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婷[麵塑藝人]

呂婷[麵塑藝人]

2007年5月,臨沂電視台製作並播出了介紹其麵塑藝術的專題片《麵塑藝人-呂婷》。

呂婷[麵塑藝人]

呂婷

與麵塑一見如故

(圖)呂婷[麵塑藝人]呂婷[麵塑藝人]

麵塑,俗稱“捏麵人”。它以麵粉為主料,調入不同色彩的顏料,用手指和小刀、小篦子、竹針等簡單工具,塑造各種栩栩如生的塑像。舊社會的麵塑藝人或挑著貨郎擔走街串巷,或在街頭擺張桌子現場捏制,深受民眾喜愛。
僅僅在一年以前,呂婷還和大多數普通人一樣,走在街頭,看見賣藝人捏的各式“面人”,也會艷羨得想:我要是也會捏該多好啊!但短短11個月後,呂婷就憑著自己造型各異的麵塑作品,被評為臨沂市十大民間藝人。

呂婷,獲得“市工藝美術大師”稱號,1968年出生,臨沂人,十年前下崗,但她不甘沉淪,自強不息,遍訪名師,努力學習鑽研中國民間藝術之“麵塑藝術”,終獲成功。

2005年12月,呂婷的麵塑作品“女媧補天”和“庭院深深蕭幽幽”參加“第三屆山東旅遊商品創新設計大賽”,獲得山東旅遊局頒發的優秀獎。2006年2月,呂婷被評為"臨沂市十大民間藝人" 2006年4月,呂婷的故事被臨沂電視台製作成專題片《姊妹故事》並播放。2006年10月, 她的麵塑作品被選送美國參加文化交流活動。2008年選為臨沂奧運火炬手。

麵塑藝術簡介

中國的麵塑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據漢代文字記載,漢代迎神賽會上舞鬼怪頭部形象便是用麵團塑成。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地區出土的唐代墓葬中,發現有面制女傭頭和面制半身男傭,這是今天所能見過的最早的麵塑人物了,距今有1350餘年的歷史。宋代的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曾有關於面人的記載:“清明節,……寒食前一日謂之炊熟,用面造棗錮、飛燕,柳條串之,插於門楣,謂之子推燕”。這裡所說的棗錮、飛燕,都是用熟麵塑成或用生麵團捏制後蒸熟的麵塑祭供品。
最早期的麵塑實際上是可以食用的饃,用糯米粉和面,捏成的各種鬼怪神靈、人物、小型動物等,主要出現在嫁娶禮品、殯葬供品中,也用於壽辰生日、饋贈親友、祈禱祭奠等方面。農家把已蒸好的各種面饃擺在諸神前,其中豬頭形麵塑俗稱“大供”,另外還有花饃、花果饃、禮饃、玩賞饃等。
隨著時間的推移,麵塑逐漸向兩個方向發展,一個是遵循傳統繼續發展,但仍然是可以食用的麵製品;另一個方向則是:部分心靈手巧的人開始把麵塑變成了一門謀生的手藝,他們挑著工具,走向街頭巷尾,擺攤現場捏制,主要是捏制一些簡單的小動物出售給孩子們玩耍。之後,逐漸發展到捏制一些傳說中的人物(如福祿壽、八仙人物、西遊記人物等)出售給成人賞玩。為了追求作品的觀賞性,麵塑藝人們開始向麵團中摻進一些顏色。此時,麵塑由原來傳統的可食用的面饃,演變成了不可食用、僅供欣賞的藝術品。
近代以來,隨著一些雕塑界人士的加盟,雕塑的一些技藝被融入到麵塑之中,麵塑藝術有了新的活力。麵塑從原料配比到作品選材,從色彩使用到人物造型,都有了很大的發展,尤其在刻畫人物音容笑貌、體現人物潤澤的皮膚質感、突出古典服飾的層次等方面,更加細緻、深入、真實,麵塑藝術的整體水平產生了質的飛躍,表現手段和表現技巧日臻成熟完善。精細飄逸的古代仕女、貼近現實的新聞人物、憨態可愛的卡通等,都成為麵塑作品的內容,再加上精美的包裝,某些麵塑作品已成為當今成人收藏、饋贈友人的高檔藝術珍品。
中國的麵塑藝術可謂是歷史淵源流長,經過幾千年的傳承和發揚,早已是中國文化和民間藝術的一部分,也是研究歷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學不可忽視的實物資料。

(圖)呂婷[麵塑藝人]呂婷[麵塑藝人]

