經濟援助。很快地,日本不但經歷了第一次戰後經濟繁榮,而且還經歷了第一次民族主義的復興。主要作為對這些變化的反作用,國際和平運動的一個分支——日本的和平運動誕生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