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建築工程學院建築與規劃學院

建築與規劃學院的前身是學校建築工程系(現土木工程學院)的建築設計教研室,1984年成立建築系,2006年改名為建築與規劃學院,目前設有建築學和城市規劃兩個本科專業。

吉林建築大學建築與規劃學院

學院簡介

建築學專業1980年開始招收四年制本科生,1995年學制改為五年。2002年和2006年建築學專業兩次參加並通過了本科專業教育合格評估,獲得建築學學士學位授予權。1985年建築系設立城市規劃專業(專科),1995年改為四年制本科專業,2005年學制改為五年。 建築與規劃學院現擁有“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和“建築技術科學”兩個省級重點學科;擁有“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建築技術科學”、“城市規劃與設計”三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擁有“建築設計”、“建築美術”、“居住區規劃設計”三門省級優秀課程。2007年建築學專業被評為吉林省首批特色專業建設點,同年被確認為國家級第一類特色專業。2009年“建築設計及其理論”教學團隊被評為吉林省優秀教學團隊。 經過近30年的努力,建築與規劃學院已為國家和地方培養輸送了1700餘名畢業生,其中建築學專業畢業生1200餘人,城市規劃專業畢業生500餘人。畢業生中有2人獲“吉林省建築設計大師”稱號,1人獲“吉林省規劃大師”稱號,4人獲“吉林省優秀青年建築師” 稱號,1人獲聯合國人居環境署授予的“優秀設計師”獎。經統計,約有60%的畢業生工作在吉林省內建設行業並成長為業務骨幹, 較好地滿足了國家和地方基本建設對人才的需求。在吉林省內具有一級註冊建築師資格的人中,建築學專業的畢業生占70%以上

專業設定

建築學 建築學

建築學 專業簡介:本專業以建築設計為主線,相關建築理論知識為主幹課程,培養掌握建築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以及建築設計、城市設計等基本設計方法,獲得建築師基本訓練,並能夠從事建築設計、城市設計及相應科研、教學和管理工作的綜合型、複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幹課程:該專業開設主要課程有:建築設計基礎、建築設計原理、建築設計、城市設計、中外建築史、建築結構和建築力學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主要到各城市建築設計院、規劃設計院或到教學、科研、管理等部門,從事城市與建築領域內的規劃、設計、監理、管理、教育、科研、開發、諮詢等方面的工作。

學制:五年

授予學位:建築學學士

城市規劃 城市規劃

城市規劃專業簡介:本專業把城市規劃與建築設計結合起來,使學生具備區域規劃、總體規劃、局部地區的詳細規劃、城市設計、景觀設計等綜合設計的能力。同時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注重綜合素質培養,具備良好的城市規劃素養,獲得規劃師基本訓練,具備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幹課程:該專業開始主要課程有:城市規劃原理、中外城市建設史、城市設計原理、建築設計原理、城市道路與交通、城市規劃管理與法規、建築設計、城市規劃設計、城市設計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主要到各城市規劃設計院、建築設計院、城市建設規劃管理部門從事城市規劃設計、建築設計以及管理工作,或到教學、科研、房地產、開發部門從事相關的教學、研究、策劃和建築開發工作。

學制:五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建築學專業培養方案

一、人才培養目標:

貫徹學校的辦學指導思想,以培養“理論基礎堅實、實踐能力紮實、思想作風樸實”,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的套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為培養目標,突出建築學專業教育特點,以建築設計課為主線,相關建築理論知識為主幹課,配以相關學科知識課程,注重實踐教學環節,注重建築技術教育。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獲得建築師基本技能訓練,能夠從事建築設計、城市設計、居住區規劃設計、室內設計以及相應科研、教學和管理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二、專業基本要求

(一)本專業學生應掌握的基本知識

1.基礎理論知識

掌握建築學專業所必需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初步具有一門外國語的聽、說、讀、寫能力和專業外文書刊的讀、譯能力;掌握計算機套用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

2.專業理論知識

掌握建築設計、城市設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城市規劃的基礎理論和方法;掌握中外建築史的基礎知識、發展規律,了解當代主要建築學派的理論;掌握與建築設計有關的結構、材料、物理、設備、施工、管理等方面知識,了解其它相關學科的知識。

(二)本專業學生應具備的能力

1.思維能力:科學、辯證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豐富的形象思維能力以及一定的創新能力。

