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厲王止謗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⑦謗矣,乃不敢言。 王弗聽,於是國人莫敢出言。 3、召公:周厲王手下的大臣。

原文

﹝周﹞厲王①虐,國人謗②王,召公③告曰:“民不堪命④矣!”王怒,得衛巫⑤,使監謗者。以告,則殺之。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⑥。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⑦謗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⑧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⑨決之使導;為民者宣⑩之使言。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獻詩;瞽獻曲;史獻書;師箴;瞍賦;蒙誦;百工諫;庶人傳語;近臣盡辨;親戚補察;瞽史教誨;耆艾修之;而後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於是乎出;猶其有原衍沃也,衣食於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敗於是乎興。行善而備敗,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夫民慮之於心,而宣之於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與能幾何?”
王弗聽,於是國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⒓王於彘⒔。

注釋

1、厲王:指周厲王
2、謗:背後批評
3、召公:周厲王手下的大臣。召,shào
4、命:此指厲王殘酷的政令
5、衛巫:衛國的巫者
6、道路以目:路上相遇,只是互相看看
7、弭:mǐ,止
8、壅:yōng,堵塞
9、為川者:治水的人
10、宣:開導
11、流:流放
12、彘:zhì,地名

譯文

周厲王很殘暴,百姓都公開地指責他。召穆公告訴大王說:“百姓忍受不了國王暴虐的政令了。” 周厲王十分惱火,得到衛國的巫人,派他們去監督那些公開指責的人。衛國的巫人把指責他的人告訴周厲王,就(下令)殺了那些人。百姓都不敢再說話了,在道路上相遇,只能用眼睛互相看看,代替要發泄的怨言。周厲王很高興,告訴召穆公說:“我能制止別人的指責,大家都不敢說了!” 召穆公說:“這只是一種阻礙。堵住百姓的口比防止河水更厲害。河水堵塞而衝破河堤,受到傷害的人一定很多;百姓也是如此。所以治理河道的人要疏通它,讓它暢通,治理百姓的人要開導他們,讓(他們)說話。百姓有嘴就如同大地有山川一樣,財物從這裡出來的;好像土地有高原,窪地,肥沃平原,百姓衣食的資源都從這裡出來的。由於百姓發表言論,國家政事的好和壞才能體現出來。百姓認為好的就加以實行,百姓認為不好的就加以防範,這才是用來使百姓豐富財用衣食的方法。那些百姓在心中擔憂這些問題而從口中說出來,他們考慮成熟就自然從口中說出來,怎么能堵得住呢?如果堵住了他們的口,那么讚許的人有多少呢?” 周厲王不聽從。因而百姓沒有人敢說出自己的想法。三年之後便將國王放逐到彘那個地方。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