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精品鑑賞:沈從文作品集

名家精品鑑賞:沈從文作品集

《名家精品鑑賞:沈從文作品集(精讀本)》講述沈從文創作的作品無一不在表現理想中的完美人性和對完美人性的追求,他的《邊城》就是一首充滿愛和美的人生讚歌:青年男女的情愛、祖孫父子的親愛、人們之間的友愛、湘西風俗風景的可愛,以及這些愛中蘊蓄的美,融合在整個故事和人物彤象中,給讀者以強烈的藝術美感;《蕭蕭》中所表現的人們的寬容善良、通情達理,環境的和諧,這些都體現了沈從文對完美人性和理想社會的追求。他的這種追求,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獨特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這種追求的執著性。對完美人性的追求既是沈從文的審美理想,也是他的人生理想;二是這種追求的獨特性,他把完美的人性與完美的社會和完美的大自然融會貫通起來,構成了特有的“湘西世界”;三是這種追求的針對性,他對完美人性的追求是針對當時所謂的文明大都市而言的,大都市裡的人情、人性與金錢交織在一起,污濁不堪。對社會政治的疏離、對都市人生的厭倦和對現實人生的困惑,使得沈從文把民族出路和社會變革的希望寄托在對完美人性的追求上。一起來翻閱此書吧!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名家精品鑑賞:沈從文作品集(精讀本)》作者沈從文一生共出版過30多部短篇小說集和6部中長篇小說,是中國現代作家中成書最多的一位。他的作品享譽全世界,被譯成四十多個國家的文字出版,井被美國、日本、韓國、英國等十多個國家或地區選進大學課本。沈從文是具有特殊意義的鄉村世界的主要表現者和反思者。他認為“美在生命”,雖身處於虛偽、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卻醉心於人性之美。他說:“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樓傑閣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臘小廟。選小地作基礎,用堅硬石頭堆砌它。精緻、結實、對稱,形體雖小而不纖巧,是我理想的建築,這廟供奉的是‘人性’”。

作者簡介

沈從文(1902—1988),原名沈岳煥,字崇文,湖南鳳凰縣人。現代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說代表人物,二十世紀最優秀的中國文學家之一。他一生筆耕不輟,著作頗豐,作品結集約有八十多部,是現代作家中成書最多的一位。主要作品有:小說《邊城》、《長河》、《八駿圖》,散文集《從文自傳》、《湘行散記》,文論集《燭虛》、《雲南看雲集》等。他的作品充滿了對人性的隱憂和對生命的哲學思考,給人教益和啟示。憑藉獨特的創作風格,沈從文在中國文壇中被譽為“鄉土文學之父”。

圖書目錄

阿黑小史

油坊


婚前

[鑑賞]
神巫之愛
媚金,豹子與那羊
[鑑賞]
神巫之愛
[鑑賞]
新與舊
新與舊
三個男人和一個女人
[鑑賞]
一隻船
[鑑賞]
蕭蕭
蕭蕭
[鑑賞]
一個女人
[鑑賞]
雪睛
赤魘
雪晴
巧秀和冬生
傳奇不奇
[鑑賞]
邊城
題記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鑑賞]
長河
題記
人與地
秋(動中有靜)
橘子園主人和一個老水手
呂家坪的人事
摘橘子
大幫船攏碼頭時
買橘子
一有事總不免麻煩
楓木坳
巧而不巧
社戲
[鑑賞]
湘行散記
一個戴水獺皮帽子的朋友
桃源與沅州
鴨窠圍的夜
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
一個多情水手與一個多情婦人
辰河小船上的水手
箱子岩
五個軍官與一個煤礦工人
老伴
虎雛再遇記
一個愛惜鼻子的朋友
[鑑賞]

序言

沈從文(1902~1988),現代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說代表人物。原名沈岳煥,筆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蔑林,字崇文,湖南鳳凰縣人,苗族,祖母劉氏是苗族,其母黃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漢族。
沈從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奉獻的一生。他早年漂游在湘西沅水流域;1923年聞入北京,1923年至1928年在北京以寫作謀生;1928年至1930年,沈從文被徐志摩發現。將這位小青年推薦給中國公學校長鬍適,在上海中國公學任講師,兼《大公報》《益世報》等文藝副刊主編;1931年至1933年在青島大學任講師;1934年至1939年在北京主編全國中國小國文教科書;1939年至1947年在昆明西南聯合大學任教授;1947年至1949年在北京大學任教授;1950年至1978年在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任文物研究員;1978年至1988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所任研究員。
沈從文一生共出版過30多部短篇小說集和6部中長篇小說,是中國現代作家中成書最多的一位。他的作品享譽全世界,被譯成四十多個國家的文字出版,井被美國、日本、韓國、英國等十多個國家或地區選進大學課本。沈從文是具有特殊意義的鄉村世界的主要表現者和反思者。他認為“美在生命”,雖身處於虛偽、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卻醉心於人性之美。他說:“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樓傑閣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臘小廟。選小地作基礎,用堅硬石頭堆砌它。精緻、結實、對稱,形體雖小而不纖巧,是我理想的建築,這廟供奉的是‘人性’”。
代表作《邊城》是沈從文1934年創作的長篇小說,所寫的故事很簡單,但達到了極高的藝術成就。小說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表現自然、民風和人性的美,描繪了水邊船上所見到的風物、人情,是一幅詩情濃郁的湘西風情畫,充滿牧歌情調和地方色彩,形成別具一榕的抒情鄉土小說。
1937年創作的長篇小說《長河》,是沈從文回到湘西、在沅水中部一個縣城裡居住約四個月之後有感而寫的一篇小說,是他繼《邊城》之後,關於湘西人物、社會風情的又一曲輓歌。作品延續了作者一貫的清新、質樸風格,運用現實主義手法,通過對湘西某村落世外桃源般生活的描繪,成功塑造了夭夭、老水手、三黑子等藝術形象,表達了作者對心靈美的高度讚揚和肯定。
沈從文創作的作品無一不在表現理想中的完美人性和對完美人性的追求,他的《邊城》就是一首充滿愛和美的人生讚歌:青年男女的情愛、祖孫父子的親愛、人們之間的友愛、湘西風俗風景的可愛,以及這些愛中蘊蓄的美,融合在整個故事和人物彤象中,給讀者以強烈的藝術美感;《蕭蕭》中所表現的人們的寬容善良、通情達理,環境的和諧,這些都體現了沈從文對完美人性和理想社會的追求。他的這種追求,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獨特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這種追求的執著性。對完美人性的追求既是沈從文的審美理想,也是他的人生理想;二是這種追求的獨特性,他把完美的人性與完美的社會和完美的大自然融會貫通起來,構成了特有的“湘西世界”;三是這種追求的針對性,他對完美人性的追求是針對當時所謂的文明大都市而言的,大都市裡的人情、人性與金錢交織在一起,污濁不堪。對社會政治的疏離、對都市人生的厭倦和對現實人生的困惑,使得沈從文把民族出路和社會變革的希望寄托在對完美人性的追求上。
本書為本套叢書之一本,由於編者能力有限,難免存在疏漏,敬請讀者來信指出。
歡迎選購本套叢書其他讀本,在此代表全體創編人員表示感謝。 編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