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班

工老生,是吉利班頭科藝徒。 他是吉利班末科傑出的藝徒,工武胡生和文武老生。 名楊金玉,藝名“還陽草”,工花旦、小生,河北高陽人。

戲曲影響

吉利班萌生在河北梆子興起、班社蓬勃發展的時期。在長達27年間裡,培養造就了不少文武兼優的藝術人才。在華北、東北以及上海等廣大的地域裡,都有過吉利班的演出活動。光緒年間進京參加了72個班社的大會演,與元慶班、永順和名列前茅,吉利班獨占鰲頭。當時,吉利班在戲劇界產生的影響是很大的,幾乎波及全國。這對於河北梆子的成長和發展無疑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著名河北梆子演員李桂雲、寶珠鑽、賈桂蘭都曾拜張吉祥為師。天津河北梆子著名演員張美華 (花旦)、張利華(老生)都自幼從父張吉虎學戲。郝吉榮曾在河北戲校、陶順義在天津市戲校任教,多年來培養出不少青年演員。著名京劇演員李桂春(藝名“小韃子”),童年入永勝和科班,出科後師承李吉瑞。
不僅如此,由於吉利班的許多演員能串演皮黃,有的還改唱皮黃,這對京劇藝術的發展,無疑也起了積極的作用。
吉利班在我國戲曲發展史上,確實是一個有著重大影響的班社。

活動範圍

吉利班經常活動的地域,主要是天津、保定及其周圍各縣。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曾進京以“京都吉利班”之名演出於“同樂軒”、“天樂園”、“裕光園”、“廣和樓”、“廣德樓”等戲院。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其時吉利班最後一科正在天津浦樂戲院演出。班主將全班人員送給了靜海縣王口村的韓七和張八。另一說,吉利班其時正在哈爾濱演出,班主將該班演員連同箱底一併賣給了饒陽人。一個盛極於世、生機勃勃的吉利班就此結束了。

教戲師傅

教戲師傅開始是幾個山西來的藝人,以後陸續來過的有刁風祥(老生)、王扣(青衣)、楊老喜(武生)、李老根(武行)等。最後的一科教師有王少利(淨)、老斗四(醜)、大拴(花旦)、山東(青衣)等。這些教師都具有教學才能,而且登台演出有素。

授徒宗旨

吉利班的藝徒,入科前需由家長立下契約文書,規定入科後3年內不準回家探親,家長只準每年來探親一次。學藝期間如發生翻車、翻船、跳河投井、上吊病死等意外情況,與班主一概無關。
教師對藝徒的要求十分嚴格,體罰酷似虐待。坐科該班的一些優秀演員的絕妙技藝,因此而成就,也因此而失傳。如“大吉高”、“狗食和”等人的獨特演唱藝術,由於他們奉行“不打不成材”的信條,投師門下的藝徒,終因忍受不住體罰而逃離,所以後繼無人。由於藝徒們不識字,必須由師傅一字一句、一招一式地傳授。稍不注意,便是打罵。藝徒間發生鬥毆,不問情由,一律由大師兄每人打4大板,如有不服,再加打8大板。
藝徒們生活非常艱苦,多吃粗糧,以煮黃豆為菜,盛於罐內, 每口飯只準夾一次菜, 說是為防止損害嗓子。
吉利班的藝徒,前3年以學戲為主,後3年以演出為主。演出的全部收入歸班主所有。頭兩科人稱“大吉利”,後兩科人稱“小吉利”。出科藝徒都有一個帶吉字的學名。知道的有李吉瑞(文武老生)、常吉高(老生)、 李吉才(青衣)、李吉紅(窮生)、王吉虎(花臉)、張吉羅(花臉)、張吉祥( 青衣) 、張吉峰(青衣) 、屈吉峰(毛淨) 、于吉風( 花旦) 、郝吉榮( 花旦) 、蔡吉賢( 青衣) 、董吉川(老生),張吉虎(花臉)、倪吉順(醜)等。

