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量化的經濟學

可以量化的經濟學

作者創立了廣義動量定理Fαt=MV,它和系統思考是兩大基礎分析方法。廣義動量定理用來分析如何產生和增加成果,系統思考用來分析各種因素的互動影響。本書採用手段-目的鏈的層級結構來組織,下層的目的是達到上層目的的手段。最先論述的是哲學,哲學為其他學科提供終極目標和道德準則。接下來論述了廣義動量定理和系統思考兩種分析方法,然後分別在三本書中論述了它們在軍事學,管理學和經濟學中的套用。這三個學科根據這兩種分析方法被歸類成十大流派,並且分別論述了每一流派的核心思想和產生成果的原因。在本書中,作者不僅分析了每一個流派經濟學理論的核心力量和本質,指出其可以產生和增加成果的原因,還指出了其理論漏洞並闡述自己新的觀點。經濟學是為人類的發展提供更最佳化的方法,經濟學的本質是廣義動量的交換。

內容簡介

貢獻和創新 :
一)理論創新:創立了廣義動量定理這一基礎理論,可以套用於社會學的各個學科。系統的有動力和阻力,動力和阻力的合外力決定系統的成果。人類的終極力量有暴力,財富和知識,通過廣義動量定理中的力量就能分析人類的行為。
二)套用創新:發現了廣義動量定理和系統思考是社會學各學科的兩個核心基礎理論,每一個學科都可以使用這兩個方法進行分析。
三)方法創新:發現了創新,學習,合作,交易和競爭這五種增加成果的手段,這五種手段可以套用於各個學科。
四)哲學梳理:亞當•斯密總結和歸類了西方哲學史上的各個流派,分析了每一派的核心和起源。作者總結了亞當•斯密的分析,梳理了《道德情操論》的邏輯,歸納出《道德情操論》和《中庸》的核心。
五)軍事學創新:將軍事學統一為十大流派,使得軍事學各個理論各得其所,形成完整的軍事學理論體系。使用廣義動量定理和系統思考分析了每一流派的核心力量和本質,指出其可以產生和增加成果的原因。戰爭的基本原則為:集中優勢兵力F,使用正奇作戰方式(方向α),在同一時間t,打擊敵人的關鍵點(作用點),從而使兵力的對比優勢逐漸擴大,形成正反饋效應,最終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成果。戰爭的本質是廣義動量的碰撞。
六)管理學創新:將管理學統一為十大流派,使得管理學各個理論各得其所,形成完整的管理學理論體系。使用廣義動量定理和系統思考分析了每一流派的核心力量和本質,指出其可以產生和增加成果的原因。管理學的基本原則是:增加和集中力量F,選擇合適的方向α與合適的作用點,增加有效的工作時間t,在局部形成對比優勢,使成果MV逐漸擴大。通過負反饋的層級式結構,使用目標與結果的偏差來指導何時產生什麼樣的成果,使系統的產出最大化。管理學的本質是廣義動量的產生。
七)經濟學創新:將經濟學統一為十大流派,使得經濟學各個理論各得其所,形成完整的經濟學理論體系。使用廣義動量定理和系統思考分析了每一流派的核心力量和本質,指出其可以產生和增加成果的原因。經濟學是為人類的發展提供更最佳化的方法。經濟學的本質是廣義動量的交易。
需求定律的創新要點:
1.提出了需求定律公式Q=K(B-P),這是以前經濟學所沒有的,完善了經濟學中需求定律沒有公式的缺憾。
2.給出了需求定律的圖形,指出了需求定律與坐標軸的交點,以前的需求曲線和坐標軸是沒有交點的。並且給出了消費者利益,價格和盈餘轉化率變化對需求量的影響。因為有了需求定律公式,每一個量的變化對需求曲線的影響一目了然。
3.給出了需求彈性的推導過程,需求彈性是根據需求定律推導而來。
4.給出了需求定律的推導過程,指出需求定律的本質是廣義動量定理,消費者利益與價格之差的這個合力決定了購買量。
