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中德學院

同濟大學中德學院

同濟大學中德學院是由中德兩國政府共同倡導成立的國際合作辦學機構。它是中德政府文化交流合作協定確定的合作項目,匯集了兩國教育、經濟和企業界密切合作的優質資源,是我國與德國以及歐洲交流的重要視窗。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部下設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信號與信息處理專業;機械與車輛工程學部下設機械製造及自動化、車輛工程專業;經濟與管理學部下設市場行銷、財務管理、保險管理、風險控制管理、經濟信息學、物流管理專業;法學學部下設經濟法學、國際法學和智慧財產權法專業。

基本信息

學院介紹

同濟大學中德學院同濟大學中德學院

1993年11月,時值當時的德國聯邦總理赫爾穆特·科爾訪華,提出了聯合辦學以加強教育領域合作的構同濟大學中德學院想。1994年始,中國國家教委和德國外交部就此事進行談判。1995年,德國高校國際合作的聯合促進機構——德國學術交流中心被委以重任,負責該項目的具體實施。1998年2月18日,上海中德學院正式成立.2002年10月7日,中德學院搬到了赤峰路新樓。

學院目標

中德學院目前設三個專業方向。具備本科學歷的中國學生可以在這裡完成雙語碩士課程,教學計畫借鑑德國模式,面向實踐,貼近企業需求。中德學院為中國和德國經濟界培養既有專業知識又熟悉兩國文化的精英人才。以培養碩士研究生為主,設電子信息工程、機械與車輛工程、經濟與管理、法學四個學部。招收對象以中國學生為主,兼收其他國家學生。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部下設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信號與信息處理專業;機械與車輛工程學部下設機械製造及自動化、車輛工程專業;經濟與管理學部下設市場行銷、財務管理、保險管理、風險控制管理、經濟信息學、物流管理專業;法學學部下設經濟法學、國際法學和智慧財產權法專業。

專業方向

電子與信息工程: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信號與信息處理

機械與車輛工程:

機械製造及自動化

車輛工程

經濟與管理:

市場行銷

財務管理

保險管理

經濟法

中方教師多有留學德國的經歷, 或已獲得德國博士學位. 每學期安排專業講座,由德方教授集中授課,為期一周。

學習期間安排學生赴德實習或準備碩士論文,部分學生還可同時獲得德國合作院校碩士學位。獲得中德學院的碩士畢業證書,可申請攻讀德國博士學位。

前景

同濟大學中德學院同濟大學中德學院

中德學院是中德雙方在教育領域第一個大型合作項目,得到了兩國政府的鼎力支持。此外,中德學院和經濟界之間的合作意義重大,講席的資金主要來源於經濟界,目前共有28個基金講席。

這一項目不僅對進一步加深雙方科技合作關係、而且也對增進中德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做出重要貢獻。2002年10月7日,中德學院新樓啟用,這為學院的繼續發展打下了基礎,以滿足對既懂外語又掌握專業的中國年輕後備力量不斷增長的需要。

交流合作

同濟大學中德學院同濟大學中德學院

學院與德國一流大學緊密合作、聯合辦學。德國著名高等學府慕尼黑工業大學、波鴻魯爾大學、柏林工業

大學和柏林洪堡大學分別參與了學院四個學部的全面建設。除了獲得同濟大學和德國學術交流中心(DAAD)的財政支持外,中德學院還擁有近30家中德一流企業資助的基金教席和聯合實驗室。作為中德科技、教育和文化交流的平台,中德學院接待了德國總理、多位部長以及幾十個跨國企業高層人物的來訪,學院還定期舉辦由中德兩國著名政治家、作家和藝術家參與的中德論壇,探討各種熱點問題。

學院採用漢德雙語教學,以國際合作的視野,優良的師資和現代化的教學環境,滿足對既懂外語又掌握專業的我國年輕後備力量不斷增長的需要。學院中方教授多數擁有德國博士學位,或具有多年留德經歷。外方教授多為德國著名學府的知名教授。學院通過世界頂級企業的高級主管介紹企業運作經驗,主持生動有趣的研討會等多種教學形式,著重培養具有現代科學管理能力,懂得跨文化交際知識的工程師和經濟工作者。中德學院和德國著名高校的雙碩士學位項目聲名卓著、成果豐碩。多數學生有機會獲得獎學金赴德國高校進行專業學習、進入著名跨國企業參加實習或撰寫碩士論文。這些通曉兩國文化的畢業生正在步入中德兩國頂尖企業,成為棟樑之材。

交通路線

可以通過下列方式到達中德學院:

火車站出發:從北廣場乘115路或515路公車到赤峰路站下;或者乘捷運4號線到海倫路站,換乘捷運10號線,到同濟大學站下。

人民廣場出發:乘123路到巴士一汽站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