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評議

同行評議(peer review),從廣義上說,是指,某一或若干領域的一些專家共同對涉及上述領域的一項知識產品進行評價的活動。目前國內討論較多的是狹義的同行評議,即作者投稿以後,由刊物主編或納稿編輯邀請具有專業知識或造詣的學者,評議論文的學術和文字質量,提出意見和判定,主編按評議的結果決定是否適合在本刊發表。

簡介

介紹國際英文科技期刊,必然要涉及同行評議(Peer Review) 或同行評審這個話題。對它的評價,目前在學術和出版界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總歸是褒貶不一,好壞不齊。學者們在享受同行評議對信息交流的貢獻和成果的同時,又常常似乎是不情願的受害者。本文試圖比較系統地介紹一下現階段國際英文科技期刊出版過程中,與此話題相關的具體環節,大致的前後由來和進展狀況,供大家參考。也可以權當是面鏡子,折射出國內目前科技期刊領域的評議現狀和有可能改進的方方面面。

具體操作形式

同行評議的具體操作形式,可以根據作者與評議人之間的了解程度,大致分為三種。一種是單隱 (Single-Blind Review或 Single Masked Review );二是雙隱 (Double-Blind Review 或 Double Masked Review);三是公開評議(Open Review)。

單隱

單隱即單向隱匿,指作者不知道誰在審自己的稿子,可評議人知道作者姓氏名誰。在接受網上投稿的期刊中,單隱評議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主編或納稿編輯篩選合適的審稿人上,之後把稿子傳出去。只有經手的編輯或助手知道稿子發給誰了,而評議人的情況是向作者保密的。當評議人的意見回到編輯部時,評審的具體意見要經過編輯部的詳細審查之後才發給作者。審查的目的是保證評議人的姓名不被暴露,其中包括消除評議人發出評議意見使用的計算機的ID/IP,以及其他任何可能被追蹤的電子信息。目前國際上的科技期刊,多數採用的是單隱形式的同行評議。因為它既具有一定的保密性,手續又不過於複雜,編輯部運作過程中出錯率相對較低。

雙隱

雙隱即雙向隱匿,指作者和評議人雙方均不了解對方是誰,故也可形象地稱為“盲”評 (這裡的“盲”不是看不見,而是看不著)。只有主編或編輯部的工作人員對雙方知根知底。但理論上講對雙方同時保密。這種評審方式在網上投稿的刊物中,編輯部的工作量要大得多。稿件在送審之前就要審查原稿中的作者姓名和地址是否隱藏完全。如果沒有,則要替作者刪除姓名地址,重新保存檔案 (藏匿作者的ID/IP),重新命名檔案後再送審,手續比較繁瑣。當評議人的意見反饋到編輯部後,編輯或編輯部的工作人員又要重頭再來一遍,檢查評議人的姓名地址的隱匿情況。由此可見,現階段國際上雙隱評議的期刊是少數,也就不奇怪了。雙隱與單隱相比,最大的優點是雙方互不知曉,評議人只能就事論事,不容易摻雜個人成見,表面看起來更公平些。但在實際操作中,因為手續複雜,暴露馬腳的錯誤在所難免。而且,在較窄的學科和領域,即使是雙隱,經常因為個別作者迥異的寫作風格和評議人獨特的措辭方式,不經意間自報家門的情況難免發生,也就失去了雙隱的意義。

公開評議

最後一種是公開評議,與老牌的單隱和雙隱同行評議相比,算是件新事物,最早開始於1996年 (Journal of Interactive Media Education) 。即作者與評議人彼此相互知曉,作者和評議人都在明處。給學者們的印象似乎是有理的可以講理,有冤的可以申冤。相比之下好像沒有什麼潛規則可言,透明度高,但這也是相對的,而且也是有代價的。因為雙方知己知彼,評議人很可能會有顧忌,說話時瞻前顧後,給實話實說打了折扣。再說不是所有的學者都贊成和支持公開評議,刊物也會因此失去一部分專業上很有造詣的審稿人。

醫學術語辭彙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