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漢語漢字]

史[漢語漢字]
史[漢語漢字]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史 (1) 會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放簡策的容器,下面是手。合起來表示掌管文書記錄。本義:史官 (2) 古官名。職別各異 [histographer;official historian] 一般是指歷史,亦可以指姓氏。

漢字釋義

基本解釋

異體“史” 異體“史”

1.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亦指記述、研究這些的文字和學科:歷史。通史。斷代史。近代史。世界史。文學史。史詩。史部(古代圖書分類的一大部類,包括各類歷史著作)。史壇。史評。史前(沒有書面記錄的遠古)。史不絕書。

2.古代掌管記載史事的官:太史。內史。

3.古代官職:刺史。御史。

4.姓。

(1)古官名。職別各異。一殷代為駐守於外的武官。卜辭:“在北史其獲羌。”二在王左右的史官,擔任祭祀、星曆、卜筮、記事等職。《書·金縢》:“史乃冊祝?”《周禮·春官·占人》:“﹝凡卜簭﹞史占墨,卜人占坼。”《禮記·玉藻》:“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三下級佐史。《詩·小雅·賓之初筵》:“或佐之史。”毛傳:“佐酒之史。”《周禮·天官·宰夫》:“六曰史,掌官書以贊治。”鄭玄註:“贊治,若今起文書草也。”《漢書·百官公卿表》:“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為少吏。”

(2)史冊;歷史。

(3)虛飾;浮誇。

(4)指畫師。

(5)《史記》的省稱。

(6)通“使”。

(7)姓。漢有史游。著《急就篇》。

詳細字義

shǐ〈名〉

(1)(會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放簡策的容器,下面是手。合起來表示掌管文書記錄。本義:史官)

(2) 古官名。職別各異 [histographer;official historian]。

史,記事者也。——東漢·許慎《說文》。按,周官有大史、小史、閃史、外史、御史、女史。其屬又各有府史、胥徒史,主造文書者亦稱史。凡府史,皆其官長所自辟除。

矧大史友內史友。——《書·酒誥》。鄭註:“大史內史。”

用史巫紛若。——《易·巽》

辭多則史。——《禮記·聘禮記》

史載筆。——《禮記·曲禮》

史狐書賊。——《穀梁傳·宣公二年》

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禮記·玉藻》

行巡按御史覆勘。——明 王在晉《三朝遼事實錄·袁可立題敘毛文龍奇捷疏》

(3) 殷代為駐守於外的武官。卜辭:“在北史其獲羌。”

(4) 在王左右的史官,擔任祭祀、星曆、卜筮、記事等職。

遷有良史之才。——《漢書·司馬遷傳贊》

(5) 又如:史巫(祝史和巫覡);史氏(史家;史官);史臣(史官);史職(史官的職務);史家(史官或歷史學家);史胥(掌管文書的小吏)。

(6) 太史令的簡稱。

自去史職,五載復還。——《後漢書·張衡傳》

(7) 史冊,歷史 [annals;history]。

翻圖史,鑿田疇,睢陽世世如金甌。――明 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袁可立)家廟記》

如史載田橫事,雖以史遷之善傳遊俠,亦不能為五百人立傳,滋可痛已。——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幼而讀書,好《楚辭》;諸子經史多所涉獵。——明· 顧炎武《復庵記》

(8) 又如:史鑑(歷史書);史文(歷史文獻);史績(歷史功績);史錄(歷史的文字紀錄)。

(9) 古代官府的佐吏 [secretary]。

或佐之史。——《詩·小雅·賓之初筵》

(10) 中國古代圖書四大類別之一,包括各類歷史書籍 [history]。

列經、史、子、集四庫。——《新唐書·藝文志》

(11) 畫師 [painter]。

宋元君將畫圖,眾史皆至,受揖而立。——《莊子》

(12) 姓。

演變過程

隸書-小篆--金文--甲骨文--骨刻文 隸書-小篆--金文--甲骨文--骨刻文
史[漢語漢字] 史[漢語漢字]

常用詞組

史不絕書shǐbùjuéshū

[same things were very common in history;be again and again repeated in history] 指經常發生的那一類事情,歷史記載上常能看到

