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諾·塞維里尼

吉諾·塞維里尼

同行的啟迪,更受到立體派的影響。 1915年以後,他轉向了立體主義。 1916年以後,未來主義的特徵在塞維里尼的繪畫中基本消失,他開始以立體主義風格進行創作。

塔巴林舞場有動態的象形文字
吉諾·塞維里尼(Gino Severini,1883—1966)曾與波丘尼一道在巴拉畫室學習,後來從事過古畫臨摹工作。1906年,他遷居巴黎,與許多現代藝術
名流如布拉克、畢卡索、杜菲等人交往。塞韋里尼的未來主義觀點,除了體現在1910年他簽了名的未來主義畫家宣言及技法宣言裡外,還體現在他發表
於1913年的自己的那份宣言裡。在這一宣言中,他強調“客觀物體不復存在”,號召在藝術上摧毀“物質統一”觀念。他的作品,不僅受到他的未來派
同行的啟迪,更受到立體派的影響。1915年以後,他轉向了立體主義。也許可以說,他與立體主義關係更加密切。
《塔巴林舞場有動態的象形文字》,塞維里尼作,1912年,布上油畫,衣飾金屬片,161.6x156.2厘米,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藏
《塔巴林舞場有動態的象形文字》是塞維里尼作於1912年的一件代表作,該作品展示了其未來主義繪畫的特點:立體主義手法及巴黎夜生活題材。
我們看到,畫家以立體主義的分解手法畫出許多多面體,這些多面體在不斷變化的曲線中跳躍,使畫面充滿未來主義所追求的運動感。閃爍的強烈色
彩,形成富有節奏的韻律,這是對畫面動感的進一步強化。一些細節,讓我們想起立體主義的實踐:綴在裙子上閃閃發光的金屬圓片,精心描寫的單詞V
ALSE(華爾茲)、polka(波爾卡)、BOWLING(保齡球)。浮雕似的造型,努力拓展著畫面的容量。畫面中的人物,如伴唱的女郎、邊歌邊舞的歌女、戴單
眼鏡的顧客、招待員,連同食品、酒瓶及懸掛於背景的美國的、日本的、義大利的等國國旗,無一不以其動勢訴說著公共娛樂的狂歡和激動。畫面中還
包括了某些小小的但十分寫實的描繪:騎坐在一把相對巨大的剪刀上的裸體姑娘及一名阿拉伯騎士。該畫以繁瑣的細節表達了空間運動感,是塞維里尼
具有未來主義特徵的傑作。雖然看上去有些破碎和失控,但總體上仍充滿某種特別的力量。
1916年以後,未來主義的特徵在塞維里尼的繪畫中基本消失,他開始以立體主義風格進行創作。1921年,他出版了著作《從立體主義到古典主
義》。以後他的藝術基本上隨著法國的潮流而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