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泉吐

這次交往使我們成了朋友,在泉吐先生書法集冊即將付梓之際,有感於泉吐先生的藝品,書品,人品,追憶往事,是為小序。 吳泉吐先生,筆名:無病,吳峪,新石齋主人,蘇州胥口鎮人,擅裝裱藝術。 泉吐先生,生性雅逸,除擅裝裱藝術外,性耽書畫。

藝術年表

 吳泉吐(土),1957年生,蘇州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日韓新書畫家聯盟理事、蘇州科技大學特聘書法研究員、胥口美術館顧問、新石齋書藝院院長。自幼習書,從李北海、顏真卿入手,下沿宋蘇軾、米芾及明清諸家。其作品風格清新暢達、峻拔瑰麗、華美曠放,曾入編《國際現代書畫篆刻家大辭典》、《中國當代青年書法家藝術鑑賞》、《中國書畫裝裱藝術大辭典》等集冊,出版《泉吐書藝》等書法集。
 

吳泉吐作品業內評價

王國棟(蘇州寒山寺文化研究院副院長、蘇州科技學院教授)
如果說,會寫字謂書家;能裱字畫,謂裱師;那么即能寫,又會裱可謂多才多藝。如果進一步說,字寫大氣磅礴,超俗不凡;字畫裱的精湛絕妙,自稱一體,那么,這就是高人和奇才了,而吳泉吐先生正是這樣的高人和奇才。
泉吐先生姑蘇人氏,他個子不高,但兩眼有神,說起話來乾脆利索,為人坦誠豪爽,完全是個值得信賴的性情中人。後來我了解到,他雖出生在江南太湖畔,但很早就走南闖北,見識頗廣。年輕時還在陝西省西安市開裝裱店,以裱畫寫字謀生,因裱的字畫和寫的字貫通了南北元素和風格,裝裱的書畫古典娟秀,書寫的字瀟灑如水,故名噪一時,深得書畫家稱讚和喜愛,並被媒體拍過影視報導片。此後他回故土蘇州,仍擇居在太湖畔,日 觀水波浩淼,夜品香茶禪思,練習書畫,悠哉自得,可謂一現代隱客雅士。
欣聞泉吐先生書畫大作出版,作為朋友我真誠地祝賀他。我與泉吐相識完全得益於書畫的結緣。我喜歡他的寫的字,也喜歡他裱的書畫,他不求怪異,不追時風,而是扎紮實實法古人,數十載心無旁騖,根植傳統,下的是最苦的功夫,採取的是最傳統的藝術形式,我想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最重要的根脈,也是泉吐先生的書畫作品受人喜愛和他事業成功的秘訣。其因如人們常說的越是民族的,就越俱歷史的根基和傳承的價值。
王寬(陝西碑林書畫研究會副會長、高新書畫協會副主席、深圳美術工作團首席代表)
老友吳門泉吐多做長安客,從八十年代來西安從事裝裱藝術,我們相交未間斷,其善鑑賞,高品位,長期堅持研習書法有恆心有毅力之人,又是性情中人,好友好酒,我當無數次品嘗過其夫婦做的吳門小菜,味長地道綿厚如此會生活之人,老兄的書法味道更是情感豐厚,願老兄書法養性、養身、養心,我們的友誼地久天長。
杜毓成陝西省文史館館員、國家一級美術師、陝西省書法家協會理事、西安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教授)
七月的西安驕陽似火,動輒汗流浹背人們在流火中煎熬,在古城南郊太平堡的新石齋中泉吐正在忙碌著,光膀子戴著圍裙,前胸出滿了痱子,然而他仍然一絲不苟的在裝裱,何必要這樣折磨自己,原來他正在為劉自櫝先生的書法展覽裝裱作品,劉老為中國書協的常務理事,陝西書協的主席,書法造詣很高,經人介紹,選定了蘇州來的吳泉吐為他裝裱這批作品,為了使劉先生的作品更加出彩,泉吐使出了平生所學的渾身解數,根據作品的書體,內容,形式選擇與之相和諧統一的材料,形式,色彩,盡心盡力地發揮著,當作品在展覽會上露面之時,不僅劉先生非常滿意,觀者無不喝彩,盛讚裝裱與作品和諧統一,相得益彰,劉自櫝先生是全國首屈一指的篆書大家,平時想得到劉老的字非常不易,這次劉老特別高興,欣然命筆,為泉吐題寫一幅大篆“愛向長安問土風”以表謝意,從而他們也成了忘年之交。
