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元[抗日忠烈]

周元[抗日忠烈]
周元[抗日忠烈]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周元,字凱之,壯族,廣西寧明縣洞廊村人,桂系中將。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幼年給人放過牛。清光緒31年(1905)因生活所迫,入廣西左江鎮總兵陸榮廷部當兵。民團6年(1917)年,投靠孫中山,參加了“護法運動”。抗日戰爭時任第二十一集團軍總預備隊第一七一師少將副師長,1938年5月9日在徐州會戰中犧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追認為烈士。

基本信息

簡介

周元(1894-1938),字凱之,壯族,廣西寧明縣洞廊村人,桂系中將。中國國民黨國民革命軍第48軍173師副師長。國民黨抗日陣亡將領之一。

生平

周元周元

周元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幼年給人放過牛。

清光緒31年(1905年)因生活所迫,入廣西左江鎮總兵陸榮廷部當兵。

民團6年(1917年),投靠孫中山,參加了“護法運動”。  

1920年追隨李宗仁,1924年入國民革命軍,參加北伐戰爭。
1930年任龍州教導團團長。
1934年入黃埔軍校南寧分校第5期高級班學習,畢業後任國民黨第21集團軍(總司令瘳磊)第48軍第173師副師長,授少將軍銜。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後,他奉命率部參加淞滬抗戰,10月17日在上海陳家行指揮戰鬥時,英勇拼殺,雖身負重傷,仍堅持指揮作戰。他的忠勇愛國精神,受到上級嘉獎,被擢升為中將副師長兼517旅旅長。上海戰役失利後,第21集團奉命駐守江西九江。
1938年5月初,日軍在台兒莊受挫後,便調集數十萬大軍圍攻徐州,妄圖殲滅第5戰區李宗仁部。為避免重蹈京滬戰場覆轍,李宗仁決定放棄徐州,轉移到豫南、皖西一帶,並命駐守在淮河中上游的第21集團軍第7軍第171師師長楊俊昌率一個團守宿縣,以阻止沿津浦線北上的日軍;命第48軍173師副師長周元率一團守蒙城,以阻止沿蒙蚌路和渦河而進之敵,以掩護主力撤退。周元率部於5月6日進駐防蒙城布置防務。此時國民黨蒙城縣長葛崑山逃往望町、高隍一帶。
此時3000多名日軍逼進縣城,經過3晝夜激戰,在孤軍無援的情況下,9日縣城淪陷。周元率2400名官兵雖英勇拼殺,仍大部殉國。周元突圍至城東南飛機場時,在同日軍激戰中為國捐軀。日軍也傷亡千餘人。

悼念

為紀念這位守士抗戰的將軍,蒙城人民在東門外莊子祠東側,為犧牲的官兵產築起高大陵墓,並立碑紀念。同時還將城關鎮改為周元鎮,把樂育國小改變周元國小。
1938年秋,在周元的第二故鄉——廣西桂林市南部,還立有“故陸軍中將第一七三師副師長周元抗日陣亡紀念塔”一座,塔高5公尺,呈三棱形,兩側刻有第5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親手書寫的“成仁取義”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總參謀長白崇禧書寫的“痛失干城”的題詞。
犧牲後安葬於寧明烈士陵園。

1985年5月21日國務院民政部追認周元為革命烈士。

1987年5月13日,值周元將軍抗日殉國50周年,蒙城各界隆重舉行紀念大會,黨政軍負責同志出席大會並講了話。周元的兩個兒子和兩個孫女應邀參加了紀念大會。會場掛的輓聯是:
抗日寇,周元將軍一腔熱血灑蒙城,青史永在;
衛漆園,桂粵壯士三千忠骨葬皖北,浩氣長存。
蒙城人民對當年與蒙城共存亡的周元暨陣亡將士之英勇壯烈捐軀精神,至今仍懷念敬仰,感恩不忘。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