出師名角

坐科于吉利班,並在演唱藝術上有一定造詣的人甚多,能追記的不足十分之一,開列如次:
李吉端 雄縣米家務人,工武生,系吉利班頭科藝徒。他功底深厚,演技高超,能串演河北梆子和皮黃,而且為人正直,不貪酒色,長期在北京、天津一帶演出,享有很高的聲譽。
李吉紅 外號“狗食和”,與李吉瑞同科,工窮生,文安縣鄒各莊人(待考)。他練就了一身絕世無雙的冷熱技功。在北京演出時,一次,他去看戲,當看到扮演《雲羅衫》中窮生的藝人,兩頰流汗時,他貿然出聲。老闆請他上台,問其原因。他指出一個衣單腹空,身處冰天雪地的人怎么會流汗呢!在老闆的乞求和脅迫下,他出演了這場戲。果然鼻涕溢唇,雞皮疙瘩如豆。可惜,這手絕招沒有能夠傳留後人。他秉性怪誕,玩忽舞台,因此被人送外號“狗食和”。
常吉高 原名常金保,人稱“大吉高”,文安縣常村人。工老生,是吉利班頭科藝徒。他在河北梆子演唱方面有很高的藝術成就。在天津、北京、河北、東北和熱河、雙溝等一些大、中、小城鎮及廣大鄉村影響甚大。
毛團兒 原名任作田,文安縣大圍河鄉西柏木橋村人,工老生,腰腿功好,主要演出劇目有《觀陣》等。
張吉羅 原名張德奎,文安縣史各莊鎮東疃人。工花臉,文武老生,能排演劇目,也擅長教戲。他能唱河北梆子,也能串演皮黃。演出京劇,扮演花臉角色。他是著名武生、京劇表演藝術家張世麟的父親,任作田是張世麟的岳父。他們對於張世麟的藝術進步,有過很大影響,使張世麟受益匪淺。
二逮王 原名張德才,文安縣史各莊鎮東疃人。工青衣,曾傳授過“老金鋼鑽”。
老斗四 原名馮德會,文安縣新鎮人。他先學胡生,後改醜行。
小連會 姓徐,名三舍,外號“金崩子”,藝名金三舍,文安縣史各莊鎮西疃人。他是吉利班末科傑出的藝徒,工武胡生和文武老生。他長期演出於東北,兼去上海等大城市。1894年出生在一個普通農民家庭,15歲進吉利班坐科,20歲藝成,隨班到哈爾濱、煙臺等地演出,從此鼎名。他容貌俊秀,扮相奪彩,舞台動作身段舒展,優美灑脫。他的唱腔“十三咳”高亢婉轉,被觀眾稱道。他武功堅實,身步敏捷,單刀拋出三弓外,能一個箭步接住,是他的絕技。他扳朝天蹬,旋轉起落自如暢快,為當時觀眾瞠目。他每月的酬金高過李吉瑞,因此得了“金崩子”的美稱。他的愛情生活是一個悲劇。在上海演出期間,“七盞燈”傾慕於他,二人鍾情相愛。他隨身的舅父堅決阻撓,不允成婚。以後回到家鄉,與新鎮王廷的女兒定親。他的舅父也不讓見面。從此,他抑鬱成疾, 不久死去, 年僅30餘歲。
張吉祥 工青衣,曾傳藝於李桂雲、“寶珠鑽”和賈桂蘭等。
楊韻譜 名楊金玉,藝名“還陽草”,工花旦、小生,河北高陽人。他經常在天津、北京一帶活動。創建“奎德社”他是組織者之一。他善文能導,在創編劇目方面卓有成績。
朱滿堂 藝名“ 銀娃娃”,工老生兼小生。
陶順義 醜,出科後又入永盛和班學藝。
王扒子 白洋淀人,工花臉。
于吉鳳 原名於清柏,霸縣臨津人,工青衣。
大麻子 即董吉雷,原名董慶貴,藝名“一聲雷”,雄縣劉家鳳人,先學花臉,後在哈爾濱隨兄董恩福改學說評書。
張吉虎 工花臉,原名張慶山,雄縣韓莊人。
灑金紅 工胡生,乳名栓柱,雄縣韓莊人。
倪吉順 工醜,雄縣趙崗人。
劉銀蘭 工小生,霸縣劉莊人。
胎里壞 工醜,原名李雨來,文安縣史各莊鎮東疃人,常隨李吉瑞演出。他詼諧機靈,好作劇笑鬧。在哈爾濱演出時,其父離家去看望他。他下場後故作姿態,問他父親找誰。他父親說明來意。他卻說雨來已經走了。鬧得他父親哭笑不得。他有個兒子李中林,工武生,在天津大舞台挑班多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