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蘊芳

吳蘊芳,女,第六機械工業部所屬國營5022廠總裝配車間任技術員(雲南省曲靖縣)。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1962年12月,吳蘊芳被調至第五機械工業部所屬的山西大同國營616廠技術科任技術員。這是一個國防工廠,廠里正在對蘇聯設計製造的坦克發動機工藝進行革新改造,吳蘊芳勇敢地承擔起了這一既重要又艱巨的任務。她與技術人員一起刻苦攻關,終於獲得成功,新產品比原產品體積小、功率大,功效大為提高。1971年4月,吳蘊芳被分配到第六機械工業部所屬的國營5022廠總裝配車間任技術員。她一到該廠就承擔了一項60年代新產品的試驗任務,連續進行了370多次試驗。1972年6月22日,吳蘊芳在做完第一次試驗後,下午又繼續進行試驗。在試驗過程中,意外地發生了爆炸,吳蘊芳不幸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吳蘊芳多次被工廠評為先進工作者、“三八紅旗手”、“五好”職工等。

人物特寫

1955年7月,吳蘊芳以品學兼優的佳績,讀完了國中的課程,由學校保送到揚州建築工程學校讀書,學習製造工藝專業。她更為珍惜這一機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之中,並積極參加班級和學校的各項社會活動。她還兼任班級的共青團支部工作,每年都被評為“三好”學生。1956年5月,剛滿18歲的吳蘊芳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她下定決心為實現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而奮鬥終生。1958年,她以優秀學生的身份光榮地出席了揚州市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代表大會,受到市領導的親切接見和勉勵。在揚州建築工程學校里,吳蘊芳先讀中專部,繼讀大學部,一晃整整六年過去了。在這六年中,她不僅掌握了文化科學知識和專業技術,更為重要的是,她真正懂得了人生的價值在於奉獻,認識到只有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真正下功夫,才能掌握到為人民服務的真本領。

1961年7月,吳蘊芳從揚州建築工程學校畢業後,被分配到南京車輛修理廠擔任技術員,從此走上了社會,直接參與了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一年後,她與同鄉、同學、同廠工作的黃斌結為夫婦,過著幸福美滿的家庭生活。1962年12月,吳蘊芳因工作需要被調至第五機械工業部所屬的山西大同國營616廠技術科任技術員。這是一個國防工廠,廠里正在對蘇聯設計製造的坦克發動機工藝進行革新改造,吳蘊芳勇敢地承擔起了這一既重要又艱巨的任務。她與技術人員一起刻苦攻關,終於獲得成功,新產品比原產品體積小、功率大,功效大為提高。在616廠工作期間,吳蘊芳嘗到了革新的甜頭,並提高了技術水平。這時,她雖有孩子和家務的拖累,但能妥善地處理好工作與家務之間的關係,多次被工廠評為先進工作者、“三八紅旗手”、“五好”職工等。

1971年4月,吳蘊芳再次服從組織的調動,來到了祖國西南邊陲的大三線——雲南省曲靖縣,在第六機械工業部所屬的國營5022廠總裝配車間任技術員。她一到該廠就承擔了一項60年代新產品的試驗任務,連續進行了370多次試驗,均未獲得成功,其主要原因是溫度升不上去。在漫長的試驗過程中,她不顧疲勞,廢寢忘食,白天在實驗室搞試驗,晚上在家裡翻閱各種資料,特別是外文資料,以尋找解決這一難題的辦法。一天深夜12點鐘以後,家人們已進入了夢鄉,她仍然認真地翻閱著資料,忽然發現了一份外文資料上明白地寫著:“溶液中加一定數量的酒精能夠升溫。”她像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一樣,樂得徹夜未眠,第二天趕到實驗室,按照這一資料記載進行了試驗。結果,溫度升高到1000℃以上,她和參與試驗的戰友們都十分高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