魯之於 晉也,職貢不乏,玩好時至,公卿大夫,相繼於朝,史不絕書。——《左傳·襄公二十九年》

史冊shǐcè

[annals] 歷史記載;史書

載入歷史史冊

史抄shǐchāo

[extracts from history] 摘錄史書編成的書

史官shǐguān

[historiographer] 被任命撰寫一個國家、集團或機構的歷史或系統地記載它們的人;也指古代朝廷中負責整理編纂前朝史料史書和蒐集記錄本朝史實的官員

史館shǐguǎn

[historiographers’ institute] 舊時主持編纂國史的機構

余在史館,聞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雞者之事。—— 明· 高啟《書博雞者事》

史話shǐhuà

[history] 對某件史事或事物以敘述故事的形式寫成的作品(多用作書名),如《淮海戰役史話》、《辭書史話》

史籍shǐjí

[history;historical records] 記載史事的典籍

史跡shǐjì

[historical site or relics] 歷史文化遺蹟

年代湮遠的史跡

史記Shǐjì

[Shi Ji(Historical Records)] 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西漢司馬遷著,原名《太史公書》。約於漢武帝太初元年至征和二年間(公元前104—前91)撰成。司馬遷利用史官典籍,博採《左傳》、《國語》、《世本》、《戰國策》、《楚漢春秋》及諸子百家等書與實地採訪寫成。記述黃帝時代至漢武帝天漢年間3000多年的歷史。後其書有缺,《武帝紀》、《三王世家》、《龜策列傳》、《日者列傳》等篇均為褚少孫所補。體裁分傳記為本紀、世家、列傳,以八書記制度沿革,立十表以通史事的脈絡,為後世紀傳體史書所沿用。書中《河渠書》、《平準書》、《貨殖列傳》反映了社會經濟生活;《匈奴列傳》、《西南夷列傳》則記述了少數民族的活動,這些都是本書的優點。《史記》不僅僅是史學著作,由於描寫歷史人物生動形象,在文學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史論shǐlùn

[historical works;historical essay] 評論歷史的著作

史詩shǐshī

[epic] 敘述重大歷史事件或英雄傳說的長詩

音樂舞蹈史詩

史實shǐshí

[history;historical facts] 歷史上的事實

史家為了史實而犧牲生命,傳為美談

史事shǐshì

[historical event] 歷史上的事情

史書shǐshū

[historical records] 歷史書:記錄歷史的文獻

據史書記載

史無前例shǐwúqiánlì

[unprecedented;have no precedent in history]謂在歷史上是空前的,找不到同樣的例子;前所未有

史無前例的壯舉

僅僅是十年時間,從工農業生產增長的情況來看,從人民生活水平迅速的提高來看,我們都取得了史無前例的巨大成就。——《太陽的光輝》

史學shǐxué

[historiography] 以人類歷史為研究對象的科學

史帙shǐzhì

[history] 史籍

方言集匯

◎ 粵語:si2

◎ 客家話:[海陸豐腔] sii3 [台灣四縣腔] sii3 [沙頭角腔] su5 [東莞腔] su3 [梅州腔] se3 [寶安腔] su3 [客英字典] sii3 [客語拼音字彙] si3 [陸豐腔] sii6

English

history ['histəri]

其他

百家姓

史氏排第63位。

民俗參考

漢字五行:金;

吉凶寓意:吉;

是否為常用字:是;

姓名學:姓。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古文〕㕜《唐韻》疎士切《集韻》《韻會》爽士切《正韻》師止切,音使。《說文》記事者也。《玉篇》掌書之官也。《世本》黃帝始立史官,倉頡沮誦居其職。《書·立政》周公若曰:太史司蘇公,式敬爾繇獄,以長我王國。《詩·小雅》旣立之監,或佐之史。《禮·曲禮》史載筆,士載言。
又《玉藻》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
又《周禮·天官·宰夫》八職,五曰府,掌官契以治藏,六曰史,掌官書以贊治。○按《周禮》凡官屬皆有府史。
又《周禮·天官》女史掌王后之禮職。《春官》大史掌建邦之六典,小史掌邦國之志,內史掌王之八枋之灋,外史掌書外令。
又御史,長史,刺史,漢官名。
又太史,九河之一。《爾雅·釋水》太史。《疏》李巡云:禹大使徒眾,通其水道,故曰太史。
又姓。《廣韻》周卿,史佚之後,出建康。
又《廣韻》漢複姓,五氏:世本衞有史朝朱駒,漢書藝文志有靑史氏著書,又有新豐令王史音,吳有東萊太守太史慈,晉有東萊侯史光。
又葉疎土切。《易林》重黎祖後,司馬大史。陵氏之災,罹宮悲苦。《說文》本作㕜。從又持中。中,正也。

說文解字

【卷三】【史部】史

記事者也。從又持中。中,正也。凡史之屬皆從史。疏士切〖注〗㕜,古文史。

說文解字注

(史)記事者也。玉藻。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不雲記言者、以記事包之也。從又持中。中、正也。君舉必書。良史書法不隱。疏士切。一部。凡㕜之屬皆從㕜。

書法

史字書法 史字書法

史的書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