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水子街道

周水子街道

周水子街道系遼寧省大連市甘井子區政府所轄十二個街道之一,轄區內既有火車站、汽車站等交通機構,又有甘井子區委、區政府等重要行政部門,是大連市的交通中心和甘井子區的政治中心。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周水子街道系遼寧省大連市甘井子區政府所轄十二個街道之一。周水子地域面積7.8平方公里,下轄14個社區,
總人口近10萬人,轄區內有林語佳話等9個高檔住宅小區,是大連市新興起的居住中心。街道是該區歷史上成立最早的街道,其地域呈帶狀,處於大連市區中北部,甘井子城區中南部,地理位置優越,是進出大連的陸路交通樞紐和投資開發合作的黃金地域,轄區內既有火車站、汽車站等交通機構,又有甘井子區委、區政府等重要行政部門,是大連市的交通中心和甘井子區的政治中心。街道始終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指導思想和“開拓、務實、攀登、創新”的精神,以人為本,勇於創新,善於實幹,出色地完成了黨和政府交付的各項任務,先後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省文明單位”,和市委、市政府命名的“文明街道”等榮譽稱號。2008年4月在區委、區政府組織召開的“甘井子區創建全國社區教育示範區表彰大會”上,周水子街道被評為“全國社區教育示範區創建工作優勝單位”。2008年12月被評為“全國社區教育示範街道”;《太極課堂》被評為“2009年度全國社區教育特色課程”,《春之聲合唱》、《中國山水畫》被評為“2011年度大連市社區教育特色課程”。

歷史沿革

過去周水子一帶澇窪,長年積水,故名臭水子。後引水入海,流經周家屯,故名周水子。以水得地名。東北與金家街為臨,東臨大連灣臭水套灣。南隔春柳河與沙河口區相望。西和西南
與機場前街道相連。北與華中、興華、金南路街道為鄰。大連縣成立後,為縣轄第一區(甘井子區)周家村和周水子村。1949年改村為坊。1953年成立周家和周水子街道居民委員會。1954年周家街和周水子居民委員會合併,成立周水子街道辦事處。街道名源於周水子村名。1960年6月為甘井子人民公社周水子分社,1962年5月改為周水子人民公社。1963年恢復周水子街道辦事處。1985年劃出南部5個居民委與郭家街道合併,組建機場前街道。市政建設先後徵用土地,轄區內農業生產隊1982年全部撤銷。經過40年的建設,周水子街道有很大的改觀。此地勢西高東低,有紅嘴子岬角突入海中。面積5.5平方公里。 人口9424戶,30068人。轄周水子、橋西、王家橋、許家、柳河、薛家、振興、周家、四二七、周東、紅嘴子、南海、東海和周北等14個居民委員會。居民區新建的樓房鱗次櫛比。西北部為住宅區、商業區;東南部為工業區。有玻璃製品、機械製造、化工冶金、紡織製品等工業企業。大連紡織廠內建有四·二七福紡工人大罷工紀年碑。

街道教育

街道有大專院校2所,中國小校8所,幼稚園14所,特殊教育中心1所,甘井子區教師進修學校1所,民辦學校17所,作為大連“西拓北進”的前沿陣地,街道把發展社區教育、構建“特色、平安、和諧、活力”周水子作為提
高街道經濟和社會發展力,提升全民素質的重要工作來抓。統籌兼顧,優先發展,在探索中前進,在開拓中創新,初步探索出了一條大社會辦大教育的新路子,形成了“街道搭台、社區組織、學校牽頭、全民參與”的社區教育運行機制,以及工委負責、行政分管、專乾牽頭、社區支持的領導體制。全面推進社區教育先行戰略和和諧社區發展戰略,使周水子街道居民素質和生活質量有了大幅度提高,街道人文環境有了較大改善。加強對街道教育分院和14個社區學校的常規管理,按照社區居民的實際需求,開設了太極課堂、書法繪畫、法律常識、衛生保健、休閒養生、國學精粹及合唱朗誦等課程,社區居民通過學習和培訓,提高了文化品位,增加了生活情趣,對增強居民的精神文化素質也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