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君[中國書法家]

周慧君[中國書法家]

周慧珺,1939年生,浙江鎮海人。曾任上海書法家協會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上海市文聯副主席,上海中國畫院一級美術師。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1962年 參加上海市青年宮書法學習班。得到沈尹默、拱德鄰、翁闓運等著名書法家親授。楷書學歐陽詢、顏真卿、褚遂良諸家,又上及北碑;行草書從宋四家入手並上溯“二王”。以節臨米芾《蜀素帖》,行書入選由 上海中國書法篆刻研究會成立後 第一次舉辦的上海市書法展覽。其書風勁健縱橫,流暢明快,自具風貌。

藝術年表

1965年 由 書刻會選送作品參加“中國現代 書法展覽”。

1972年 行書杜牧《山行》刊登於《人民中國》。

1974年 出版《魯迅詩歌選》行書字帖。

1975年 進 上海中國畫院從事書法創作

1980年 應日本北陸書道院邀請赴日 訪問交流

 周慧珺書法作品  周慧珺書法作品

1981年 參加在北京召開的第一屆中國書法家協會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國書協理事。

1986年 獲上海文聯 首屆文學藝術獎。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長恨歌》楷書字帖。

1988年 由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周慧珺古代愛國詩詞行書字帖》。

1989年 任 第四屆全國書法展覽評審

1991年 赴深圳與張成之聯合舉辦書法 展覽

1994年 為慶祝上海——大阪建立友好城市20周年,參加上海書法代表團赴大阪訪問及書法交流。

1995年 當選第六屆全國文代會 代表

1996年 赴美參加 舊金山東西方畫廊舉辦的書畫展覽。

2004年 續任上海市書法家協會主席,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上海市文聯副主席。

周慧珺成名作:澄江靜如練,長嘯氣若蘭。

周慧珺 翰墨璇閨著此

周慧珺書法集 周慧珺書法集

自上世紀70年代至今的數十年間,書法界可謂風起雲湧,名家迭出。現任上海市書法家協會主席的周慧珺是一位傳統功力深而又能自出機杼的書法家。她自髫齡與書法結緣,青年時代即已嶄露頭角,80年代初期就以其勁健灑脫、風神超俗的行草書博得眾譽,脫穎而出,一時從者如流、風靡海內。

眾所周知,自遜清以來,隨著書寫工具的改變與信息傳遞的日益發達,書法的實用性逐漸衰退,而對其藝術性的開掘與探索,成為了所有從事書藝者面臨的共同課題。解放後,以沈尹默先生為代表的海上書家,力主帖學,奉二王書風為傳統正宗,並撰寫多種書法理論著作,廣羅門牆,影響巨大。周慧珺有幸得沈尹默、潘伯鷹等前輩親炙,行書自米芾上溯二王,於米字沉著痛快處,別有體悟。所以覽其早年書作,用筆沉著酣暢,儼然帖派正宗。雖然如此,周慧珺的書法中卻絲毫沒有沾染明清以來帖學柔媚、纖巧的流弊。就其80年代所書《古代愛國詩詞選》而言,以行書為主,兼作草體,結構體圓用方、寓方於圓,行筆多取逆勢,殺鋒入紙,極具八面出鋒之變,通篇風骨挺健,慨然有丈夫氣。與所書文辭堪稱妙合無間,令讀者迴腸盪氣,發慷慨軒昂之想!據統計,此書曾數次再版,刊印有百萬之巨,流風廣遠,可以想見。

 周慧珺書法作品  周慧珺書法作品

古人有言:“不善學者守箋素,善學者變門庭。”然而,於書法一道的變革創新,非具有過人之天分、才情、學養、膽魄是不足以成功的。雖然這種取法米書意韻的行書風格博得書法界極其廣泛的讚譽,周慧珺卻不滿足於在帖學中討生活,經過對近三百年書法流風丕變的認識與梳理,她堅定地認為,只有廣收博取、熔鑄南北,走碑帖結合的道路,才能求其大成!碑派書法的興起可以追溯到清代中葉金石考證學派的中興。一大批精通典章考據、訓詁名物的學者,深入探求歷代金石遺蹟的形式特徵、制度沿革、風格嬗變。大量書法家也加入到搜訪研究歷代碑刻的行業中來,於是埋藏在地下千年以上的鼎彝墓誌得以重見天日,隱沒於深山荒冢的殘碑斷碣成為珍寶,被這些好古之士爭相收藏,大量的金石材料使得書法藝術發展演變的歷史得以重新挖掘和闡述。隨即而來的碑學運動打破二王為代表的帖學一統天下的局面,給沉寂已久的書壇注入了一股鮮活的血液。周慧珺通過對北碑的廣泛涉獵,逐漸顯示出對漢字造型的極大興趣。她在商周鼎彝、秦漢碑版中徜徉浸淫,在先民鏤刻的點畫之中看到了雄肆恆久的藝術生命力。觀其的行草書作,無不以大局著手,不事小巧雕琢,在韻律流淌之間加強“疏密、聚散、輕重、開合、大小、虛實”等等形式組成的變化統一關係。時而筆墨濃重、密不透風,忽而計白當黑、疏可走馬,迴旋顧盼,舒放自若的神趣,充盈於行款之間。結體略帶誇張,線條凝重蒼厚,打破了傳統書法審美的約束,於瀟灑俊逸之外更顯出雄強俊邁的宏大氣魄。此外,周慧珺略參隸意的楷書作品,融《石門銘》的顧盼排宕與《爨龍顏》的跳擲偏側於一爐,奇正相生,隱現叵測,體匿而性存,自成家數。

