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維修性

可維修性(英文名稱:maintainability)是指元件或系統在規定的使用條件下和規定的時間內,按規定的程式和方法實施維修時,保持或恢復能執行規定功能狀態的能力。用機率量度表示保持或恢復能執行規定功能狀態的能力時通常稱為“可維修度”。

產品經有一定技能的人員利用可獲得的資源、在規定的時間內按規定的程度和維修保養級別進行維修後,保持或恢復到規定狀態的能力,稱為這種產品的可維修性,又稱可維護性。在產品設計時,強調可靠性中能減少產品出現故障的次數,但不說明在出現故障之後能不能修好或需花多長時間、多大代價才能修好。可維修性好的產品,能在最短的時間、以最低限度的資源(人力與技術水平、備件、維修設備和工具等)和最省的費用,經過維修使產品恢復到良好狀態。可維修性既是產品可靠性的必要補充,又是產品維修保障決策的重要依據。維修工作的核心是保證產品的可靠性。產品結構的簡單性、可互換性(系列化、通用化、標準化)、安全性、識別標記(防差錯)等,對可維修性的重要設計準則,又是判斷產品可維修性好壞的重要標準。只有當這些要求(其中包括一些量化指標)得到滿足,可維修性才會有保證。產品的可維修性是設計時賦予的一種特性,又受人的因素和環境條件等的制約。產品人/機結合好、對環境適應能力強,可大大提高維修工作質量和效率,又可降低消耗。可維修性可用維修時間的定量指標來量度,如單個故障排除時間、平均修復時間、修復時間中值、修復時間最大值、平均預防維修時間、預防維修時間中值、維修停機時間率、產品每工作小時的維修工時等。產品設計時往往把其中的多項指標作為設計參數,以求達到良好的可維修性。用機率(百分數)表示的可維修性稱為可維護度,其含義是:在給定的時間內按預定的方法和資源進行維修,使產品保持或恢復其規定狀態的機率。計算可維修度的目的旨在提出定量的可維護性設計要求,綜合權衡多種設計方案的優劣,選擇最佳方案,並作為制訂維修保障計畫、進行維修預測的依據,也是試驗與鑑定的一個指標。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