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陽雙峰塔

吳陽雙峰塔

"雙峰塔,為平面為八角形七層仿樓閣式磚塔,高21米,平面直徑約10米

簡介

塔為平面八角形,七層仿樓閣式磚樓,高23.15米,首層直徑9.8米。塔身為壁內折上式,各層設假平台,塔基為石板雕花裝飾,塔邊稜角處嵌有石雕托塔力士,形象古樸,姿態各異。2000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最近修葺,難尋舊貌,古韻不存。

歷史

吳陽雙峰塔,是吳川現存較古老的建築物,已有四百多年歷史,塔前有書院,70年代初,“江陽書院”古建築仍保持完好,分為上中下三進,中間兩旁有廊舍。正門有姚文田書寫的“江陽書院”橫匾,雙峰塔位於江陽書院後面,相距約10多米。
雙峰塔現狀

雙峰塔,為平面為八角形七層仿樓閣式磚塔,高21米,平面直徑約10米,周長32米。因塔前有特思山和麗山二峰遠揖,故以“雙峰塔”名之。塔身為壁內折上式,各層設木構假平台,人可以從內一層逐層上到峰頂,遠眺“限門潮汐”。塔基四周有1米高石板雕飾,這些圖案浮雕,想像豐富,造形生動,雕工細緻,裝飾性強。特別是塔基八個稜角處嵌的托塔力士,形象古樸,極富形神。
據明御史東莞徐兆魁的《雙峰塔記》、明御史黃岡樊玉衡撰《水月樓記》、國朝知縣上虞黃應乾撰《重修雙峰塔碑記》和清代吳宣崇撰寫的《重修江陽書院碑記》等有關史料記述,雙峰塔為明代萬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江右吉州泰和周公宰吳川時所建。(周公者,姓周,名應鰲,字如春,別號章南,江西吉州泰和人,丙戌進士。初任丹陽知縣,後升吏部稽勛司主事,明萬曆二十五年出宰吳川縣),周公抵任吳川後,察邑野,安社稷,訪彥士,廣泛接受邑民意見,以振興吳川造福百姓為己任。周公因邑人之請,認為吳川江水自西流入縣境,直趨限門直泄出大海,從風水的角度看,此屬地氣不蓄。這樣的環境,民生很難富裕,讀書人也不容易成就優秀的人才。於是,周公按形家之言,在限門江海交匯迥流處附近建塔一座,似一邑之砥柱,名曰筆塔凌霄。又借特思、麗山二峰,與寶塔若三足之鼎,用來固守吳川山水,以促興吳川的經濟和文化。據載,是年十月擇日動工,次年正月告竣,僅用三個月便建成七級浮屠。史記:首事之時,神龍見海;工成之日,瑞藻獻珍;鳩工之後,雄鎮高涼。如此神機妙合,即可見寶塔絕非一般建築。之後,周公又在塔前建江陽書院,有樓有堂,前座供文昌、魁星,后座供佛,籍此興教化、育人才。
周公建塔,其目的是倡導邑地文明、發展邑地經濟、造福百姓和促進社會進步。作為一位縣侯,四百多年前便如此重視教育,胸懷坦蕩,以民為本,勵精圖治,足見周公之遠見卓識。他為吳川作出的重要貢獻,昔吳川名士無不敬其德。故周公去後,時人供其像於江陽書院,四時香火祀之。七十年代,還常見百姓拜祭周公,周公400多年後仍深受人民景仰。而有好事者傍編周公破壞吳川風水,建塔毀“犀牛望月”及諸多傳奇,實屬詆毀周公。或歷覽吳川歷代名人,狀元、進士、朝官、巨賈,是鄰邑之難比也,我們從前賢那裡難道得不到一些啟迪?訛言休止矣。
雙峰塔,幾百年來歷經風雨滄桑,巍然屹立,鎮守吳川風水,護邑安民,不僅成了一代又一代吳川人心中的寶塔浮圖,而且成了人們登高遠眺、把酒吟風好地方。建塔之初,每有閒暇,周公攝衣而登,諸士曳履而從,相與揖鬥牛之虛,望海天一色,心曠神怡,身世而兩忘;若有高朋相訪,公亦招游江陽書院,登雙峰塔,飲水月樓,即興吟詠,樂也融融。今摘萬曆庚子(公元1600年)二月,周公、明御史東莞徐兆魁、明御史黃岡樊玉衡、邑人二三友生於江陽書院水月樓飲間即席吟詠,其一:“駘蕩春風拂荔香,天涯名勝恣徜徉。樓間水月空今古,塔涌雲霄接混茫;賓主東南千氣象,乾坤漂泊在行藏。酒酣擊節千年事,江漢秋陽此一堂”。其二:“洪波無際拍天浮,重碧層青極望收。萬頃琉璃生遠色,千年末曷散晴眸;夢回深淺蓬壺路,思入飛騰鷺鶴儔;何事望洋頓嘆息,果然奇絕冠茲游”。由此可見,雙峰塔和江陽書院在當時的名氣,成了吳川登高覽水之勝地。建塔七十年後,國朝知縣上虞黃應乾撰《重修雙峰塔碑記》,邑人明經吳鼎羹孝廉吳士望及三五生友也多會於此,吳士望游雙峰塔詩:“創建於今七十年,凌凌風勢直參天。屏連北嶺山為障,襟帶西江水並漩;海兆神龍應有意,地呈異藻詎無緣。人文自此從風起,是我周公澤未湮”。清代吳河光詩云:“直矗川流盡處,高標梵剎空中,忽聽一聲鈴鐸,茫茫雲海天風”。也盡情地描述了雙峰塔當時之景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