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端

周端

周端,女,漢族,1980年3月10日生。中國女子體操隊隊員。

周端周端
1997年9月,在第33屆世界體操錦標賽上,周端以前手前團轉體540度奪得了跳馬亞軍,誰能想到,她是以替補的身份參加這次比賽的。從5歲開始練體操,直到18歲退役,13年裡,體操幾乎是她生命的全部。

奧運回顧

1997年在瑞士洛桑舉行的第33屆世界體操錦標賽上,中國女子體操隊的一名主力隊員在訓練時突然

周端周端
受傷,比賽馬上就要開始了,教練決定換人。周端這次隨隊參加世錦賽,只是一名替補隊員,當時的中國女子體操隊整體水平都很高,因為缺乏大賽經驗,周端只有等待,機會終於來了。

周端參加了跳馬自由操兩項比賽和團體賽,並且都進入了決賽。跳馬一直是中國女子體操隊的弱項,除了莫慧蘭在亞特蘭大奧運會上獲得跳馬第二外,多年來,中國隊一直都是這個項目的看客。4yRpNoA'V跳馬比賽開始了,周端第四個上場。

(比賽現場)

這套動作是前手前團轉體540度,難度係數很大,周端出色的發揮獲得第33屆世界錦標賽跳馬亞軍。

對周端來說,世錦賽上收穫的這枚銀牌,彌足珍貴。

個人經歷

5歲,還是一個懵懂的年齡,周端就被媽媽送到了田莊台體操館

周端周端

師從於著名體操教練劉文勝,究竟會不會練出成績,爸爸媽媽沒想過,小周端更沒有想過,只是覺得很好玩,便一直練下去。

3年過去了,小周端到了上國小的年齡,劉文勝老師也要調到遼河油田工作,因為很喜歡練體操,周端便離開了父母跟著劉老師一起走了。

1993年,周端代表遼寧省參加了全國少兒體操比賽,獲得了全能冠軍,被選入國家隊,從此,除了體操之外,外面的世界距離她似乎都很遙遠。

1994年14歲的周端第一次代表中國走出國門參加法國體操邀請賽,獲得了平衡木亞軍。

其實,相對於高低槓等項目,跳馬是周端的弱項,她在高低槓有一個很難的獨創動作:團身一周半轉體540度越槓再抓槓,難度非常大。

體操是追求完美的一項運動,運動員在器械上身輕如燕,上下翻飛,令人賞心悅目,但每一個動作他們究竟練了多少次,摔了多少回,沒有人數過,常常是舊傷未愈又添新疾。

1995年是周端競技狀態最好的一年,然而一次全國體操錦標賽上,她意外摔斷了脖子,造成頸椎擠壓

正是這一次意外,使這位被中國隊作為亞特蘭大奧運會的“黑馬”的體操運動員,終生無緣參加奧運會。

儘管1997年的跳馬世界第二,讓周端終於在自己13年的體操生涯中有了一個可圈可點的輝煌,但傷病的增多、年齡的增長、體重的增加時時困擾著她,她最終也沒能等到2000年奧運會,便退役了。

因為從小就生活在體操館裡,沒有經過正規的學校學習,周端時時感到自己知識的匱乏,在遼寧體操隊做了一年的助理教練後,她走進了北京體育大學運動訓練系的課堂。畢業後,她放棄了北京隊教練的穩定職業,又去了紐西蘭學習語言。現在,周端除了每周兩天到國際學校教孩子們體操外,她仍然堅持學電腦

“後運動”生涯-周端

寬敞的宿舍內,正為今夏奧運會備戰的中國體育精英們經過一天不間歇的訓練後,現在已酣然入

周端周端
睡。而在地下室的一個房間內,幾個運動員還在抱書苦讀──在一名華裔美國老師的指導下學習英語。
這其中就有1997年世界體操錦標賽銀牌得主周端。周端表示,這項新技能會幫助她為退役後的生活做準備,一旦“不再享受國家隊的照顧”,她將來可以為一些體育代理機構或外國贊助商工作,從而開始新的生活。

全世界的運動員在體育生涯行將結束時都面臨一個嚴峻的問題:借下來該乾什麼?對於一個往往在30歲之前就要結束運動生涯的行業,這個問題顯得尤其嚴酷。隨著北京奧運會的臨近,這個問題成為人們關注的一個焦點──就像其他很多事情一樣,這個問題也相當普遍。中國體育行業供養著數千名運動員,不過現在給退役運動員分配工作──比如教練職位──已不像過去計畫經濟時代那么容易了。

然而這個問題很容易被忽視。在中國,那些最具潛力的運動員6歲就被送到集訓營,在那裡,文化課學習要遠遠讓位於體育訓練。“一旦進了國家隊,功課就很少了,甚至沒有功課,可能一周10個小時,”中國國家體育總局一名負責人葛凡(音)說,“即使有課上,有些運動員也不一定有精力學。”

中國女隊3大世界賽事和亞運會成績(1997年)

1997年洛桑體操世錦賽

女子團體(銅牌)
莫慧蘭畢文靜劉璇奎媛媛孟菲吉麗雅周端
女子全能孟菲(第五)
女子高低槓孟菲(亞軍)畢文靜(第三)
女子平衡木奎媛媛(第三)
女子自由操孟菲(第四)
女子跳馬周端(銀牌)奎媛媛(第六)

1997年世界盃體操賽
女子高低槓畢文靜(冠軍)
女子平衡木奎媛媛(銀牌)
女子跳馬奎媛媛(銅牌)

周端

周端周端

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主任醫師。擅長治療高血壓、高血脂症、冠心病。上海首批市名中醫,第三屆全國名老中醫學術繼承班指導老師。1975年畢業於上海中醫學院醫療系,1975年至1979年在上海中醫藥大學方劑教研組任教;1979年2月調至龍華醫院內科,主要從事中醫心血管專科臨床工作,側重於中西醫結合治療高血壓病。1987年起任醫院門診辦公室主任,1998年獲醫學碩士學位,1991年起任醫院副院長,分管醫療工作。1996年晉升主任醫師。為上海市中醫結合學會中青年委員會特邀委員,在中醫風濕界享有較高的聲譽。具有較紮實的中醫理論基礎,熟練掌握心血管疾病的診斷與治療。在以中醫為主、中西醫結合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病、高血壓心臟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心律失常等方面,有較深造詣。
1995年、1998年先後主持開展上海市教委課題、上海市科委課題研究各1項,其中上海市教委課題已通過驗收,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曾作為主要參加者承擔上海市科委課題和國家新藥基金課題各1項,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發表論文10多篇,編寫著作1種。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