業績

呂婷,自幼喜歡繪畫和手工製作。在中專上學期間,獲得“臨沂地區職業學校幼兒教育技能技巧比賽美術美工第一名”,並代表臨沂地區參加了山東省有關比賽。
1988年參加工作,在臨沂市紙箱廠擔任美術裝潢設計員。工作之餘,自己研究、鑽研橡皮泥捏制藝術和麵塑藝術。
2005年9月份,其麵塑作品被作為民間藝術品選送到韓國參加了“中國臨沂(首爾)文化周”文化交流活動。
2005年10月,專程赴天津拜“王派麵塑藝術”創始人、聯合國教科文衛組織授予工藝美術大師稱號的王玓女士為師,潛心學習“王派麵塑藝術”。
2005年12月,參加“第三屆山東省旅遊商品創新設計大賽”,其麵塑作品《女媧補天》和《庭院深深簫幽幽》獲得了山東省旅遊局頒發的優秀獎。
2006年2月,被評為“臨沂市十大民間藝人” 。齊魯晚報、臨沂晚報、沂蒙生活報等多家報紙對其做了專題報導。
2006年4月,臨沂電視台都市頻道製作並播出了介紹其麵塑生涯的專題片--《姊妹故事》。
2006年6月,由臨沂市委宣傳部、臨沂市文化局指派,參加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和山東(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其參展的麵塑作品及現場麵塑技藝表演均受到好評。
2006年9月,參加第四屆中國臨沂書聖文化節並捐贈了“沂蒙書娃”等麵塑作品。
2006年10月,其麵塑作品被選送到美國參加了文化交流活動。

(圖)呂婷[麵塑藝人]呂婷[麵塑藝人]

2007年2月,參加"臨沂市2007春節電視文藝晚會",並在晚會上進行麵塑才藝展示。
2007年5月,臨沂電視台製作並播出了介紹其麵塑藝術的專題片《麵塑藝人-呂婷》。
2007年9月,其麵塑作品獲“山東省工藝美術優秀創作獎”。
2007年10月,被評選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火炬手”。
2007年12 月,被評選為“臨沂市工藝美術大師”。

被壓制了的美術夢想

呂婷打小就喜歡美術。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上學以後,呂婷的課本上、練習本上,只要有空白的地方,就被呂婷畫上了各種圖畫,小動物、各種花草、古代仕女等都畫得有模有樣。
那時,在人們的觀念里,畫畫兒是不務正業的事情,努力學習考大學、考中專才是正道。因此呂婷的父親一直極力反對呂婷畫畫兒,有時見她在練習本上畫,還會生氣地給她撕掉。雖然呂婷自己也覺得畫畫兒會影響學習,但她卻總忍不住偷偷地畫。
呂婷最終沒有去學美術專業,而是去了一家職業中專學幼師專業。學校里有繪畫和手工製作課,呂婷曾代表學校參加過一次橡皮泥製作比賽拿了第一名,但這些畢竟與專業美術相去甚遠。後來,隨著參加工作,結婚生子,畫畫兒在呂婷平靜的生活中越走越遠。

(圖)呂婷[麵塑藝人]呂婷[麵塑藝人]

 

 十幾天學成捏麵人

兩年前,因為廠子效益不好,呂婷在家裡當起了“全職太太”。
2005年3月的一天,呂婷無意中從電視上看到了介紹濟南民間麵塑藝人高桂英老人的專題片。大概是螢幕上那些姿態各異、色彩斑斕的面人,勾起了她已漸漸淡忘的美術夢想,呂婷費了一番周折,通過電視台找到了高桂英老人的聯繫方式。
過了幾天,正好丈夫去濟南出差,呂婷便跟著丈夫一起去了濟南。那次,呂婷在濟南跟著高老師學了一天半。
頭一次捏麵人,頭一次摸起面泥,呂婷也沒有想到那面泥在手裡好像聽話似的。第一天老師教了四個造型,玫瑰、鳥、孫悟空和豬八戒,一屋子學生同時跟著老師學捏麵人。捏完一看,呂婷竟然比學了好幾天的師兄師姐捏得都好。呂婷笑著說,因為此前從來沒有人能學得這么快,所以當初老師還誤認為她是別的地方派別來偷學技術的呢。
此後,在4月份和7月份,呂婷又先後跟著出差的丈夫去濟南學習過十幾天。在呂婷離開濟南的時候,這位愛才心切的老人一遍遍地囑咐她:“你有這方面的天分,一定不要扔了,你天生就是吃這碗飯的!”

“捏”出全新生活

短短几個月後,呂婷就像她的老師高桂英所說,已經能“見什麼捏什麼”了。呂婷說,有時正看著電視,看到電視上的小狗小貓挺可愛,自己就會順手摸起面泥,三下兩下捏出來。記者在呂婷的家中,看到一件名為“白菜蟈蟈”的作品,顏色碧綠,上面的兩隻蟈蟈跟活的一樣。
2005年9月,臨沂市人民政府在韓國舉辦“中國臨沂首爾)文化周”文化交流活動,呂婷的麵塑作品被作為民間藝術品選送到韓國參加展示交流;2005年12月,在山東省旅遊局組織的“第三屆山東省旅遊商品創新設計大賽”上,呂婷的麵塑作品《女媧補天》和《庭院深深簫幽幽》獲得了山東省旅遊局頒發的優秀獎,這是全省獲獎作品中唯一的麵塑作品。
麵塑給她帶來了一種全新的、更加燦爛的生活,讓平凡的呂婷,獲了獎,上了電視,也上了報紙,還被評為臨沂“十大民間藝人”,成了當地的名人。
呂婷坦言,小小面人打破了她平靜的生活,以前,她從來沒有想到,自己有一天會做起捏麵人的行當,並且還被這么多人喜愛。呂婷告訴記者,她與麵塑,可以說是“一見如故”,以後,她打算張羅個地方,真真正正地以捏麵人為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