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福橋

同福橋

在揭西縣灰寨鎮灰寨圩東南角的灰寨河上,有一座雄偉俊美,宛如“長虹臥波”的鋼筋混凝土古拱橋。這座可以與被譽為“初雲出月,長虹飲澗”的中國趙州橋相媲美的拱橋,就是名揚海內外的灰寨“同福橋”。

橋樑概括

同福橋遠照 同福橋遠照

同福橋是一座獨拱橋。橋長65.76米、寬3.31米,高8.66米,跨徑40米,為本縣境內當時跨徑最大、建造時間最早的鋼筋水泥橋 。橋身兩側中間塑有“同福橋”三個水泥大字。此外,橋東南側建有子橋一座,長11米,寬亦3米多。母子橋之間建涼亭兩間,名曰“協風亭”,勾梁畫棟,古色古香,寬敞明亮。

建造歷史

同福橋建成於西元一九二八年。從“協風亭”內石碑上可辯讀出如下文字:“中華民國拾柒年 歲次戊辰蒲月朔日建立”。

據此,可確定,它比河婆最負盛名的濟襄橋(據首部《揭西縣誌》記載:建於一九二九年,成於一九三二年)的興建還要早二、三年,是當時北通興梅、蕉嶺,南下揭陽、汕頭等地之通埠大驛道的必經之路,交通上非常重要。

據當地老者介紹,同福橋建成之後,橋上整日行人熙熙攘攘,協風亭裏常常坐滿了歇息的路人。當時有位專門為行人燒水煮茶的賀叔,也忙得不亦樂乎,每天要到溪下擔水幾十次。可見,同福橋在當時尚無現代交通條件的情況下,方便了幾多行人!特別是那些從這座橋走出去“過番”的“老番客”們,對它更是一往情深!他們回鄉探親,常常要到同福橋去看一看。這“看一看”包含著多深的赤子情懷啊!

同福橋 同福橋

舊中國,交通十分落後。灰寨一帶的鄉民,除了灰寨河的水運外,就只能靠這條須渡船而過的“驛道”了。架橋相通顯得非常切要!一九二六年初,當時的開明知名人士新宮林籍李懋修先生(李老先生今還健在,已經九十多高齡了,現僑居馬來西亞古晉。)見此情景,倡議並帶頭捐銀集資和主持興建“同福橋”,聘請當時著名的橋樑建築工程師余耀南(廣東陸豐人氏)設計、施工。訊息傳出,遠近鄉民回響熱烈,紛紛捐錢捐谷。一時間,民眾同心協力共建大橋的浩大聲勢如東風,似春雷,排山倒海般展開。據車子寨李瓊章老同志介紹:建橋之時,他尚是細佬哥,但那種眾人齊建橋熱火朝天的情景,印象極深。他動情地說,當時李懋修先生不但親自主持興建大橋的工作,而且親往海外募捐併購買材料。在眾多華僑的熱心資助下,購取建橋所需的全部進口鋼材和用木桶裝著的進口水泥,用船飄洋過海千里迢迢運回家鄉。施工的時候很辛苦,也很精彩。比如挖橋基之時,有幾十輛水車日夜不停地車水,整塊的特大石頭由幾十人扛著、推著滾進基坑,山上最大株的松樹就被砍下來打樁。民工是各地自覺前來義務勞動的,他們自帶飯包、工具、爭先恐後而來。

這樣的情景很能體現灰寨鄉民熱心社會公益事業,同心同德的優良秉性。李懋修先生親自題寫的“同福橋”三個字,正是隱含著對這種不分姓氏,不論區域,大家同心同德造福桑梓的精神的褒揚,淺顯通俗而又意味深長!

此外,李懋修先生還特別撰寫了如下三副對聯:

橋頭聯:
同濟行人便,福由自己求 。

子橋聯:
同人登道岸,福地獲禎祥。

驛亭聯:
協力建驛亭山色南來此地好題鴻爪句;
風清臨夾岸大江東去請君徐上鴨頭行。

三聯詞工意深,不同凡響,一直為行人旅客所稱道,嘆為難覓匹敵之景句佳文!

再從石碑上鐫刻的捐款姓名查考,除李、溫、楊姓占多數外,還有陳、余、汪、林等20多姓氏人捐款。另外,一些商號、公司、濟善堂等也名布碑上,永世流芳!

同福橋 同福橋

橋樑現況

同福橋經過了五、六十年風風雨雨的襲擊,加上橋西地基地質不夠堅實,在鋼樑牽引下,致使橋兩邊出現了三、四條裂縫,橋身亦有點變形,看上去蒼老不堪。八十年代初,旅港同胞李長活、李永林(李懋修之侄)、李秋竹先生回鄉探親,見此情景,即商議維修事宜。一九八五年秋,由李秋竹等僑胞捐款,在當地政府、民眾的支持協助下,李秋竹先生回鄉親手修補同福橋以及重修“協風亭”。年逾花甲的同福橋,又煥發了青春。李秋竹先生的義舉也得到了人們極高的讚揚。

為了保護同福橋,灰寨鎮人民政府在橋頭樹起專門告示牌:不準機動車輛通過同福橋;不準在同福橋周圍溪面放炮炸魚。這些措施體現了黨和政府對具有特別歷史價值的同福橋的重視。

站在同福橋上,猶如立於彩虹之巔,放眼眺望,心曠神怡! 橋下的青潭溪水幽深、清冽,清風吹來,波光灩瀲。橋之西片是林立樓房、眾多的工廠和漂亮如園林的學校。橋的兩邊堤岸是蒼翠繁茂的竹林,和風拂過,似波瀾起伏,如綠緞飄舞。東邊山脈如游龍,山下的車子寨炊煙嫋嫋,遠處傳來動人的竹笛聲,真讓人疑是天上人間一佳風景!

同福橋 同福橋

後話

同福橋是灰寨人的驕傲! 灰寨人民用自己的雙手建造了同福橋,開闢了一條通往富裕的康莊大道。幾多灰寨人通過同福橋,走出山區,走向全國各地,走向世界,成為商業鉅子、政界知名人物或者文化名流!

同福橋也是灰寨鎮的象徵。國內外的鄉親只要一談到同福橋,彼此就覺得很親切,心貼得更近。他們一看到同福橋,就知道已回到了家鄉,似置身於母親的懷抱之中!

同福橋,它不會被時間的長河衝垮,也不會被歷史的淤泥淹沒。相反,它經過風雨洗禮,變得越來越璀燦壯麗,光芒四射。它象一座金橋,聯繫著海內外鄉賢志士赤誠的心,為建設美麗的家園作出奉獻!

灰寨同福橋 灰寨同福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