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橋效應

吊橋效應

在美國曾經進行過這樣一個試驗,實驗者讓很多男性走過一座位於高處且看上去非常不安全的吊橋之後,然後讓他們和同一位女性見面,結果約有八成男性表示見到的那位女性非常有魅力,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這就是有名的'吊橋效應',原因是大部分男性把橫渡吊橋時因為緊張所致的口渴感,以及心跳加速等生理上的興奮誤認為性方面的衝動,自以為對那名女性產生了興趣……我是把這個實驗顛倒過來了,其實處在驚險、刺激和危機場景里的女人更容易贏得異性的青睞,好多美國大片裡就經常使用這一招,比如飈車的時候、比如槍戰的時候、比如冒險的時候,貌似嬌弱的女人出現在這種另類的場景里,會給人留下更深刻的印像。

基本信息

吊橋效應解析

實驗結果分析

現在我們回到阿瑟·阿倫的研究。大家知道,當人居於危險的情境中時,會不由自主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形成相應的恐懼之情,這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對於那些參與調查的男大學生而言,無疑,那些在危橋上的參與者們更容易在生理上有所激動。根據情緒的二因素理論,他們會對自己的生理表現尋求一個合適的解釋。與其它兩組參與者不同的是,對於自己心跳和呼吸的異常表現,在吊橋上的男生可以產生兩種都看似合理的解釋,一是因為調查者的無窮魅力讓自己意亂神迷,二是因為吊橋的危險讓自己心如撞鹿。兩種解釋似乎都有道理,都可以接受,而真正的原因卻是難以確認的。在這樣模糊的情境下,一些大學生對自己生理喚醒進行了錯誤歸因,即,對於吊橋上的一些人,本來是危險的環境致使他們心跳過速,但是他們卻將這錯誤地理解為是調查者的魅力所致了。而正是這樣的原因,導致了那些處於危險情境中的男大學生們,與其它環境中的人相比較,對自己身邊的調查者產生了更多的興趣,更多地撥通了漂亮女調查員的電話。

日常生活情景解析

情緒二因素理論也可以解釋我們在生活中或者影視中常常看到的場景:漂亮的女士處在危險中,英俊的男生英雄救美後與其喜結良緣;戀愛中的兩性在叢林中追來跑去,然後在角落裡的深情一吻;為了躲避危險一男一女攜手狂奔,然後是彼此情感的進一步升華;玩完刺激無限的過山車,年輕愛侶們的心似乎更貼進了……這所有的場景都有一致之處,首先是相應的場景引發了人們的生理喚醒,如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然後其間的人們有意或無意中將這種反應看做了“我為他(她)而心跳”(雖然認識不一定正確),最終導致了更進一步的相親相愛。

阿瑟·阿倫的研究似乎也給戀愛中的人一個啟示,那就是危險或刺激性的情境可以促進彼此的感情。當你正有心中正有一個心儀的對象,並想進一步增進彼此的感情,如果你知道了愛情與生理喚醒的關係,那么或許對你下一次約會的地點有所幫助。

再次驗證吊橋效應理論

當人們的情緒被激發起來,例如歡笑、焦慮或恐懼的時候,更加能夠發現別人的吸引力。1974年,埃倫曾在溫哥華的卡皮諾拉吊橋上驗證過這個理論。這條世界上最偉大的吊橋,全長450英尺,寬5英尺。從100多年前起,吊橋便以2條粗麻繩及香板木懸掛在高230 英尺的卡坡拉諾河河谷上。懸空的吊橋來回擺動,既動人心魄,又令人心生懼意。

研究小組讓一位漂亮的年輕女士站在橋中央,等待著18到35歲的沒有女性同伴的男性過橋,並告訴那些過橋男性,她希望他能夠參與正在進行的一項調查,她向他提出幾個問題,並給他留下了電話。

然後,同樣的實驗在另一座橫跨了一條小溪但只有10英尺高的普通小橋上進行了一次。同一位漂亮女士向過橋的男士出示了同樣的調查問卷。

結果呢?顯然走過卡皮諾拉吊橋的男性認為這位女士更漂亮,大概有一半的男性後來給她打過電話。而那個穩固的小橋上經過的16位不知名的男性受試者中,只有兩位給她打過電話。“在可怕的環境中,人們更容易動心。”埃倫說,“其實道理很簡單。恐懼激發了生理上的感覺和異樣,正當你不明所以的時候,遇到了一個充滿魅力的對象,於是會想到:‘喔,怪不得呢!’”

“激活論”

在實驗室中,埃倫再次驗證了他的“激活論”。讓一組人跑步十分鐘,然後將他們與條件相同的但未跑步的一組作比較。運動後的人更加易被照片上的帥哥美女所吸引。

埃倫從他的研究中得出結論,任何生理上的“激活”都可能令人更易心動。情侶們一起坐過山車,一起看喜劇哈哈大笑或者一起逃離著火的建築物,都會引起情緒上的波動,從而激發對對方的感覺。

理論解析

研究者認為,與人們的一般常識不同,個體的情緒經驗並不是因自身的遭遇而自發形成,它是一種兩階段的自我知覺過程。在這一歷程中,人們首先體驗到的是自我的生理感受,然後,人們會在周遭的環境中,為自己的生理喚醒尋找一個合適的解釋。例如,根據這種理論,在情緒體驗的過程中,人們首先感受到的是自己生理表現與以往有所不同,如,覺得渾身發熱、心跳加速、手有點抖,接下來,會不由自主地到環境中尋找線索來解釋此時自己的生理表現。

換言之,情緒體驗更多取決於對自身生理喚醒的解釋,而不一定來源於真實遭遇。然而,這就引發了一個問題:在現實生活中,對同樣的生理表現可能會存在著不同的但都是合理的解釋,有的時候,人們會很難確定自己的生理表現是由哪一種因素造成的。由於難以準確地指出自己生理表現的真正原因,人們會對產生對情緒的錯誤認識。在心理學上,將人們對自己的感受做出錯誤推論的過程稱之為喚醒的錯誤歸因(misattribution of arousal)。

戀愛中的心理學效應

愛情過程中總會有一些有趣的現象,這些現象都可以通過心理學效應得到解釋,如“為何初戀最難忘”、“為什麼愛情受到的挫折越多,感情越深”、“為什麼會網戀”等等。
黑暗效應 光線昏暗的地方更易產生戀情
首因效應 初次見面的印象很重要
古烈治效應 男人容易見異思遷喜新厭舊
多看效應 日久生情
吊橋效應 心動不一定是真愛
契可尼效應 初戀最難忘
投射效應 為什麼會網戀
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 受到的挫折越多,感情越深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