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章

含章

含章,包藏美質。語出:《周易·坤卦》:“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易傳》:“含章可貞;以時發也。或從王事,知光大也。”(戰國時期解說和發揮《周易》的論文集)孔穎達疏:“章,美也。”(唐代盛世鴻儒孔穎達對《周易》的疏解) 含,藏也。章,美也。含章可貞,以時發也。 意即:(有美德而不顯耀,懷才華而不顯露,含蓄處世)藏善,以待時機施展自己。

基本信息

周 · 《易 · 坤》

六三, 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

譯文:含蓄地處事,保持住美好的德行。如果參與政務,雖然沒有戰績,但結局卻很好。

釋義:乾卦變到三爻,全卦成否卦,下卦已成為坤,坤為文,文即章,故言“章”。下卦為內卦,文採在內卦,故言“含章”。六三陰爻處陽位,陰之中包含陽在內, 有半動半靜的特點。文而成章,本是外露之物,卻含晦章美,即是說 坤格人內含陽剛美質,含蓄地處世,這樣做“可貞”,可以保持仁信的美德,這是指坤格人以含蓄的語言和行為處世。乾為君,下坤為臣,乾剛坤柔,故言“或從王事”。

乾的九三是“終日乾乾”,要格外努力;坤的六三是“含章可貞”,就是說,坤卦人 有美德而不顯耀,“或從王事,無成有終”,如果去從事政治事務,《象辭》說: “胸懷才華而不顯露”,是要把握時機才發揮,“如果輔佐君主”,必能大顯身手,一展抱負。

戰國 · 《易傳》

含章可貞,以時發也。或從王事,知光大也。

譯文:有美德而不顯耀,懷才華而不顯露,藏善,以待時機施展自己。如果去從事政治事務,必能大顯身手,一展抱負。

釋義:唐代鴻儒 孔穎達註解: 章,美也。

兩漢 · 張衡《西京賦》

麒麟朱鳥,龍興 含章

釋義:含章殿,宮殿名。

三國 · 曹丕 《典論》

丕造百辟寶刀,……其二彩似丹霞,名曰 含章

釋義:范文瀾註:“ 魏曹丕 《典論·劍銘》‘余好擊劍……以為寶器九。劍三:一曰飛景,二曰流采,三曰華鋒。刀三:一曰靈寶,二曰 含章,三曰素質。匕首二:一曰清剛,二曰揚文。靈陌刀一:曰龍鱗。因 姿定名,以銘其柎。’”

南朝 · 梁 · 劉勰 《文心雕龍·銘箴》:“ 魏文九寶,器利辭鈍。”

此處指魏文帝曹丕的寶刀之一。

晉 · 《三國志·魏志·管寧傳》

含章素質,冰絜淵清。

釋義:絜,<書>同“潔”。(潔的異體字)

南朝 · 梁 ·劉勰《文心雕龍·原道》

仰觀吐曜,俯察 含章,高卑定位,故兩儀既生矣。

譯文:天上看到光輝的景象,地上看到絢麗的風光;天地確定了高和低的位置,構成了宇宙間的兩種主體。

釋義:《原道》是《文心雕龍》的第一篇。本篇主要論述劉勰對文學的基本觀點:文原於道。“原”是本,“道”是“自然之道”;“原道”,就是文本於“自然之道”。所謂“自然之道”,劉勰是用以指宇宙間萬事萬物的自然規律。他認為日月山川、龍鳳虎豹、雲霞草木,從物到人,都是有其物必有其形,有其形則有其自然形成之美。這種自然美,劉勰叫做“道之文”。從這種觀點出發,劉勰主張文學作品應有動人的文采,強調藝術技巧;但又反對當時過分雕琢的形式主義創作傾向,因為這樣的作品違反了“自然之道”。這就是劉勰論文要首標“原道”的主要原因。

南朝 · 梁 ·劉勰《文心雕龍·徵聖》

然則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辭巧,乃 含章之玉牒,秉文之金科矣。

譯文:由此可見,思想要充實而語言要有文采,情感要真誠而文辭要巧妙,這就是寫作的基本法則。

南朝 · 梁 ·劉勰《文心雕龍·時序》

至明帝纂戎,制詩度曲,征篇章之士,置崇文之觀,何劉群才,迭相照耀。少主相仍,唯高貴英雅,顧盼 含章,動言成論。

譯文:不過雖然晉代帝王不重視創作,作家卻出現了不少:張華動筆就寫成佳篇,左思揮墨就成了傑作,潘岳和夏侯湛有“一對璧玉”的美稱,陸機和陸雲有“兩位才子”的佳譽;此外如應貞、傅玄、張載、張協、張亢、孫楚、摯虞、成公綏等人,寫的作品都是文采動人,韻味華美。

太祖以聖武膺籙,世祖以睿文纂業,文帝以貳離 含章,高宗以上哲興運,並文明自天,緝熙景祚。

譯文:南朝宋武帝喜愛文學,文帝也頗好文雅;孝武帝很有才華,文采豐富。明帝以後,文壇漸衰。

唐 · 白居易《玉水記方流》

良璞 含章久,寒泉徹底幽。

釋義:璞,蘊藏有玉的石頭。

唐 ·柳宗元 《唐故衡州刺史東平呂君誄》

進於禮司,奮藻 含章

宋 ·黃庭堅《書幽芳亭記》

蘭雖含香體潔,平居與蕭艾不殊。清風過之,其香藹然,在室滿室,在堂滿堂,所謂 含章以時發者也。

譯文:蘭花雖然含著香味形狀美好,但平時與蕭支沒有什麼兩樣。一陣清風吹來,他的香氣芬芳,遠近皆知,這就是所說的 藏善以待時機施展自己

宋 ·司馬光 《體要疏》

夫豈皆習見成俗以為當然,其亦有 含章懷寶,待唱而發者也。

明 ·《袁可立晉秩兵部右侍郎誥》

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袁可立妻累封宜人宋氏,稟柔成性,蘊粹 含章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