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伋

呂伋,在位起訖:公元前1014年-公元前976年。

在位起訖:公元前1014年-公元前976年。 生卒年:公元前?-公元前976年。
出生地:
立都:營丘(今山東昌樂東南)。
年號:(丁卯,公元前1014年)。
呂伋,姓呂名伋,又稱齊丁公。中國諸侯爭霸時代齊國的第二任君王。他的父親是齊國第一任王呂尚。
齊太公三十二年(丙寅,公元前1015年),齊太公死後,其兒子呂伋繼位,為齊丁公。他在周成王、周康王時期為周王室的重臣。
《左傳·昭公十二年》中記載:昔我先王熊繹與呂伋、王孫牟、燮父、禽父並事康王。四國皆有分,我獨無有。今吾使人於周,求鼎以為分,王其與我乎?”對曰:“與君王哉!昔我先王熊繹辟在荊山,篳路藍縷,以處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齊,王舅也。晉及魯、衛,王母弟也,是以無分,而彼皆有。今周與四國,服事君王,唯命是從,豈其愛鼎。” 《史記·楚世家》中記載:楚子熊繹與魯公伯禽、衛康叔子牟、晉喉燮、齊太公子呂伋俱事成王。 上述兩則史料告訴我們,呂伋雖非姬姓,但因有“王舅”的身份,所以是和有著“王母弟”身份的衛、晉、魯三國國君,得到了成、康兩朝特別“器重”的。
《晏子春秋·內篇諫下第三》中記載:景公樹竹,令吏謹守之。公出,過之,有斬竹者焉,公以車逐,得而拘之,將加罪焉。晏子入見,曰:“君亦聞吾先君丁公乎?”公曰:“何如?”晏子曰:“丁公伐曲沃,勝之,止其財,出其民。公日自蒞之,有輿死人以出者,公怪之,令吏視之,則其中金與玉焉。吏請殺其人,收其金玉。公曰:‘以兵降城,以眾圖財,不仁。且吾聞之,人君者,寬惠慈眾,不身傳誅。’令舍之。”公曰:“善!”晏子退,公令出斬竹之囚。
故事中的那個砍竹者,是有心,是無意,險些被齊景公砍了腦袋,且不去說他。我們要關注的,應是“丁公伐曲沃,勝之”的這件事。因為根據近年來的考古成果可知,今天的山西曲沃一帶,正是當初周公滅唐、成王“桐葉封弟”於唐叔虞的地望,而太原則是晉國後來的遷居之都。這項史料的重要價值在於,它明白而具體地告訴了我們,《史記·晉世家》所說的“及至周公滅唐”,周公不過是發號施令者,真正的滅唐統帥乃是丁公呂伋。
齊丁公三十九年(乙巳,公元前976年),在位39年的齊丁公死,其嫡子季子本該即位,但他卻讓位於其弟呂得,為齊乙公。自己食采於崔邑(今山東章丘西北),其後為崔氏。齊丁公之後又有丁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