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子鄉

台子鄉,隸屬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位於互助土族自治縣縣境西北部,以漢族為主,土族占總人口的16%,還有藏族。總面積81平方千米。全鄉19個行政村村、120個社、5220戶。

基本信息

台子鄉簡介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台子鄉位於互助土族自治縣縣境西北部,距縣府駐地8千米。人口2.1萬,以漢族為主,土族占總人口的16%,還有藏族。總面積81平方千米。轄上台子、下台一下台二、多士代、長壽、菜灘、大菜子溝、新城、樓子灘、直溝、峽門、河東、格隆、新合、恰卡、阿士記、塘巴、出路溝、哇麻19個村委會。1949年沿舊制設塘巴鄉,1952年改為台子鄉,1958年分併入沙塘川公社和五峰公社,1961年分設台子公社,1983年改設台子鄉。

鄉域概況

台子鄉位於縣城威遠鎮北部,屬半淺半腦山地區,海拔2700米左右。北依南門峽水庫,地處南門峽、邊灘兩流域內,是南門峽、邊灘、林川三鄉的南大門,被境內的牛頭山南北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主要有出路溝、菜子溝兩條支溝。西部有格隆、恰卡、岳木溝、席芨溝、騸馬溝、哇麻、直溝等七條支溝。流域內山高溝深,各小流域匯水面積較大。屬大陸寒溫帶氣候,年平均氣溫5℃左右。全鄉19個行政村村、120個社、5220戶、22234人。耕地面積5.7萬畝,人均耕地2.6畝,2010年全鄉農民人均純收入4801.5元。

經濟概況

近年來台子鄉依託臨近縣城、交通便利、耕地平坦、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水質純淨、氣候冷涼、雨水適中的優勢,依託2001年在下一村爭取到的30戶集溫室種植、養殖、沼氣與住宅為一體的“四位一體”生態示範園區建設項目,引導民眾不斷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尋求機遇,組織鄉村幹部職工及部分種植能手到寧夏中衛等地考察,開展新技術現場培訓等活動,把土地合理流轉作為建設設施農業的突破口,把發展溫棚產業作為現代農業的切入點,把生產發展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主攻方向,扶持和引導民眾大力建設以日光節能溫室與露地種植相結合的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從最初搭建的簡易溫室到現在的高效節能溫棚逐步發展壯大到占地1畝的高標準溫棚,不斷努力探索落後地區設施農業科學發展的成功之路。

農業概況

2008年我鄉將土地流轉作為發展設施農業的突破口,並結合實際,確立了“果蔬立鄉”發展戰略,在塘巴村千畝設施農業示範園區建成高標準溫棚389棟。在塘巴、下一、下二等六個村強力發展“菜、果、花、菌”四大產業,重點培育大蔥、乳瓜、西紅柿、油桃、雙孢菇及冬春季辣椒、西葫蘆等特色產品,打造綠色、無公害、有機蔬菜水果品牌,努力提高省內市場占有份額,建成了全縣最大的塘巴村千畝設施農業示範基地,並自南向北逐漸形成了以塘巴村雙孢菇為主的食用菌生產基地,以玫瑰、康乃馨、油桃等為主的下一花、果生產基地,以下二為主的辣椒生產基地,以河東為主的西紅柿生產基地,逐步實現了“一村一品”格局。截止目前,全鄉溫棚總數達到3771棟,占地7900畝,露地蔬菜種植面積達4000餘畝。棚均純收入達到10000元,全鄉有1800多名富餘勞動力常年從事溫棚生產。同時,為了進一步做大做強設施農業和特色露地蔬菜產業,組建了塘巴村蔬菜專業合作社,在塘巴村建成占地10畝的蔬菜批發市1座,由合作社向農戶提供市場信息,舉辦科技培訓班,找銷路、打市場,實現了特色產品產銷一條龍,解決了民眾想辦而辦不到的難題。

發展規劃

在今後的發展中我鄉將繼續充分發揮地域、資源優勢,樹立超前意識和創新意識,堅持以冬暖式溫棚為主,大中小拱棚相結合,根據各村在台子灘所處的不同地理位置,自南向北逐步形成“一個較大的溫棚集中區、幾個較小的集中輻射點”的設施農業基地格局,按照“果蔬立鄉、項目強鄉、產業富鄉”的戰略,圍繞設施農業這一核心,突出新農村建設、民生建設、文化旅遊建設三個重點,抓好村莊整治、農業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三項工作,形成產業建設帶動發展、新農村建設促進發展、民生改善體現發展、和諧穩定保障發展、黨的建設服務發展的新格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