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友紅

周友紅

在周友紅的心裡,百姓永遠都排在第一位。 3年鎮長、4年鎮黨委書記,是周友紅在大同鎮的為官曆程。 周友紅的妹妹下崗後找不到工作,開了一家經營門窗、家具的店面。

周友紅,男,漢族,1971年8月生,浙江建德人,1993年6月加入中國
周友紅周友紅
共產黨,1993年7月參加工作,省委黨校研究生學歷。現任中共建德市大同鎮黨委書記,2011年11月23日擬任(提名)中共建德市委常委候選人。
曾任共青團建德市委副書記、黨組成員,共青團建德市委書記、黨組書記,大同鎮黨委副書記、鎮長等職。“大不同”書記 ——記建德市大同鎮黨委書記周友紅
移民下來後新建的彌陀山村(資料照片)
建德的最西邊有個大同鎮,典型的人口大鎮、農業大鎮。這個大鎮,曾經讓當地民眾說起來就直搖頭,“不行啊,經濟太落後!”
但現在,一切都發生了變化:環境變好了,經濟上去了,農民居住條件改善了,大同人的臉上笑容也多了。
如今的大同,真的大不同了!這一切變化,與一位在這裡一乾就是七年的鎮黨委書記有直接關係。
大同人都稱這位鎮黨委書記為“大不同”書記。
在他心裡,民眾永遠排在第一位
江頭村彌陀山的村民們怎么也不會忘記,2008年春節前的那段日子。一場罕見的大雪突如其來,把位於海拔700米的彌陀山上的31戶、69口人困在了茫茫冰雪之中。
“那天一起床,我嚇了一大跳,這輩子也沒見過那么深的雪。看到山上白茫茫一片,我就打電話給彌陀山的村幹部,想了解一下情況,可電話打不通。又打電話給聯片幹部,當聯片幹部告訴我山上老百姓已經下不來了,我就再也坐不住了。”周友紅回憶。
到了山腳,周友紅髮現,厚厚的一層雪已經把彌陀山上的毛竹全部壓倒,上山已經沒有路了。怎么辦?爬也要爬上去!
當時山上下的是冰雪,地上積雪足有10多厘米厚。由於村里房屋大多是泥牆,在積雪冰凍的覆蓋和侵蝕下,隨時都有倒塌的危險,而且雪水一直從牆體裂縫中滲透,屋裡也下起雨來,村民床上的棉被都濕了。大雪還壓倒了村里唯一的變壓器,全村斷電停水。
“正當我們都不知所措的時候,大家突然發現雪地里冒出一個人來。這大雪天的誰還上山啊?可當他說出‘我是鎮黨委書記周友紅’時,我們頓時感覺找到了依靠。”想起當時的情形,今年61歲的彌駝山村原主任、現江頭村村民邱冬壽的眼裡泛起了淚花。
當周友紅髮現災情比他預料的還要嚴重得多時,當即決定把民眾轉移到山下安全的地方。村民馮根娥癱瘓在床,動彈不了,聽說要下山,急得直哭。周友紅安慰她,不要怕,我來背你。他一邊動員山上的民眾往下撤,一邊讓山下的突擊隊員往上接應,並通知村鎮幹部設定避災點,準備救災物資。他還把村里幾個年紀比較輕的村民組織起來,扶老攜幼帶領村民一步一步挪下山。一路上,村裡的幾個病人,則被周友紅和村幹部們輪流背著。
到了晚上7點多鐘,山上31戶農戶、69名民眾全部安全轉移到山下的江頭村國小內。
“轉移後,周書記天天來看我們。我們6點鐘起床,周書記7點就來了。大年三十晚上,周書記也來看我們,我說,你老婆、孩子、丈母娘都不要了?他只說了句:‘關注災民是我的責任。’” 彌陀山村的另一位村民搶著介紹說。
那次的雪災,讓周友紅更深刻地體會到高山上民眾生活的艱苦。他狠下心來要抓好“下山移民”工程。“像彌陀山村,經過那場大雪,已經無法再居住;像洞山村,山上都是石灰石,土質條件很差,種不了東西,”周友紅說。如今,不僅彌陀山的村民,洞山、永盛、徐韓、萬聖等高山上的村民,全都住進了山下漂亮的新房子。經過周友紅的四處奔波,大同鎮先後有292戶、1004名住在高山上的民眾移民下山,很多村民不僅居住條件得到改善,收入也實現了翻番。
在周友紅的心裡,百姓永遠都排在第一位。凡是民眾需要的,都是大事,都必須盡力去做好。