泉吐正是以他誠實的為人,豪放的性格、精湛的裝裱技術,在陝西為大家所熟識,西安眾多知名的、不知名的書畫家和文化人士與之交往,成為摯友,著名作家賈平凹先生很喜歡他燒的菜,一次在平凹先生弟弟的家中專門請泉吐燒魚,品嘗後,讚不絕口,味道獨特,只是魚燒爛了,沒有賣相。
泉吐是個多才多藝的人,心靈而手巧,雖然不十分善談,然而姑蘇的吳山秀水,賦予了他書畫的靈性,在家鄉蘇州結交了很多的書畫家,經常在一起,探討切磋書畫藝事,到西安之後,更是如此,經常家裡“人滿為患”有找他裱畫的,有談天的,有喝酒的,有交流的,大家覺得他南人北性,誠信豪放,願意與之交往,認真細緻的敬業精神,時常為大家所稱道,泉吐為人謙和,尊師重道,虛心求教,間暇之時,不是看帖,便是畫畫,孜孜不倦,樂此不疲,十年磨劍,天道酬勤,功夫不負有心人,不僅裝裱作品數次在國內外大展賽中獲得一、二等獎,榮獲裝裱藝術家稱號,並且書畫作品多次入選全國性大展並多次獲獎,傳略及作品收入《國際現代書畫篆刻家大辭典》、《中國當代裝裱藝術家大辭典》等多部大型典集及作品集,九三年陝西電視台及吳縣電視台對泉吐的書畫及裝裱藝術作了專題報導,泉吐現為陝西省及西安市書畫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之鄉胥口美術館藝術顧問,吳門新石齋書藝院院長,中日韓新書畫家有好聯盟會理事,蘇州科技大學特聘書法研究員。
泉吐的為人和書畫得到了前輩及同道的讚許,在蘇州胥口中國書畫之鄉的吳泉吐裝裱藝術工作室門前所掛的牌匾“新石齋”便是賈平凹先生為其所書,壓堂內還有西安美院劉文西先生的鍾馗圖,二十世紀中國四大草書大家之一的衛俊秀先生,山西省書協主席徐文達先生,河北省美協副主席中國美學理論家魯慕迅先生,陝西省書協主席劉自櫝先生、鍾明善先生、雷珍民先生;陝西省著名書法家張范九先生,寇鈺先生,杜毓成先生等眾多名家,作畫題字。金開誠先生對泉吐的筆性也作過讚許,杜毓成在他的詩文書法藝術一書中有一首專門為泉吐作的詩:吳郡自古出才郎,初來長安試鋒芒。山泉一脈融江海,老酒三碗吐豪腸。匠心獨運裁雲錦,鬼手裝池添霓裝。繼追丹青終大雅,更上層樓登華堂。
沈祥家(慈谿市副市長、博士)
人常說朋友相交是緣分,而緣分的產生往往得有一個契機,說起我和書畫家裝裱大師吳泉吐先生的相交正是源於這么個契機。我家祖傳自畫已久的一幅五尺人物畫已破成了兩片,覺可惜,常想將它修復,到上海朵雲軒接洽修復,但要價甚高,並且要等很長時間,後經多方打聽,考慮表明修復之意,泉吐先生欣然應允,經他耐心細緻的精湛技術,終於將一副破損兩片的老畫妙手回春,修復如初。我除了為他的高超技術驚嘆之外,更使我感動的是在當今重利輕義的時風下,像泉吐先生繼承發揚蘇裱工藝傳統為己任而不計較功利,實在是難能可貴,泉吐先生不僅蘇裱技藝一流,而且善書能畫多年來浸淫書畫,追求藝術,勤默耕耘,功底深厚收穫甚豐。
在古城西安、蘇杭吳越與多位書畫大家友誼篤深,客居長安多年,古城悠久博深的文化深深地影響滋潤著他,多家媒體曾專題報導過他的成就,他在書畫界也頗有名氣,泉吐先生為了修復的人物畫更加完整,用大篆書體配書了一幅對聯“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從他剛柔相濟,沉著厚穆的線條,端莊古拙的造型中表現出其良好的傳統功力與多方位的造詣修養。正是這幅對聯與古畫的匹配才使得相得益彰,錦上添花。
