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中燃城市燃氣發展有限公司

呼和浩特中燃城市燃氣發展有限公司是集煤化工生產、天然氣輸配、燃氣工程設計安裝和維修服務為一體的中外合資企業。公司主營業務為燃氣供應、燃氣銷售服務、燃氣管道安裝及焦炭、苯、煤焦油生產等。

基本信息

介紹

呼和浩特中燃城市燃氣發展有限公司是集煤化工生產、天然氣輸配、燃氣工程設計安裝和維修服務為一體的中外合資企業。公司主營業務為燃氣供應、燃氣銷售服務、燃氣管道安裝及焦炭、苯、煤焦油生產等。公司註冊資金人民幣77402.72萬元,資產總額22.6億元,淨資產9.58億元。 公司成立於2007年3月,是原呼和浩特市煤氣有限責任公司通過增資擴股,吸納香港聯交所上市公司——中國燃氣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中燃投資有限公司的投資後成立的,屬於中外合資企業,是自治區目前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燃氣企業。公司煤化工系統始建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曾是內蒙古唯一的獨立型焦化廠,為自治區地方工業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八十年代後,公司開始利用焦化廠的富餘煤氣向呼市市區供應民用燃氣,並在此後的20多年裡培育、發展了呼市的城市燃氣市場。

發展

2003年底,公司成功地實施了天然氣入呼工程,並完成了市區2/3人工煤氣的天然氣置換,使公司燃氣基礎設施規模利用水平、管理水平步入全國先進行列,燃氣市場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2008年9月23日,公司完成了市區最後一批3.4萬戶人工煤氣的天然氣置換,使呼和浩特市實現了天然氣化。公司天然氣輸配系統日供氣能力為120萬立方米。2009年底,全市燃氣用戶已達30.6萬戶。其中民用30.1萬戶,公用、採暖、餐飲、工業共0.5萬戶,使用燃氣採暖面積已達725萬平方米。公司已建成東至白塔機場,西到金山開發區,南至和林縣盛樂園區,向北穿越110國道,總長度約1100公里的燃氣管網,管網覆蓋二環線內全部市區。城區建成CNG汽車加氣站13座,日最大設計供氣能力為30萬方,市內全部公車(1528輛)和計程車(5567輛)及部分社會車輛使用天然氣。 進入20世紀後,隨著自治區和呼和浩特經濟、社會的發展,公司的焦化生產廠區逐漸被新市區包圍。

項目

焦化甲醇

為配合政府實現“環保模範城”的創建目標,公司在天然氣入呼後,開始研究人工煤氣從燃氣市場的退出及舊焦化系統的搬遷問題,並於2005年提出了建設“焦化甲醇一體化項目易地改造工程”項目的構想,計畫在托電工業園清水河區投資9.76億元建設年產96萬噸冶金焦焦爐和10萬噸甲醇生產基地,進而確立了“以煤化工和清潔能源套用為主要發展方向,力爭成為集綠色環保、循環經濟為一體的新型能源企業”的發展戰略。這一戰略的實施將對公司的持續發展,對帶動地方經濟具有十分積極的現實意義,受到自治區和呼市兩級政府的重視。 經過三年的努力,到2009年底,除甲醇系統在建外,其它系統(包括焦化系統及配套的供配電系統、供水系統、鍋爐系統、公用服務系統、污水處理系統、運輸系統等)均已投入試生產。另外,位於呼和浩特市區西北的舊焦化生產系統已於2008年10月9日正式停產,2009年7月28日開始拆除。

服務

最佳化服務環境,提升管理水平

39年的焦化生產和26年城市燃氣供應實踐,公司積累了豐富的生產、管理經驗,造就了一批支撐企業持續成長的員工隊伍。同時,通過自主研發和對外引進,公司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科學、完善、實用的管理系統和先進有效的調度、檢測、監控、安裝、維修、搶險等設施,配套以基於SCADA系統、GPS和GPRS技術的中央控制系統、基於計算機網路的辦公自動化系統、基於GIS系統的呼和浩特市燃氣管網信息系統、燃氣用戶收費系統、96707客戶服務系統等,使公司的管理信息化水平步入全國同行業的前列,最大限度地最佳化服務環境,提升管理水平。

部分榮譽

多年來,公司堅持以“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為宗旨,努力增強服務意識和質量意識,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成績優異。

1996年被命名為呼和浩特市“十佳”市級文明單位

國家建設主管部門“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

自治區建設廳“文明服務示範視窗”

全國“廠務公開先進集體”

自治區“創建學習型組織示範單位”

自治區“勞動關係和諧單位示範單位”

2006年公司搶險隊獲全國“青年文明號”稱號

2008年公司銷售部維修中心分別獲自治區、全國“工人先鋒號”稱號

2009年4月,公司被自治區總工會授予“全區五一勞動獎狀”

2011年8月15日,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授予呼市中燃“全國模範勞動關係和諧企業”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