2.審美能力:具有較高的藝術修養和對各種藝術作品、建築作品的賞析能力。

3.設計能力:掌握科學、理性的設計方法,以基本的設計理論為指導,具有較強的建築設計方案構思能力,初步的施工圖設計能力;具有根據不同使用要求和條件快速完成方案設計的能力。

4.表達能力:具有較紮實的建築表現能力。掌握套用建築平、立、剖面圖、透視圖、設計構思概念模型等多種表現方法,能在不同的設計階段套用多種方式表達設計意圖;掌握計算機輔助設計和建築表現一般方法;具有專業的語言和文字表達能力。

5.綜合能力:綜合建築基本理論、建築歷史、建築美學、建築技術、建築經濟、建築法規等相關知識在建築設計過程中的運用能力;在專業知識基礎上,具有較強的個性意識和創新能力;具有通過查閱文獻信息,了解專業發展動向和相關科技動態,初步具有科研能力;具有適應執業工作和一定的設計組織能力。

三、學制

一般為5年,並實行彈性制的在校學習年限3-6年或4-7年。

四、課程設定及學分分布

課程設定:總學時 2908學時(100%)其中:

公共基礎課686學時 占總學時23.59%

專業基礎課1004學時 占總學時34.53%

專業課 1122學時 占總學時38.58%

公共選修課 96學時 占總學時3.30%

五、主幹課程

美術、建築設計基礎、建築構造、建築力學、建築結構、中外建築史、建築物理、城市規劃原理、住宅區規劃設計、城市設計、建築設備、建築施工、室內設計原理、計算機輔助設計等。

六、畢業要求

本專業學生規定總學分應達到262.5學分 其中:

必修課不應少於242.5學分

專業選修課不應少於9學分

公共選修課不應少於6學分

課外素質拓展不少於 5 學分

七、學位授予

建築學學士。

八、教學安排一覽表 (見附屬檔案1)

九、實踐教學環節安排一覽表 (見附屬檔案1)

十、課外實踐活動安排與要求

(1) 軍訓。安排在第一學期,連同入學教育集中在第1-3周進行,計1學分。

(2) 義務工作。在前4學期內利用學生課外時間隨機安排20學時,計1學分(校外參加志願者活動可計算在內)。

(3) 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調查與社會實踐。1-4 學期內完成,計3學分。

(4) 第二課堂與創新學分。由各專業自行確定1-2學分,鼓勵學生充分利用第二課堂和其他形式進行創新和研究活動,培養其綜合能力。

(5) 課外科技活動。對參加經學校認定的校級及以上科技競賽,並獲得三等獎以上學生,根據參賽級別及獲獎等級,給予1-5學分獎勵

建築設計及其理論碩士生培養方案

一、 培養目標

研究生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能適應社會發展、經濟騰飛和科技進步需要的高層次人才。為此要求研究生做到:

1.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品德良好;積極為祖國現代化建設服務。

2.掌握本學科堅實的理論基礎和系統的專門知識;掌握本學科的現代實驗方法和技能;在所研究方向的範圍內了解本學科發展的現狀和趨勢;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和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能熟練閱讀本專業外文文獻,並能用外文撰寫論文摘要,有一定外語聽說能力。

3.身體健康。

二、 培養方式

培養方式採取系統學習、科學研究和生產實踐相結合的方法,課程學習與論文工作並重,可分階段進行,也可平行交叉進行,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指導工作實行在學院領導下導師負責制或指導小組集體負責制。指導教師根據培養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則,針對研究生的具體情況確定培養類型、制定培養計畫。在培養過程中,要特別注重研究生自學、獨立工作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三、 研究方向

1.寒地建築與環境設計

2.近代環境中的設計與理論

3.寒地城市街道、廣場景觀設計

四、 學習年限

研究生的學習年限一般為2.5至3年,課程學習一般為一年至兩年,可與論文工作同時進行,論文工作時間不少於一年。碩士學位研究生的學習年限原則上不超過4年。

五、 課程設定和學分

研究生應按培養計畫中規定的課程進行學習。研究生課程由學位課、非學位課和必修環節三部分組成。學位課為必修課程。非學位課包括專業選修課程、交叉學科選修課程和公共選修課程等。必修環節包括開題報告、參加學術活動等。