 周慧珺書法作品  周慧珺書法作品

清代劉熙載曾云:“楊子以書為心畫,故書也者,心學也”。書為心畫,書如其人,前人已有立論。私意以為,欣賞一位書家的書法作品,不啻為觀照作者的一段心路歷程。周慧珺的書法道路,有著不同尋常的艱辛,故其作書也如春蠶吐絲,拋心力而為。筆者昧於書法,敢述管窺,多有失當!並贅小詩以呈野芹之獻:愛惜千秋紙上塵,久拋心力道歸真。沈潘而後傳薪火,翰墨璇閨著此人。

弱女子撐起上海書壇半爿天——

記上海書法家協會主席、著名書法家周慧珺

精神的力量有多大?著名書法家周慧珺說:精神的力量可以使人承擔起看似超出其能力的責任。

當周慧珺被選為上海書法家協會主席時,許多人心存疑問:病魔纏身、不善言語的周慧?能撐起上海書壇積弱已久的半爿天嗎?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平素性格溫和的周慧珺以其堅韌不拔的意志和決心,排除種種干擾,與她的合作者一起將她“蓄謀已久”的振興海派書法藝術的“新政”一項項付諸實施,取得了累累碩果,帶來一片新氣象,引起全國書壇關注。

 周慧珺  周慧珺

舉辦規模空前的“新世紀首屆上海市書法篆刻展”,全面展示上海書法創作的實績。為中青年書法人才的脫穎而出搭建平台:推出“月月展——上海中青年書法篆刻精品系列展”,共有40多位平時難得有機會公開亮相的中青年書法家舉辦了展覽;破天荒地由協會出面為中青年書法篆刻家出版作品專集。建構海派書法的理論基石,編輯出版《上海市書法家協會理論研究》叢書,先後推出了由書協會員寫的《宋代帖學研究》,《王羲之傳論》,《民國書法史論》,《康有為與清代碑學運動》,《書法技法通論》,《法度、觀念、形式》等專著。其中有的專著還填補了書法理論的空白,擴大與外省市和海外書法交流的力度。有作為難免有爭議。這些振興上海書法藝術的“新政”在實施過程中也曾引來風言風語,也曾有人動搖過。但是,這時看似“一切好說話”的周慧珺卻顯示出其性格中不為人所知的不妥協不屈服的“強悍”的一面:只要是有利於上海書壇發展的,她就要堅持,不為所動。她要以自己弱小的“身軀”為書法園地上那些腳踏實地的默默的耕耘者“遮風蔽雨”。

其實,周慧珺之所以今日能夠成為名滿書壇的書法家和上海書壇出色的掌門人,靠的就是性格中這種難得的認準目標不妥協不屈服的精神。

 周慧珺書法作品  周慧珺書法作品

周慧珺生長在一個翰墨飄香的商人家庭,從小就操筆練字。不過,有著濃厚傳統思想、酷愛書畫藝術的父親難免有些重男輕女,對兒子寄予更大的希望,而對女兒周慧珺並沒有多加“關照”,而是任其自由發展。不過周慧珺並不服輸,父親越是不重視,她越是要寫出點樣來。也許是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在一次上海市的書法篆刻作品徵集活動中,哥哥的作品名落孫山,而周慧珺的書法登上了《新民晚報》,並從此叩開了書法藝術的大門。然而,命運偏偏又一次要考驗周慧珺。她不幸患上了嚴重的類風濕關節炎,並且伴隨終生。原先靈活的關節變得遲滯、酸痛,給她練習書法帶來很大的障礙。直到今天,周慧珺平時還需要坐在特製的高凳上。寫一會兒字就必須休息一下。但是,她沒有低頭、妥協,放棄書法藝術。相反,她練得更苦更勤。她進入上海市青年宮書法班學習,拜各路名家為師,讀遍古今經典碑帖。到了“文革”期間,周慧珺的境遇是雪上加霜。疾病在身,賴以生存的家被抄,房子被沒收,經濟異常拮据。但是,周慧珺還是不妥協不屈服。她送走了沈尹默、拱德鄰等一個個她所崇敬的老師,侍奉著年邁的雙親,“三更燈火五更雞”,以病弱之軀在斗室之中堅持探索書法藝術。就在這段時間裡,周慧珺創作了《行書字帖——魯迅詩歌選》。也許是魯迅詩歌的內容使無數讀者感同身受,也許是周慧珺書法所內含的剛毅、雄健、堅韌的筆力與當時許多書法愛好者的心境相契合,因此這本字帖出版後廣受歡迎,先後發行了數百萬冊之多,創下了新中國毛筆書法字帖發行數量的新紀錄。難怪有讀者說,細讀這本字帖,無論如何也不能相信這是一位病魔纏身的弱女子書寫的。逆境中的周慧珺終於走了出來,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