大同缺水。多少年來,以集鎮為中心的周邊20個村的民眾,一直飲用地表水。由於大同礦山資源儲量多,地表水的金屬含量高,長期飲用這種水,易得肝病和結石病。幾任鎮領導都把這件事提上了議事日程,但終因投資太大而無法實現。
2007年,配合全市“農民飲用水工程”,周友紅再一次把引水工程提上了議事日程。為了尋找最好的水源,他冒著酷暑,跑遍了全鎮幾十個水庫,掌握了第一手材料,提出了從雅坑水庫引水的方案。雅坑水庫距大同直線距離13公里,要鋪設這么遠的管網,需要投入巨額資金。周友紅跑省城、赴北京,千方百計爭取了5000萬元,相當於當時鎮財政收入的10倍。在他執著的努力下,2009年春節前夕,清澈甘甜的水庫水順著管網穿山過河,汩汩地流入了大同的千家萬戶,流進了老百姓的心中。從此,大同人可以拿出一杯像樣的水招待客人了。
作為鎮黨委書記,大事小事煩心事,只要事關民眾的生產生活,件件都放在周友紅的心上。近幾年來,鎮裡先後投資1400多萬元,實施了一批如希望國小、中心幼稚園、教師互派互學等科教文衛項目,完成了一批村道建設、入城口改建、“赤膊牆”整治等基礎設施建設……
誠意感動,山溝溝里飛來“金鳳凰”
大同變了,變成了一片充滿活力和潛力的土地。大同的變化吸引了眾多投資者。
兩年前,“久晟茶業”的老總張向傑來到建德。他此行的目的是想在建德投資。
在大同,他並不急於找鎮領導商談投資事宜,而是不露聲色地考察著。在大同逗留了一個星期,他看到的是大同便利的交通、水利環境;看到的是大同工業區齊全的功能設施;看到的是大同鎮領導的親和力和事業心;看到的是大同豐富的林業資源,特別是那成千上百畝青翠欲滴的油茶基地,讓他愛不釋手。他沒有猶豫,欣然把企業遷入大同。
招商引資是大同鎮實現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重要途徑。周友紅親自抓這項生命線工程,先後多次到上海、寧波、溫州、深圳等地與客商溝通交流,洽談項目,光今年就簽訂了總投資8.5億元的項目。
“他做事很務實,做人很真誠。說得少,做得多。”說這番話時,杭州奧尼威爾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峰滿是感慨。2009年,徐峰在大同鎮投資7000萬元創辦了這家專業生產廚衛產品的企業。“是周書記的真誠打動了我,和我談政策,帶我看場地。”用徐峰的話說,只花了5天時間,他便決定把自己的全部身家壓在了大同。
現在,像“久晟茶業”這樣被吸引到大同安營紮寨的企業多達40多家。這些大中型企業的加入,使大同鎮初步形成了以碳酸鈣綜合利用、羽絨服裝、五金工具、食品加工為主的塊狀經濟,大同工業產業呈現出從未有過的發展趨勢。
而傳統的農業也有了新的拓展。通過發展蠶桑、毛竹、禽畜等農業產業項目和推進來料加工業發展,農民增收途徑不斷拓展。翻開資料,記者發現大同鎮的經濟已經駛入了發展的快車道:2006年全鎮工業總產值8.7億元,農業總產值1.6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260元;2009年工業總產值13.77億元,農業現價總產值2.8億元,農民人均收入6374元,年均增幅達到13%以上,高於同期建德和杭州市水平。
建章立制,幹群關係更近了
在搞好經濟建設的同時,周友紅也深深認識到,大同的發展,必須建立符合大同實際且行之有效的制度。多年來,鎮裡先後推出村幹部履職銷賬制、村幹部坐班制、重點矛盾包案制和重點工作督查制等十多項制度,明確幹部獎懲,擴大民主監督,大大方便了民眾辦事,有效化解了村級矛盾糾紛。
“以前村幹部的工作都是想到哪裡做到哪裡,實行村幹部履職銷賬制後,我們承諾的事都記在那裡,要一件件地去完成。”大同鎮永平村支部書記陸月勝告訴記者,自從有了這項制度後,他再也不敢對村民輕易許諾,“2008年底換屆的時候,我承諾了要給村民辦‘十件大事’,現在已經完成九件了。”
“以前承諾也就承諾了,沒完成也沒有人來追究。可現在不行了,村幹部競選時承諾的內容我這裡都有備案,下次換屆選舉的時候,這個也是個很重要的指標。”周友紅介紹。
