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八士

“周八士”是西周時期曾出過八位德高望重的賢人。

傳說他們是今河南襄城縣人,周武王起兵討伐暴虐無道的商紂王時,廣招天下賢士能人,共舉大業。他禮賢下士,親自拜訪了他們八個,邀請他們出山相助,並封他們為“周八士”。後來他們隨著國師姜子牙,率領西周軍隊很快地打敗商紂王派來的重兵阻攔,並且攻入了都城朝歌。“周八士”奮勇當先攀登城頭,與敵軍肉搏。最後周武王伐紂大獲全勝,“周八士”功不可沒。 關於周八士的名字,一般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伯達、伯適、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隨、季騧,另一種說法是伯奮、伯虎、仲堪、仲熊、叔獻、叔豹、季仲、季狸,但一般認為前面一種說法更為可信。
他們死後葬於襄城縣北的一座崗上,現稱此崗為“八士崗”。

周八士與八寶甜飯

據傳“周八士”奮勇當先登上朝歌城頭,與敵軍肉搏時,忽然有士卒前來向周武王稟報:“無道昏君要奪路逃跑!”話音未落,只見商紂王騎著獨角獸橫衝直闖而來。城下周兵被神獸踩死無數。周武王一時著急,想不出什麼好辦法阻止暴君。這時“周八士”迅速趕來,一齊動手,合力抬起城頭上原先紂王派兵架好的沸騰大油鼎,從城頭傾倒下去。但見冒著青煙的熱油,正好傾瀉到商紂王頭上,連人帶座騎立時燒成焦炭。城上城下歡呼雷動。 周武王伐紂大獲全勝,“周八士”功不可沒。
在隨後盛大西周開國大典上,人們舉杯同慶祝捷。大廚師精心製作了用八樣最珍貴的原料燒成的美味佳饌“八寶甜飯”,表示對開國元勛“周八士”的敬仰之情。這八樣是核桃仁、葡萄乾、花生米、芝麻、櫻桃,紅棗和優質糯米。本來應該配以山楂汁,但廚師有意改為燒酒火化紅糖,寓意歌頌“周八士火化殷紂王”的豐功偉績。因為西周建都西安,所以這道“八寶甜飯”便從古代一直流傳至今,成為傳統名貴秦菜而分外受到人們看重。
論說起來,“八寶甜飯”在全國各地的宴席上都有,其典故大同小異。湖北宴席上的“八寶甜飯”便是一例。其製作原料亦大同小異,為蓮子、紅棗、薏仁米、蜜冬瓜條、蜜櫻桃、桂圓肉、瓜子仁和糯米。顯系配料注重採用當地特產,再輔以白糖和豬油就是了。

周八士之死——民間傳說

現在襄城縣及周邊地區,有關於“周八士之死”的傳說。
據說,周八士,是一母所生的四對雙胞胎,追隨武王伐紂,功勞甚高。武王為表彰他們功績,要召見嘉獎他們的母親。他們的母親長得很醜,又由於連年操勞,變得又瘦又黑。八兄弟怕母丟醜,便找容貌較好的姨母,代替覲見。其姨母水性楊花、好吃懶做,生的白胖,見到了武王就給武王擠眉弄眼。武王一見產生了懷疑,說:你們母親辛辛苦苦將你們八個培養成人,一定連年操勞,又黑又瘦,怎么會又白又胖呢?於是派人查訪,果然有詐。於是以“不孝”之罪,將八位兄弟處死,以儆效尤。他們死後葬於今襄城縣汾陳鄉台官李西地,八士崗現在還有八個大冢墳,據說就是周八士的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