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芬

周燕芬

周燕芬,女,1963年4月28日生,陝西米脂人。文學博士,復旦大學中文站現代文學博士後,西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陝西省作家協會理事,長期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與研究工作。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周燕芬 周燕芬

1981年9月——1985年7月:西北大學中文系,本科畢業,獲文學學士學位。

1985年7月——1989年9月:延安大學中文系任教。

1989年9月——1992年7月:西北大學中文系,研究生畢業,獲文學碩士學位。

1992年7月——1995年7月:陝西教育學院中文系任教。

1995年7月——至今:任職於西北大學文學院,教授,現當代文學教研室主任。

1999年9月——2002年6月:師承武漢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黃曼君教授,攻讀現代文學博士研究生,獲文學博士學位。

2003年9月——2005年9月:參加聯繫導師陳思和主持的“中國現代文學社團流派史”課題組,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

2009年9月——2010年9月:被聘在韓國韓南大學講學一年。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

研究方向

周燕芬 周燕芬

中國現當代文學思潮、風格、社團流派研究,胡風和七月派研究,當代陝西作家作品研究,並從事當代文學批評。

主要貢獻

代表著作

著作

1、《執守·反撥·超越—七月派史論》(30萬字),中華書局2003年8月版。

2、《因緣際會——七月社、希望社及相關現代文學社團研究》(28萬字),武漢出版社2011年1月版。

3、《文學觀察與史性闡述》(29萬字),人民文學出版社2012年3月版。

4、合著《中國當代文學發展綜史》(上下),趙俊賢主編,撰寫第四卷《中國當代文學思潮發展史》15萬字,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1994年版。

5、合著《中國當代文學風格發展史》,趙俊賢主編,撰寫第一章《崇高的頌歌》11萬字,西北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6、合著《中國現當代作家作品專題》,任廣田主編,撰寫5萬字,西北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7、合著《中國20世紀文學現代品格論》,黃曼君主編,撰寫第五章《風格競妍》 6萬字,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8、參著《魯迅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9、參著《中國現代文學史》,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年1月版。

10、主編《延安文藝檔案·延安文學》之《延安文學作品·短篇小說》、《延安文學作品·中長篇小說》二卷,陝西出版傳媒集團、太白文藝出版社2013年版。

代表論文

1、丁玲與延安,《延安文藝研究》1989年第1期。

2、傳統與現實之間——“新寫實”與傳統小說比較論,《小說評論》1992年第1期。

3、中國當代文學思潮發展概略,《唐都學刊》1993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1993年第6期全文轉載。

4、崇高的頌歌—建國十七年文學風格概論,《唐都學刊》1995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1996年第10期全文轉載。

5、世紀末:女性文學話語的復歸與重建,《小說評論》1997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1997年第5期全文轉載。

6、論十七年崇高文學風格的形成,《西北大學學報》1997年第1期 。

7、反映論與崇高個性之間,《人文雜誌》1997年第2期。

8、葉廣芩:安置靈魂的一種寫作,《小說評論》1998年第4期。

9、論當代陝西文學創作的主流性地位,《人文雜誌》1998年第6期。

10、當代文學中的崇高風格,《小說評論》1999年第3期。

11、《創業史》:複雜深厚的文本,《西安聯合大學學報》1999年第3 期。

12、潘銘焱雜文風格及其意義,《世界華文文學論壇》2001年第2期。

13、從古典到現代:打破和諧——現代文學風格的發生,《西北大學學報》2001年第4期。

14、林佩芬:歷史小說的另一種個性書寫,《小說評論》2001年第6期。台灣《明道文藝》2002年8月號。

15、學術視野中的中國當代文學,《海南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第1期。

16、從流派的構成看七月派的存在形式與特徵,《華中師範大學學報》2002年第2期。

17、歷史與小說:雙贏的可能與限度——論《張之洞》的形象塑造,《小說評論》2002年第6期。

18、艾青—七月詩派的現實主義導向,台灣《大海洋詩雜誌》2003年5月版。

19、景物描寫與《夏獵》的深度意蘊,《世界華文文學論壇》2003年第2期。

台灣《明道文藝》2003年元月號。

20、執守與突破—胡風現實主義理論再思考,《海南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第3期。