針對村民時常找不到村幹部的情況,鎮裡推行了幹部坐班制。從周一到周五,村委會裡至少有兩名村幹部在值班。同時,為了方便村民辦事,鎮裡還推行了便民服務代辦制。9月10日,是永平村支委王思奎當班。平日裡分管養老、社保的他,當天必須騰出時間在村委會坐班,一坐一天,民眾有事直接來村里就能找到他。這樣的值班,一周輪到兩次。他的手機號,也公布在村務欄里。
前來辦房屋原拆原建審批的村民陳福林說:“以前必須自己跑去鎮政府辦,路途太遠暫且不提,該帶什麼證件都不清楚,難免來來回回跑冤枉路,有時幾個月都批不下來。現在好了,可以交給村裡有文化的代辦服務員代辦,不出半個月準能辦好,而且還不收我們的錢。”
為了解決村民間的糾紛,周友紅還推行了定期集體接訪制,每個月的10日和20日,村幹部都會集中起來,受理村民來訪,集中化解村級矛盾糾紛。
這些制度推行以來,民眾上訪事件出現明顯下降。今年上半年,鎮便民信訪接待室接訪案件為31件,信訪上訪數為21件,市長電話(市長信箱)103件,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了22.5%、57.1%和28.9%。
廉潔奉公,他心裡沒有的是自己和家人
在大同鎮政府辦公大樓,到處可以感受到濃厚的廉政文化氛圍,通道醒目處貼上了廉政標語和圖片。每個鎮幹部的辦公桌上,都有一塊廉潔從政格言標牌,這些格言是周友紅於2007年倡導全體幹部自己撰寫的,由鎮紀委統一製作成標牌,時刻勉勵幹部勤政廉政。
3年鎮長、4年鎮黨委書記,是周友紅在大同鎮的為官曆程。“勤政為民”,是周友紅一直奉行的座右銘。為官七年,他從未用權力為自己、為家人謀取利益,從不讓親情誤導自己做出違背原則的事。
早在2004年,周友紅到大同當鎮長時,有人得知他父親做過泥水匠,就主動請他父親到大同去承包工程,並承諾,老人家不需要具體管事幹活,就可以獲得不菲的回報。周友紅知道後,馬上給家人“約法三章”:無論是老家航頭的親朋好友,還是大同的親朋好友,都不允許到大同承包工程,也不能到大同工程項目上做小工。
周友紅的哥哥在航頭辦了一個碳酸鈣生產企業,周友紅當鎮長以後,他想把企業搬到大同,周友紅堅決不同意。
周友紅的妹妹下崗後找不到工作,開了一家經營門窗、家具的店面。鎮辦公大樓建設期間,妹妹婉轉地找周友紅,希望鎮裡的辦公樓能採用她經營的門窗。周友紅明確地告訴妹妹:不行!
周友紅的姨媽癱瘓在床多年,兒子又是殘疾人,姨媽申請低保,周友紅認為,還有比姨媽更困難的村民需要國家救助,他勸說姨媽放棄了低保申請,自己每年拿出500元補貼姨媽。
對自己,周友紅也有約法三章:不吃請,不收禮,不參加任何開工竣工慶典。這些年大同的工業企業多了,周友紅為企業主做了許多服務工作,企業主心存感激,送錢送卡以求報答,都被周友紅一一婉拒。
去年,周友紅的母親生病在杭州住院,園區某企業主特意趕到杭州,借看望朋友母親的名義,塞給周家1萬元。沒過兩天,周友紅回到大同,馬上將錢退還了。
今年3月,大同鎮引進的一個總投資1.1億元的項目正式開工。為了感謝周友紅對該項目的支持,企業老闆趁周友紅不在時,將2張銀行卡從門縫裡塞進他的辦公室。周友紅查明後,連銀行卡具體數目看都沒看,馬上就送還給了企業老闆。
“服務企業是我應該做的事,不存在要表示感謝。如果說要回報的話,企業能夠順利建成投產並不斷發展,最終能為大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就是對大同鎮黨委、政府及全鎮老百姓最好的回報。”周友紅告訴企業老闆。
周友紅就是這樣一位書記,他心裡裝著的,永遠是老百姓!
點評:吃苦在前,做在前面,把民眾利益放在前面,說說簡單,做起來,遠不那么簡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