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坊村

吳坊村隸屬於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羅坊鄉,面積10.9平方公里,人口655人,轄4個村民小組。   

基本信息

吳坊村

【行政隸屬與交通位置】吳坊村系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羅坊鄉第三大行政村,位於永安市西部,海拔420米,距市區93公里,東與掩桑村交界至掩桑村6公里,西與清流賴坊鄉南山村交界至賴坊鄉20公里,南距羅坊鄉政府所在地1公里,北與清流沙蕪鄉洞口村交界至沙蕪鄉20公里,村內有夢溪河從南至北流向。【村落與居民】村落面積10.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262畝,林地13961畝。現全村人口655人,147戶,轄區內2個自然村,4個村民小組。【村風村貌】吳坊村每年農曆正月13-15日村理事會組織民眾舉行民間文化活動,迎龍燈、台戲環村遊行。所過之處,鞭炮連聲、焰火輝煌。當地民眾邀請鄰近鄉村親朋好友前來觀賞。【歷史人文】吳坊村舊屬清流縣管轄。舊稱清流縣夢裡鄉第四都(今羅坊鄉吳坊村)。南宋時期,吳廷灌任漳州府澄海縣儒學教諭,後升廣東南雄府學教授;吳仕郎公任左軍都督通經教授。文武邑庠生輩出。後有變術士吳華一;大力士吳志昂;大財公冶煉白銀開闢清邑最丘良田兩丘,單季可收2萬餘斤稻穀;現有民間藝人吳松儒,生於1933年,現年75歲,以畫生涯,獨具風格,曾在粵、閩、浙等地聞名,偏精山水畫,可說藝、林、詩、書、畫俱全。其畫銷往港澳、印度等地。【建築景觀】吳坊村原有南宋時期古老建築閩山古寺一座,占地1800平方米,總計80餘間,千柱落地,內有戲台、雅座、走馬樓,巧匠精工構造,雕刻玲瓏,堂煌富麗。清朝時屬汀州府八縣之最。鼎盛時期古寺住有300餘僧人,內祀黃公聖君、觀音閣、閩山寺大殿,三個菩薩,寺內香火盛旺,至民國末期敗落僅剩3人,距寺南向百餘米處,村口有屋橋(庵橋)一座,全長24米,寬5米,共有12間、48柱。每年農曆六月初一聖旦廟會隆重,轟動鄰縣商客眾多,物資交流之所。據清流縣檔案記載。長征紅軍先後到此過10次,最後1930年12月毛澤東等領導過此橋休息,紅旗插在吳坊。孫中山廢除科舉後,羅坊鄉第一所中心學校名曰:新民學校曾在此培養學生52名。閩山寺後於文革被毀,現於1995年重建,仿古創今,落成於1997年。屋橋也於2007年春重建。界內原有防匪寨一座,太平寨一座,碉堡2座。樓堡一座,四面有城池,牆厚3米,牆外四周有巡邏道,堡內有兩樓30餘間,占地面積900餘平方米。由於多年失修,現已廢除。【物產經濟】當地農民以種植菸葉、水稻為主導產業,還有種植茶果和養牧業,界內可開發水電資源400餘千瓦,現已開發水電站200千瓦,有豐富的稀土、石英石礦產資源。山上有豐富的林木、竹子等。盛產紅菇、香菇等名貴山珍,筍乾、竹、木製品暢銷全國各地。[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