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蘭索拉唑

右蘭索拉唑

右蘭索拉唑為質子泵抑制劑。質子泵抑制劑為苯並咪唑類衍生物,特異性和非競爭性的作用於H+/K+-ATP酶,治療消化性潰瘍。質子泵抑制劑多為脂溶性弱鹼性,吸收入血後進入壁細胞分泌小管、小管泡腔中酸性環境後,活化產物一般為活性次磺酸和次磺醯胺,與H+-K+-ATP酶巰基偶聯形成一個不可逆的共價二硫鍵,阻斷H+-K+轉運機制,從而抑制胃酸分泌。

化工原料藥

右蘭索拉唑

英文名:(R)-Lansoprazole

別名:2-[[3-甲基-4-(2,2,2-三氟乙氧基)吡啶-2-基]甲基亞磺醯基]-1H-苯並咪唑

外觀:白色或類白色的結晶粉末

有關物質:氮氧化物≤0.1%

硫化物≤0.1% 磺化物≤0.4%

未知單雜≤0.1%

未知總雜≤0.3%

總雜質≤1.0%

光學純度:應不少於98.5%

含量應:不少於98.5%

藥品信息

右蘭索拉唑控釋膠囊

右蘭索拉唑

申報類別:化學藥3.1類。

通用名:Dexlansoprazole。

劑型:原料、膠囊

項目簡介

美國FDA於2009年1月30日批准日本武田製藥公司研發的食管炎治療新藥右蘭索拉唑(通用名為Dexlansoprazole)上市。該藥是質子泵抑制劑蘭索拉唑的對映體,又被稱為右鏇蘭索拉唑,用於治療與非糜爛性胃食管反流病相關的胃灼熱及不同程度的糜爛性食道炎。此次上市劑型是緩釋膠囊,內置兩層腸溶包衣單位,可使藥物在給藥後1~2 小時和4~5 小時後分別出現兩個血藥濃度峰值,作用時間超過蘭索拉唑,且Kapidex 的給藥時間不受食物和用餐時間的影響。臨床Ⅲ期試驗顯示,該藥能為在日間或夜間伴胃灼熱症狀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提供長達24 小時的抑酸作用和持續的症狀緩解效果。

臨床療效及市場前景

第一代質子泵抑制劑主要在肝臟通過細胞色素P450(cyctochromeP450,CPY 450)的同工酶系統CYF2C19和CYP3A4代謝。CYF2C19基因在人群中存在多態性,可分為兩種表型:正常代謝型或快速代謝(extensive metabolisers,EM)型和慢代謝(poor metaboliser,PM)型。亞洲人群中12%- 22%屬PM型,而白種人僅有3%屬PM型。PM患者的CYP2C19清除率低,延遲了對奧美拉唑、蘭索拉唑和泮托拉唑的清除,所以其血漿中藥物濃度較高 。在PM人群中,奧美拉唑的最大血藥濃度與EM者相比約高7倍。PPI血藥濃度的這種差異可能導致不同患者間抑酸效果的巨大變異。以上特點決定了第一代PPI的2個藥理學局限性,即藥代動力學和藥效學的明顯個體差異及藥物相互作用。

此外,第一代質子泵抑制劑給藥時間的不同對其24h抑酸作用有顯著的影響。例如,晨起服用奧美拉唑(20mg),胃內pH>3的時間約為14h,而在夜間服用同樣劑量的奧美拉唑,胃內pH達到同樣水平的時間只有9h。第一代質子泵抑制劑不能24h抑制胃酸,即使每日兩次投藥亦可出現夜間酸突破。在大多數病例中,第一代PPI只有在多次給藥後才能發揮最大抑酸作用。由於起效慢,導致胃食管反流病(GERD)症狀緩解較慢,從而限制了這些藥物在按需治療中的套用。酸抑制不穩定性、發揮作用需要濃集和酶的活化、半衰期短等局限性影響了臨床的套用,治癒率和緩解率均不穩定。

右蘭索拉唑控釋膠囊是首個設計提供分2次釋藥的雙重控釋(DDR)的質子泵抑制劑,通過關閉胃內許多酸泵來減少胃酸的產生,一日1次用於治療非糜爛性胃食管返流病(GERD)患者引起的胃灼熱、糜爛性食管炎和維持治療糜爛性食管炎。

右蘭索拉唑控釋膠囊含有2種類型的腸溶顆粒,在血-時曲線圖上形成2個獨特的峰值:口服後1~2小時出現第1個峰值,4~5小時出現第2個峰值。此外,本品口服不受食物的影響。Ⅲ期臨床研究顯示,右蘭索拉唑控釋膠囊可24小時解除胃灼熱,不良反應與蘭索拉唑相似。

本品獲準上市是基於在20多個國家對約6000例糜爛性和非糜爛性GERD患者臨床評價的全球性研究結果。右蘭索拉唑控釋膠囊與蘭索拉唑進行了2項相同設計的8周隨機雙盲對照治療糜爛性食管炎。8周時,本品(60mg)較蘭索拉唑獲得較高的治癒率(在第一項研究中分別為87%和85%,在第二項研究中分別為85%和79%),且患者耐受性好。

右蘭索拉唑控釋膠囊一項30mg6個月維持治療糜爛性食管炎的數據顯示,右蘭索拉唑控釋膠囊治癒糜爛性食管炎和解除胃灼熱的療效持續較安慰劑高。以DDR技術製備的右蘭索拉唑控釋膠囊為胃食管返流病患者提供了令人興奮的治療新觀念。右蘭索拉唑30mg/粒,60mg/粒。

專利保護及申報情況

未檢索到右蘭索拉唑化合物專利,有製備、晶型、製劑專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