21、論胡風文藝思想的動態形成,《西北大學學報》2003年第3期。

22、歷史詮釋與文學形象的互動——論唐浩明的《張之洞》,台灣《文訊》2003年10號。

23、個性的張揚與現代文學風格的演變,《陝西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第4期。

24、文學流派與經典營構——以“七月派”為例,《人文雜誌》2004年第4期。

25、“文革”敘事的新開拓,《小說評論》2005年第1期。

26、突入現實、搏擊生活的“思想力”與“藝術力”——論七月派主體性現實主義審美方式,《西北大學學報》2005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現當代文學》文摘卡2005年第4期摘要轉載。

27、多元融合與創造性轉換——胡風文藝思想構成解析,《文學評論》2005年第2期。

28、七月派的救亡姿態與啟蒙精神,《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5年第4期。

29、歷史的詩性傳達 人性的深度敘述——葉廣芩《青木川》課堂討論 ,《小說評論》2007年第3期。

30、陝西女性作家散文、詩歌閱讀筆記,《延河》2007年第5期。

31、歷史的文學生成法——唐浩明、林佩芬創作比較論,《理論與創作》2007年第5期。

32、宗派之爭與社團的萌生—左聯到七月社流變考,《西北大學學報》2008年第4期,《新華文摘》2009年第24期“篇目輯覽”。

33、行走中的寫作—葉廣芩訪談,《小說評論》2008年第5期。

34、阿壠的文學成就及其文學史意義,《海南師範學院學報》2009年第3期。

35、賈平凹與30年當代文學的構成關係,《當代作家評論》2009年第5期。

36、走近“學習時代”的魯迅,《魯迅研究月刊》2010年第4期。

37、路遙《人生》愛情內涵新解,《名作欣賞》2010年12期。

38、舒蕪“倒戈”及其思想探源,《陝西師範大學學報》2011年第3期。

39、質地純正,品質優良——西部女作家寫作概述,《光明日報》2011年8月1日。

40、20世紀40年代胡風與文壇思想鬥爭論析,《西北大學學報》2011年第5期。

41、現代同人刊物的反專制思想精神探析——以胡風的編輯活動為個案,《魯迅研究月刊》2012年第12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2013年第5期全文轉載。

42、周瑄璞中短篇小說觀察,《小說評論》2013年第1期。

43、“去地域性”與“去史詩化”——新世紀陝西長篇小說創作群體觀察,《光明日報》2013年2月26日14版,日本《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報》2012年11月。

44、走近胡風及其七月派,《文藝報》2013年7月29日。

45、論胡風主體性現實主義理論的經典價值與實踐意義——以路遙、陳忠實和賈平凹的創作為例證,《西北大學學報》,2013年第6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2014年第4期全文轉載。

46、當代陝西長篇小說的代際演變與藝術貢獻,《華中師範大學學報》2014年第1期。

47、從《鹽道》看李春平的創作轉型,《小說評論》2015年第2期。

48、1950年代國中國文藝運動中的文學問題——以對《武訓傳》《我們夫婦之間》的批判為例,《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5年第4期,東亞漢學研究學會《東亞漢學研究》2014年12月刊出。

49、20世紀中國文學視野中的《創業史》研究,《小說評論》2016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2016年第6期全文轉載。

主持課題

1、《當代陝西長篇小說的代際演變與藝術貢獻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15年)

2、《當代陝西作家作品研究》,陝西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十五”規劃課題(2002年)

3、《七月社、希望社及相關現代文學社團研究》,陳思和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中國現代文學社團研究》之子項目(2002年)

4、《七月》《希望》研究,“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2004年)

5、《當代陝西女作家研究》,陝西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11年)

6、《延安文藝檔案》之《延安文學作品·小說卷》,國家十二五規劃重點出版項目、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和陝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項目(2012年—2014年)

學術會議

2002.11 ,參加台灣歷史文學學會主辦的“海峽兩岸歷史文學與戲劇的交響”學術研討會。

2004.1 ,參加汕頭召開的全球語境下的中國現當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2004.9 ,參加徐州召開的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第九屆理事會。

2008,保定,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第十屆理事會。

2010,成都,中國現代文學經典與當代文化建設暨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第10屆年。

2011,澳門“人文學刊與文化建設”研討會。

獲獎記錄

1、《中國當代文學發展綜史》獲陝西省教育委員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一等獎(1996年)

2、《中國當代文學發展綜史》獲陝西省第五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1993—1996年)

3、《執守·反撥·超越—七月派史論》獲陝西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一等獎(2005年)

4、《執守·反撥·超越—七月派史論》獲陝西省第八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2003—2005年)

5、《因緣際會——七月社、希望社及相關現代文學社團研究》獲陝西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一等獎(2011年)

6、《因緣際會——七月社、希望社及相關現代文學社團研究》獲陝西省第十一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2013年)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