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變目標C編譯器

W.Fraser從1975年起開媽研究編譯技術,尤其對於從緊縮規範自動產生代碼生成器這一技術有深入的研究,在該領域發表了多篇論文。 從1997年到1986年,Fraser在亞利桑那大學從事計算機科學的教學工作。 1986年以後,他在AT&T貝爾實驗室主持計算技術的研究工作。

內容介紹

本書系統地介紹了可變目標ANSIC編譯器1cc的設計方法和實現技術。1cc是一個實用的編譯器,能夠不同的目標機器生成代碼。本書結合1cc的具體實現,詳細講術了存儲管理、符號表、詞法分析、語法分析、中間代碼生成、最佳化、目標代碼產生等編譯程式的各個部分。全書共分19章,在各章之後均附有練習。
與其他介紹編譯技術的教材相比,本書特色鮮明,實用性強,適合作為高等院校計算機專業的編譯原理課程的教材或參考書,對從事編譯相關工作的技術人員也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作者介紹

本書的兩位作者都具有深厚的教學和研究背景。Christopher W.Fraser從1975年起開媽研究編譯技術,尤其對於從緊縮規範自動產生代碼生成器這一技術有深入的研究,在該領域發表了多篇論文。他提出了可變目標的窺孔最佳化方法,該方法被廣為流行的C編譯器——GCC所採納。從1997年到1986年,Fraser在亞利桑那大學從事計算機科學的教學工作。1986年以後,他在AT&T貝爾實驗室主持計算技術的研究工作。David R.Hanson是普林斯頓大學計算機科學教授,具有20多年的程式語言的研究經驗,主持了與貝爾實驗到的合作研究,是Lcc的開發者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