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應寧

吳應寧

字靜遠,1941年生於江蘇宿遷。1967年畢業於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吳應寧,曾任江蘇省政協委員,宿遷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宿遷市政協副主席,民盟宿遷市委主委,宿遷市文聯名譽主席,宿遷市書協主席、名譽主席,淮陰市書協顧問等職。他涉獵書法藝術的所有門類:真、草、行、隸、篆,造詣頗深,尤擅行書。他的書法均可究其淵源,篆源於金文,隸取法魏碑,行、草學習王羲之,楷出自顏真卿。不過,他的作品中這些師承的痕跡已被他的深厚的功力所化除。現為宿遷市畫院特聘顧問,江蘇省書法家協會會員。20世紀70年代受業於金石書畫大師朱復戡先生學習書法。大量書法作品在省、全國或國際參展,或報刊發表,或收入專集,或為博物館、紀念館收藏,刻入碑林。流布許多國家和地區。曾在江蘇、山東等地舉辦個人書展。詩詞、篆刻、論文亦有發表。作品被收入《當代楹聯墨跡選》、《中外書法家作品選》、《江蘇省詩詞協會會員作品專集》等。傳略被輯入《中國現代書法界人名辭典》、《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等。

社會評價

吳應寧 吳應寧

袁維學(文化部外聯局參贊):吳先生自幼酷愛書法,五十多年來游弋其間,筆耕不輟。他涉獵書法藝術的所有門類:真、草、行、隸、篆,造詣頗深,尤擅行書。他的書法均可究其淵源,篆源於金文,隸取法魏碑,行、草學習王羲之,楷出自顏真卿。不過,他的作品中這些師承的痕跡已被他的深厚的功力所化除。

吳應寧 吳應寧

宋朝蘇東坡說:“書必有神、氣、骨、血、肉,五者缺一,不為成書也。”吳應寧先生的書法可謂五者具備矣。沉雄渾穆的氣韻,疾澀老辣的筆觸,疏密欹正的布局,濃淡枯潤的節奏,構成一幅幅精美的書法作品。綜觀吳應寧先生的書法作品,可看出以下幾個特點:一、他注重傳統,從傳世書法佳作中汲取營養,但卻不拘泥於陳規。明朝董其昌說:“守法不變,即為書家奴耳。”他深諳此理,努力求變。所以,他不恪守某門某派,而力創自家風貌,不追求怪異,而沿著傳統的軌跡一步一個腳印堅持不懈地走下去。其作品典雅平實,彬彬然有儒者之風,而無譁眾取寵之嫌。二、他講求作品的整體效果,而不計較一點一畫的得失。細看一筆一畫未必精到,但整體效果卻很協調,剛柔相濟,大氣磅礴。三、清朝布顏圖說:“氣韻出於墨,生動出於筆。”他在用墨、用筆上頗有講究。他喜用濃墨,時有淡墨、漲墨、枯筆相夾其間。中鋒行筆,時用側鋒;提按、疾緩、奇正恰到好處;大小、粗細變化自然流暢,給人一種“用筆沉著而不粘滯,用墨精彩而不粗濁”之感。四、書如其人。吳先生為人淳樸,學識淵博,所以其書法作品,高韻深情,堅質浩氣。

吳應寧先生的成功並無秘訣,而是走了一條大多數學書者所走的路,只不過他付出了更多的心血。他研習書法很刻苦,夜間臨摹,每至《旭日拂窗》。他持之以恆,幾十年如一日。他比別人優越的地方是,曾拜當代著名書畫大家朱復戡先生為師,也曾得到劉海粟、林散之大師的點撥,使其達到了如今的境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