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八卦圖解

周易八卦圖解

《周易八卦圖解》是有關《周易》圖譜最完備的工具書,收圖近千幅:《周易》之精蘊,從而“藏萬於一”,使讀者存一書而可見易圖發生及發展之大概。《周易八卦圖解》圖象內容跨越哲學、象術、術理、大文、醫學、軍事、堪輿、卜筮等眾多領域,是對《周易》全方位、多層次的深入探尋。

基本信息

圖書概述

《周易八卦圖解》圖象內容跨越哲學、象術、術理、大文、醫學、軍事、堪輿、卜筮等眾多領域,是對《周易》全方位、多層次的深入探尋。其中對天地萬物共通規律的揭示,堪稱窮幽惻隱,奧妙無窮,閃爍著古代東方智慧之光芒。

內容簡介

書籍封面書籍封面

《周易八卦圖解》是研究《周易》象數學並探索河洛深意和卦爻精蘊的最完備的易學工具書。全書收集易學圖譜近千幅,集中了宋代至清代之易學大家的主要研究心得和治易菁華,資料完備詳實,可謂窮幽測隱,奧妙無窮。《周易八卦圖解》自亞994年出版以來,多次再版,為治易者通透《周易》,提供了重要津梁。

圖書目錄

編纂說明

宋·劉牧《易數鉤隱圖)

(一)太極圖

(二)太極生兩儀圖

(三)天五圖

(四)天地之數十有五圖

(五)天一下生地六圖

(六)地二上生天七圖

(七)天三左生地八圖

(八)地四右生天九圖

(九)兩儀生四象圖

(十)四象生八卦圖

(十一)二儀得十成變化圖

(十二)天數圖

(十三)地數圖

(十四)天地之數圖

(十五)大衍之數圖

(十六)其用四十有九圖

(十七)少陽圖

(十八)少陰圖

(十九)老陽圖

(二十)老陰圖

(二十一)七八九六合數圖

(二十二)乾畫三點陣圖

(二十三)坤畫三點陣圖

(二十四)陽中陰圖

(二十五)陰中陽圖

(二十六)乾獨陽圖

(二十七)坤獨陰圖

(二十八)離為火圖

(二十九)坎為水圖

(三十)震為木圖

(三十一)兌為金圖

(三十二)天五合地十為土圖

(三十三)人稟五行田

(三十四)乾坤生六子圖

(三十五)乾下交坤圖

(三十六)坤上交乾圖

(三十七)震為長男圖

(三十八)巽為長女圖

(三十九)坎為中男圖

(四十)寓為中女圖

(四十一)艮為少男圖

(四十二)兌為少女圖

(四十三)坎生復卦圖

(四十四)離生垢卦圖

(四十五)河圖

(四十六)河圖天地數

(四十七)河圖四象

(四十八)河圖八卦

(四十九)洛書五行生數

(五十)洛書五行成數

(五十一)十日生五行並相生圖

宋·劉牧{易數鉤隱圖遺論九事)

(一)太嗥氏授龍馬負圖

(二)重六十四卦推盪訣圖

(三)太衍之數五十圖

(四)八卦變六十四卦圖

(五)辨陰陽卦圖

(六)復見天地之心圖

(七)卦終未濟圖

(八)蓍數揲法圖

(九)陰陽律呂圖

宋·佚名輯

(一)太極圖

(二)周氏太極圖

(三)鄭氏太極貫一圖

(四)河圖之數圖

(五)洛書數圖

(六)天地自然十五數圖

(七)曰月為易圖

(八)六位三板圖

(九)先後中天總圖

(十)先天數圖

(十一)先天象圖

(十二)六十四卦陰陽倍乘之圖

(十三)乾坤六子圖

(十四)渾天六點陣圖

(十五)六十四卦生自兩儀圖

(十六)先甲後甲圖

(十七)八卦納甲圖

(十八)八卦本象之圖

(十九)乾坤交成六十四卦圖

(二十)八卦生六十四卦圖

(二十一)李氏六卦生六十四卦圖

(二十二)八卦推六十四卦圖

(二十三)帝出震圖

(二十四)卦配方圖

(二十五)乾坤不居四正點陣圖

(二十六)坎離天地之中圖

(二十七)六十四卦大象圖

(二十八)乾坤易簡之圖

(二十九)屯象困

(三十)蒙養正圖

(三十一)需須圖

(三十二)訟象圖

(三十三)師比御眾之圖

(三十四)大小畜吉凶圖

(三十五)履虎尾圖

(三十六)否泰往來圖

(三十七)同人圖

(三十八)大有守點陣圖

(三十九)謙象圖

(四十)豫象圖

(四十一)隨系失圖

(四十二)蠱象圖

(四十三)臨象圖

(四十四)觀觀國光圖

(四十五)噬嗑身口象圖

(四十六)賁天文圖

(四十七)剝為陽氣圖

(四十八)復七日圖

(四十九)無妄本中孚圖

(五十)頤靈龜圖

(五十一)大過棟隆橈圖

(五十二)習坎行險圖

(五十三)離繼明圖

(五十四)鹹朋從圖

(五十五)恆久圖

(五十六)遁象圖

(五十七)大壯羊藩困

(五十八)晉康侯之象

(五十九)明夷箕子困

(六十)家人象圖

(六十一)睽卦象圖

(六十二)蹇往來圖

(六十三)解出坎險圖

(六十四)損益用中圖

(六十五)央決之圖

(六十六)垢遇圖

(六十七)萃聚圖

(六十八)升階圖

(六十九)困蒺藜葛葛株木圖

(七十)井鼎水火二用之圖

(七十一)革爐鞴鼓鑄圖

(七十二)震動心逮圖

(七十三)艮背象圖

(七十四)鴻漸南北圖

(七十五)歸妹君娣袂困

(七十六)豐日見斗圖

(七十七)旅次舍圖

(七十八)巽床下圖

(七十九)兌象圖

(八十)渙躬圖

(八十一)節氣圖

(八十二)中孚小過卵翼生成圖

(八十三)既濟未濟合律之圖

(八十四)方以類聚圖

……

媒體推薦

釋文蓋易者,言宇宙之大理也……卦者無他也,事物之一態也。如乾者宇宙中剛健行動之態,總而至於最簡最大,則宇宙所以生生不息之元氣;散而至於最小最繁,則一物一肢之剛動皆是也。

——劉鑒泉《推十書·甲輯·易易論》集句

序言

宋人治《易》,著作豐富,尤注意“圖”“書”的發揮和運用。

所謂“圖”、“書”,主要指“河圖”與“洛書”,是宋人附會並發揮前人注《易》之圖而來。這些《易》圖又被後人互相附會發明,愈演愈繁,自宋至清,綿延七八百年之久,《易》圖據說達到數千種之多,形成宋、元、明、清四代人講《易》的一支新學派,被稱之謂“圖”、“書”之學。

先秦確有“河圖”之說,如《尚書·顧命篇》“大玉、夷玉、天球、河圖在東序”,孔子在《論語》中也嘆“鳳鳥不至,河不出圖”。但這“河圖”到底是什麼樣子?當時卻無人談及,《繫辭》雖說聖人作《易》則之“河圖”、“洛書”,《管子》一書亦有提及,但歷來講《易》者,由西漢的施、孟、梁丘、京房、費直,到東漢的馬融、荀爽、鄭玄、虞翻、陸績,及至魏晉時的王肅、王弼、姚信、王虞、張墦、乾寶等,皆無人講解“河圖”、“洛書”是何種形狀,唐人陸德明、孔穎達、李鼎祚等,在注《周易》時對“河圖”、“洛書”也沒有具體言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