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洵鈞

周洵鈞

教授。浙江鎮海(今寧波)人。1939年畢業於中央大學化學系,曾任該校講師。1950年獲美國俄克拉何馬州立大學化學系碩士學位。回國後,歷任浙江大學、浙江師範學院副教授,杭州大學教授、化學系副主任,浙江省化學學會第三、四屆副理事長。198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撰有論文《碲氫化鈉還原亞胺的方法》、《對新薄荷烷基環戍二烯基二氫及二氯化鉬的合成》等,著有《有機化合物波譜分析基礎》。

基本信息

個人經歷

1917年2月15日 出生於浙江省鎮海縣。

1939年 畢業於重慶中央大學化學系,獲理學學士學位。

1939-1940年 任昆明同濟大學化學系助教。

1940-1944年 任重慶中央大學化學系助教。

1944-1945年 任重慶李家沱中一化學廠技師。

1945-1948年 任中央大學化學系講師。

1948-1950年 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研究生,獲碩士學位。

1950-1952年 任浙江大學化學系副教授。

1952-1958年 任浙江師範學院化學系副教授、系副主任。

1958年— 任杭州大學化學系副教授、教授、系副主任,中國化學會理事,浙江省化學會副理事長、名譽理事。

1994年6月1日 病逝於杭州。

研究方向

專於有機化學,致力於金屬有機化學的研究。

主要貢獻

1981年7月在青島由教育部舉辦的“有機化學教學討論會”上,他向全國各綜合性大學的有機化學教師做了示範教學,並做了《自然豐度13C核磁共振》的專題報告

1954年周洵鈞開始兒茶素的研究工作,獲得了一些初步結果;1963年,開始進行有關二茂鐵的研究工作,是當時國內在金屬有機化學研究方面起步較早的單位之一。

十多年來,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資助下,研究了碲、硒、鉬、鈦、釤等金屬有機化合物的合成以及作為有機化學試劑在有機反應中的套用,提供了一系列新的有機合成方法,發表了一批高質量的論文,其中有些載於國外著名學術刊物上,引起了國際同行的重視。

人物評價

周洵鈞治學態度嚴謹,他不輕易動筆,寫了論著,也不急求發表,而須經再三檢驗後,才發表。一次,他發現了一個新的合成方法,論文已被一國外刊物接受;但在出版前,當他看到新到的國外期刊中已有類似內容發表,就立即寫信撤回原稿。周洵鈞對待工作極為負責,他年逾古稀,身患肝腎疾病,仍堅持為研究生開課。“文化大革命”中,他受到不公正對待,在系辦工廠勞動,負責測滌綸分子量,不僅操作一絲不苟,還設法裝置了降、升溫雙向恆溫器,使該項測定在高溫天氣下也能準確無誤。

他為人正直誠懇,對待同志一視同仁,對領導有意見也敢於批評。秉公辦事,以身作則,反對拉關係、搞派系等不正之風。獻身科學,不求聞達,幫助別人完成論著不惜費時費力。有的科研工作是在他指導和參加下完成的,但論文發表時卻不肯署名,還多次拒絕得獎和揚名的機會。他謙虛謹慎,克己奉公,為公事郵寄,總是自付郵資,從不報銷;應得的指導費他不拿,卻給教研室做活動基金。處處為人師表,令人敬仰。此外,周洵鈞的興趣十分廣泛。他愛好音樂、文學,擅長打排球和桌球,懂得種花養草,喜歡與年輕人交談。多方面的愛好不僅使他視野開闊,思維敏捷,富有獨創精神,而且使他胸懷寬廣,歷經坎坷而不失樂觀向上的精神。周洵鈞為中國的科學繁榮和教育昌盛貢獻了全部力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