這次交往使我們成了朋友,在泉吐先生書法集冊即將付梓之際,有感於泉吐先生的藝品,書品,人品,追憶往事,是為小序。
張范九(陝西省文史館館員、終南印社顧問、教授)
江南名城,水鄉蘇州,鍾靈毓秀,人傑地靈,水土清嘉,文人雅士,代有傳人書畫名家,層出不窮,手工藝人才,為數極多,建築藝術家,數量亦不少,為古代之蒯祥,近現代之貝聿銘等。
吳泉吐先生,筆名:無病,吳峪,新石齋主人,蘇州胥口鎮人,擅裝裱藝術。其所裱畫幅,用料講究,裱工精湛,平整妥帖,無筒瓦卷邊之狀,幅式新穎,色澤華麗,古色古香,誠蘇裱中之佼佼者也。余大部的書畫,均請泉吐先生裝裱之,頗為滿意。余乃贈其一聯:“宋錦吳綾工絢飾,六書三筆善裝潢。”以表彰之。其夫人黑妹女士亦擅裝裱,夫唱婦隨,相濡以沫,誠手工藝行業中之管趙也。
泉吐先生,生性雅逸,除擅裝裱藝術外,性耽書畫。其書法擅篆書,常以王羲之蘭亭集序法帖為範本,工余之暇,刻苦臨摹,寫入木三分。其所書尺幅屏條,楚楚有致,筆情豪放,氣勢激越,流美酣暢,法度具備,凝重沉靜,放縱而有分寸,靈動而不失真,飄逸而不鬆散,飛動而不油滑,大小參差,實楚動人。其所作國畫,山水,花卉,人物均能為之。其山水勾勒有方,皴擦靈活,凝重巍岸,有虛有實。靈動中有空靈之氣,煙之縹緲,若接若離。其花卉則墨色明淨,雅淡宜人,為南田之艷而不妖,忘庵之雅而不俗,以小品之多。人物則宗寫意,以簡筆為之,筆雖簡而神態自若,不矯揉造作,實文人畫之筆法也。
書畫裝裱作品,曾數次在國內外大展賽中獲得一二三等獎,世界銅獎,獲裝裱藝術家榮譽稱號。傳略曾編入《國際現代書畫篆刻家大字典》、《中國當代裝裱藝術家大辭典》、《中國當代青年書法家藝術鑑賞》、《台灣四海同心書畫聯展》、《薛鴻鈞六十華誕集錦》、《中日韓新當代名家書畫展》、《96年中韓書畫名家交流展》、《94、95、96亞細亞美術招待展》、《當代書畫作品精選》、《二十世紀國際現代美術精品薈萃》、《二十世紀國際現代書法精品薈萃》等集冊。93年書畫裝裱作品曾於陝西省電視台、吳縣電視台作過專題介紹。
陝西美術館,慈谿博物館,華山書畫院,紹興書畫社,舉辦過“吳泉吐書畫裝裱藝術展”電視台並作介紹,現為新石齋書藝院院長,陝西書協會員,西安書協會員,中日韓新書畫家友好聯盟會理事。蘇州科技大學特聘書法研究員,胥口美術館顧問。
張永茂(著名畫家、鑑賞家)、李民科(鑑賞、收藏家)
泉吐在古城西安裝裱書畫近十年間,相識、相知、為人豪爽厚道,義氣,善於結交朋友,品德高尚。
泉吐是一位勤奮、自強、好學之人,其不辭勞苦,終日辛勤耕耘在《新石齋裝池》這一方如詩如畫的天地里,泉吐以驚人的毅力鑽研裝裱技術,裝裱的書畫作品形式多樣,選料精細,配色考究,手藝超群,贏得了西安書畫名家的贊同,時到今日,雖然離開西安十五六載,常有書畫家將作品千里迢迢送往蘇州囑其裝裱。
泉吐酷愛書畫,幾十年來堅持勤學不輟,其在裝裱書畫的勞作中把辛苦和勞累置之度外,夜以繼日的擠出時間習書作畫,並利用收送書畫作品的機會,走出去拜訪學習和請進來求教書畫名家指點。其對裝裱的書畫佳作名品愛不釋手,反覆閱讀,認真思考,細心領悟,博採眾長,如饑似渴地吸取營養,藝術水準不斷提高逐年華。
泉吐虛心好學,誠心請教的精神,使西安一些書畫名家成了他的良師益友,至今還常來常往。
