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河渠書

史記河渠書

概述 自是之後,滎陽下引河東南為鴻溝,以通宋、鄭、陳、蔡、曹、衛,與濟、汝、淮、泗會。於楚,西方則通渠漢水、雲夢之野,東方則通[鴻]溝江淮之閒。於吳,則通渠三江、五湖。於齊,則通菑濟之閒。於蜀,蜀守冰鑿離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餘則用溉浸,百姓饗其利。至於所過,往往引其水益用溉田疇之渠,以萬億計,然莫足數也。 西門豹引漳水溉鄴,以富魏之河內。

簡介

史記河渠書史記河渠書
《史記’河渠書》固早3;《漢書.地理念》,基於正史
理志是我國古代地迎撰著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而《漢志》
又是其最早最好的一種,我們把《漢志》放到前面去講。專記
川流水利的河渠書,屬歷史人文地理範疇,則是正史中歷史地
理的另一重要部分。河渠書的內容和體例,是司馬遷在《史
記》里所創始,亦對後世地誌河渠書(溝沈志)產生了深遠的
影響。
《史記·河渠書》一卷,漢司馬遷撰。《河渠書》是《史
記》中的第二十九卷,為八書之一。

內容

是書內容,從《尚書》所記夏禹治水的著名傳說開始,首
記古人在實踐中認識到,河水上游高,下游低,形成水勢湍
悍,故為患下流乎川。因此必須開渠以分洪,遂有古代規模
巨大的源川(古黃河重要文流,自河南武涉縣分支,北行折東
入海)、鴻溝(汁河)①諸渠之修。繼以歷陳戰國秦蜀郡守李
冰在四川的著名水利工程;魏國西門豹引漳溉96;泰國築鄭國
渠;漢孝文帝時東郡(原魏地,當今河北大名和山東聊城一
帶)修復金限(今河南滑縣、按縣境);漢武帝元光年問築塞
堵瓢②;關中穿鑿沼渠成功了,漕溉兩便;河東穿渠引汾失敗
了,渠廢田航;其後漢中開褒渠(褒水源出陝西寶雞縣,經褒
壩,南流注漢水),近便了通川漢道路,惟因水勢急湍,不可
舟揖;臨晉(舊同州府境)修龍首冤開創了我國隧道工程,
惟“渠頗庇猶未得其饒”;釩再決再場武帝親臨其事,一
時免除了中原水思,最後是由於黃河中下游的水利工程收到了
免除水患、便於沼運、利於稽溉的效益。其作法和經驗,黃河
上游乃至江、推流戰亦多效法o
《史記·河渠書》篇幅很短,僅用了一千六百五十三字,
但從內容上民它都幾乎明確了所記每項水利工程的時間、地
點、方法、經濟效益、得失等各個方面,而紀元神話和迷信。
因比具有很高的文獻價值。不妨沈先秦的《管子.度地
篇》是我國最早的水利文獻,而漢代的《史記·河渠書》應是
我國策一部水利專氯其科學性之高及其文獻價氏自是前者
不可比匹的。我們從中可以看玖從戰國到西漢這段不長的時
間裡,我國水利學從理論到實踐取得的顯著進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