研究生課程學習的總學分要求不少於32學分,最多不超過35學分,其中學位課程學分不少於16學分,必修環節2學分。除公共基礎課外,一般課內18-20學時為1學分。

提倡研究生從相近學科中交叉選課3至5學分。研究生也可以在校開公共選修課中選修3至5學分。

開題報告為必修環節,一般由學院或導師組織進行開題報告,評審通過後計入1學分。參加學術活動為必修環節,應寫出書面報告,並計入1學分。對學術活動的要求:參加全國性學術會議或國內舉辦的國際學術會議1次或校內、院內學術活動3次,並寫出書面報告。在研究生培養期間,參加指導本科生的實驗、生產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論文和文獻閱讀等工作,或在有關教師指導下試講一定學時的課程,不計學分

五、 教學大綱和參考書目

培養方案中規定的課程,都應編寫教學大綱。教學大綱包括該課程主要內容、學時分配、教學方式和考核方式、先修課程、主要參考書目、大綱撰寫人等。

比較成熟的專業課儘量選用正式出版的教材(包括中文或外文教材);教師可以根據學科發展趨勢,結合自己的教學科研經驗自編教材;暫時沒有教材的課程,教師應提供參考書目。

六、 學位論文

學位論文是使研究生在綜合素質方面得到較全面的基本訓練,也是培養研究生從事科學研究或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的重要環節。學位論文應在導師指導下,由研究生獨立完成。學位論文工作一般應包括文獻閱讀、調研、選題、開題報告、理論分析、試驗研究、撰寫論文等。學位論文階段時間安排一般應為:

1.第三學期內完成學位論文的開題報告,從開題報告開始到論文答辯一般應滿一年。

2.第四學期期末進行學位論文工作的中期檢查;

3.第五學期完成學位論文。

碩士學位論文的基本要求:

1.論文的選題應對國民經濟具有實用價值或理論意義;

2.論文內容應能體現作者在本學科領域內掌握了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

3.論文工作應體現作者掌握了從事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

4.對所研究的課題要有新見解,並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

5.論文要求概念清楚、分析嚴謹、推理正確、數據真實可靠、文字簡明通順;

6.論文書寫格式要求詳見《吉林建工學院碩士學位論文撰寫要求》。

七、 答辯和學位授予

學位論文工作基本完成後,應在學科內進行預答辯。預答辯通過者填寫學位論文答辯材料,申請論文答辯。答辯和學位授予程式按《吉林建工學院碩士學位授予工作實施細則》進行。

城市規劃與設計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一、培養目標

研究生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能適應社會發展、經濟騰飛和科技進步需要的高層次人才。為此要求研究生做到:

1.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品德良好;積極為祖國現代化建設服務。

2.掌握本學科堅實的理論基礎和系統的專門知識;掌握本學科的現代實驗方法和技能;在所研究方向的範圍內了解本學科發展的現狀和趨勢;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和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能熟練閱讀本專業外文文獻,並能用外文撰寫論文摘要,有一定外語聽說能力。

3.身體健康。

二、培養方式

培養方式採取系統學習、科學研究和生產實踐相結合的方法,課程學習與論文工作並重,可分階段進行,也可平行交叉進行,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指導工作實行在學院領導下導師負責制或指導小組集體負責制。指導教師根據培養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則,針對研究生的具體情況確定培養類型、制定培養計畫。在培養過程中,要特別注重研究生自學、獨立工作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三、研究方向

1、寒地公共空間城市設計

2、寒地城市規劃設計理論與方法

四、學習年限

研究生的學習年限一般為2.5至3年,課程學習一般為一年至兩年,可與論文工作同時進行,論文工作時間不少於一年。碩士學位研究生的學習年限原則上不超過4年。

五、課程設定和學分

研究生應按培養計畫中規定的課程進行學習。研究生課程由學位課、非學位課和必修環節三部分組成。學位課為必修課程。非學位課包括專業選修課程、交叉學科選修課程和公共選修課程等。必修環節包括開題報告、參加學術活動等。

研究生課程學習的總學分要求不少於32學分,最多不超過35學分,其中學位課程學分不少於16學分,必修環節2學分。除公共基礎課外,一般課內18-20學時為1學分。提倡研究生從相近學科中交叉選課3至5學分。研究生也可以在校開公共選修課中選修3至5學分。

開題報告為必修環節,一般由學院或導師組織進行開題報告,評審通過後計入1學分。參加學術活動為必修環節,應寫出書面報告,並計入1學分。對學術活動的要求:參加全國性學術會議或國內舉辦的國際學術會議1次或校內、院內學術活動3次,並寫出書面報告。在研究生培養期間,參加指導本科生的實驗、生產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論文和文獻閱讀等工作,或在有關教師指導下試講一定學時的課程,不計學分。