功夫不負有心人,有耕耘就有收穫,聰穎而好學的泉吐,書法、繪畫及裝裱皆能且佳,書畫如其人,其作品即有北方曠達之風,又有南方靈秀之氣,書法巧中見拙,拙中藏巧,疏密相宜,挪讓參差,個體間架結構整體章法布局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泉吐以其半生的精力為此走出了成功的一步,願《新石齋裝池》藝術的天地蒸蒸日上,氣象更加欣欣。
張大宏(終南印社社員)
泉吐雖出生在江南,他的豪放不羈;睿智與狡黠;待人厚道真誠完全顛覆了南人的性格。近來猛然見到泉吐兄作品,讓我吃驚不已,他用毛筆寫出了磅礴的氣勢和金石味,也寫出了石刻上澀勁斑駁的效果。為什麼會是這樣呢?我琢磨泉吐,近三十年的飽讀名家作品以及博採眾家的好學,胸中已有書法,加上游名山,廣交友,蓄氣浩然,學養已飽。於是在他的作品裡自然而然體現出來。變化出人意料,但承古法。天真爛漫,又透出功力。書作各有面目,或崢嶸,或藏機,或風流蘊藉;或性豪而酣暢淋漓,自然天成。
我以為泉吐兄的書法在未來將漸於臻妙諦,驚艷不斷,我期待著。
寇鈺(陝西省書法家協會理事、西安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教授)
吳門泉吐,裝池名家也,嘗負笈長安,一時名家成與交接,冠蓋輻輳,吾嘗為更名吐納,意謂長鯨吐納,自成波瀾。泉吐言名乃先人所賜不可輕易,吾思泉為古錢名耳,父輩意祈子孫錢多噴吐,然光吐不納豈不成窮光蛋,吐納平衡陰陽和諧,始能一帆風順。
泉吐其人,性與名符,興味已來,以詩下酒,豪氣益邁,其猶能燒得一手好菜,看著香,聞著香,吃則更香,古人云:治國如烹小鮮,泉吐作書亦如斯,其藝可想而知,揉合行草,熔鑄碑帖,用筆連環跌宕,縱橫捭闔,不激不勵,神融筆暢,遊刃有餘。
泉吐是一潛艇,常年沉寂於書海之中,礪礪吐納,以水能性淡為吾友,竹解心虛即我師之心態,始終未迷失方向,一旦躍出水面誰能說其不是龐然巨物!
魏傑(西安美院教授、終南印社副社長)
如果說泉吐在書法上取得了一些成績,這當然和其勤學苦練天資聰穎是分不開的。泉吐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隻身來到古城長安,以裝裱書畫為業,其工作室就在著名的大雁塔下,出入即感受著這座古城的文化和薰陶,期間又結識了劉自櫝,陳澤秦,衛俊秀,鍾明善,傅嘉儀,杜毓成等著名書家,曾多次為他們裝裱書法作品,有心的泉吐在為他們裝裱作品的同時揣摩領悟其中精髓,受益良多。可以說在長安這近十年的日子裡泉吐對書法有了較深入的認識,建立了自己的書法審美觀。在回到蘇州後的十多年中又潛心向古代經典法帖學習,所以在泉吐的作品中既有南人的婉約婀娜又有北人的豪放大氣。正所謂吸納南北,融匯東西,這正是泉吐學書的優勢所在也
韓鈞(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西北大學教授陝西書法院副院長,終南印社副秘書長)
雪中坐書房,閱泉吐兄寄來書作,如晤其人,如沐春風。碗酒塊肉,豪放不羈,品讀書畫,
不相妨礙,歷歷在目。
其時,兄客居西安數年,名揚裝裱行當,長安名家多其座上客。正當年少,蒙不棄,拙作多
其美飾,增色十分。
倏忽,二十年以往,余近中年,泉吐兄錦衣故里。今細讀諸作,真是南人做派,吳儂軟語
在耳也。溫潤姿媚,去火去燥。其筆觸簡潔,結構魏碑,巧思多於雄強,流宕多於厚拙。細微處
見精緻巧妙,一一自然流出。
書無定法,啟人心扉。泉吐兄裝裱大家,過眼名家大作無數,遣興翰墨,無關名利,成此佳
作自有淵源。弟借袁中郎語:願兄具世外眼,勿為流俗所沉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