六、學位論文

學位論文是使研究生在綜合素質方面得到較全面的基本訓練,也是培養研究生從事科學研究或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的重要環節。學位論文應在導師指導下,由研究生獨立完成。學位論文工作一般應包括文獻閱讀、調研、選題、開題報告、理論分析、試驗研究、撰寫論文等。學位論文階段時間安排一般應為:

1.第三學期內完成學位論文的開題報告,從開題報告開始到論文答辯一般應滿一年。

2.第四學期期末進行學位論文工作的中期檢查;

3.第五學期完成學位論文。

碩士學位論文的基本要求:

1.論文的選題應對國民經濟具有實用價值或理論意義;

2.論文內容應能體現作者在本學科領域內掌握了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

3.論文工作應體現作者掌握了從事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

4.對所研究的課題要有新見解,並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

5.論文要求概念清楚、分析嚴謹、推理正確、數據真實可靠、文字簡明通順;

6.論文書寫格式要求詳見《吉林建工學院碩士學位論文撰寫要求》。

七、答辯和學位授予

學位論文工作基本完成後,應在學科內進行預答辯。預答辯通過者填寫學位論文答辯材料,申請論文答辯。答辯和學位授予程式按《吉林建工學院碩士學位授予工作實施細則》進行

城市規劃專業培養方案

一、 人才培養目標

貫徹學校的辦學指導思想,以培養“理論基礎堅實、實踐能力紮實、思想作風樸實”,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的套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為培養目標。把城市規劃與建築設計結合起來,以城市規劃系列設計課為主線,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獲得規劃設計師基本技能訓練,強化實踐教學環節,體現地方性特色。主要培養從事能進行區域規劃、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城市設計等綜合能力以及對建築設計、景觀環境設計、城市建設管理具有一定相應研究能力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二、專業基本要求:

1.掌握紮實的城市規劃專業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拓展城市社會、經濟、文化、生態等相關領域的基本知識,具有城市規劃設計、方案表達與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掌握國家有關城市發展,城市規劃的政策法規,具有綜合分析,協調解決城市問題和城市規劃管理的能力。

3.打下堅實的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基礎,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質和身心素質,具有一定科學研究和實際調查研究工作的能力。

4.掌握建築設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獨立進行一般中小型民用建築設計。

5.掌握國家有關城市規劃和建設的方針、政策和法規,能從事城市規劃、設計、管理和研究工作,並具有參加區域規劃、交通與市政工程規劃、景觀規劃以及社會與經濟發展等相關專業規劃工作的能力。

三、學制

一般為5年,並實行彈性制的在校學習年限。

四、課程設定及學分分布

課程設定:總學時 2900 學時 其中:

公共基礎課 686 學時 占總學時 23.66 %

專業基礎課 772 學時 占總學時 26.62 %

專業課 1346 學時 占總學時 46.41 %

公共選修課 96 學時 占總學時 3.31 %

五、主幹課程

城市規劃原理、中外城市建設史、城市設計原理、建築設計、城市道路與交通、城市經濟學、城市規劃系列專業課(城市設計B、居住區規劃、城市規劃管理與法規、控制性詳細規劃、規劃實務、城市園林綠地規劃、城鎮總體規劃等等)。

六、畢業要求

本專業學生畢業總學分達到 268.5 學分 其中:

必修課 248.0 學分 備註:含實踐教學環節

專業選修課不少於 9 學分

公共選修課不少於 6 學分

課外素質拓展不少於 5 學分

七、學位授予

工學學士。

八、教學安排一覽表 (見附屬檔案1)

九、實踐教學環節安排一覽表 (見附屬檔案1)

十、課外實踐活動安排與要求

(1) 軍訓。安排在第一學期,連同入學教育集中在第1-3周進行,計1學分。

(2) 義務工作。在前4學期內利用學生課外時間隨機安排20學時,計1學分(校外參加志願者活動可計算在內)。

(3) 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調查與社會實踐。1-4 學期內完成,計3學分。

(4) 第二課堂與創新學分。由各專業自行確定1-2學分,鼓勵學生充分利用第二課堂和其他形式進行創新和研究活動,培養其綜合能力。

(5) 課外科技活動。對參加經學校認定的校級及以上科技競賽,並獲得三等獎以上學生,根據參賽級別及獲獎等級,給予1-5學分獎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