5.提出了需求定律的4個準則。
供給定律的創新要點:
1.提出了供給定律公式QS=KS(P-C),這是以前經濟學所沒有的,完善了經濟學中供給定律沒有公式的缺憾。
2.給出了供給定律的圖形,指出了供給定律與坐標軸的交點,以前的供給曲線和坐標軸是沒有交點的。並且給出了價格,成本和盈餘轉化率變化對供給量的影響。因為有了供給定律公式,每一個量的變化對供給曲線的影響一目了然。
3.給出了供給彈性的推導過程,供給彈性是根據供給定律推導而來。
4.給出了供給定律的推導過程,指出供給定律的本質是廣義動量定理,價格與成本之差的這個合力決定了供給量。
價值相對論的創新要點:
1.推導給出了價值相對論的公式,完成了絕對價值論和相對價值論。
2.給出了相對價值論公式在坐標內的圖形,適用於總量上的巨觀分析。
科斯定理的創新要點:
1.通過分析指出科斯定理的本質是財富和暴力兩種力量的轉化。
2.通過系統思考,圖形分析和數學分析證明了科斯定理的正確性。
3.指出科斯定理是符合廣義動量定理中合外力決定成果的。產權是增加在系統上的外力,交易費用是廣義摩擦力,產權與交易費用只差的這個合外力決定了系統的資源配置這個成果。
4.指出了科斯和張五常認為市場時為了降低交易費用的錯誤結論,市場的存在是為了促進消費者盈餘最大化。
人力資本的創新要點:使用廣義動量定理Fαt=nmV構建了包含初始能力,工作年限,培訓成本,學習能力和產品利潤的人力資本模型,使培訓時間不是假定的一期,而是根據這些參數求解出來的,新的模型更符合實際。
博弈論和共享經濟的創新要點:
1.給出了囚徒困境的數學函式,指出博弈論不存在邊際。
2.使用MATLAB繪製了囚徒困境的三維模型,使其更直觀,更容易理解。
3.使用配對理論分析了囚徒困境的穩定配對,並且分析了博弈雙方分別是利己,克己和利他情況下的穩定配對。
絕對優勢和比較優勢的創新要點:
1.給出了絕對優勢和比較優勢等的通用數學函式,可擴展為多國生產多種產品的情況,將其套用範圍大大擴展。
2.指出絕對優勢和比較優勢的解是在特殊初始狀態下獲得的,並不是唯一解,指出其解應該滿足帕累托限制。
3.使用MATLAB繪製了絕對優勢和比較優勢的三維模型,使其更直觀,更容易理解。
4.使用廣義動量定理Fαt=MV中的力量和時間因素分析了絕對優勢和比較優勢,提供了一種簡單的分析方法。
5.指出了在產出總需求量有限制情況下的求解方法,使其適用範圍增加。
時間經濟學的創新要點:
1.使用廣義動量定理Fαt=MV分析,得到了時間分配理論的簡化模型,使時間分配理論更加容易理解。
2.求解出在工資,工作年限,商品價格和其他收入給定的情況下的最優工作時間和最優的商品消費量。
替代品的創新要點:
1.給出了替代品的數學函式。
2.給出了替代品各種情況下的二維圖形。
3.將替代品擴展到3種,並且給出了各種情況下的三維圖形。
價格均衡論的創新要點:
1.給出直線和曲線兩種價格均衡圖形。
2.指出價格均衡模型的本質是控制理論中的負反饋模型,它是趨於穩定的。
3.給出了價格均衡模型的系統框圖,它是由兩個負反饋合成的。並且分析了每一種因素對於均衡的影響。
反身理論的創新要點:
1.指出反身理論的本質是控制理論中的正反饋模型,它是趨於加強的。
2.給出了反身的系統框圖,並且分析了每一種因素對於模型的影響。
3.指出了經濟學由負反饋和正反饋兩種基本模型組成,完善了經濟學對於均衡和非均衡的爭論。
經濟學金字塔的創新要點:
1.通過廣義動量定理的力量分析,建立起4層經濟學金字塔模型。第一層是兩個單一市場的均衡,分別為商品供需市場的均衡和貨幣供需市場的均衡。第二層是商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共同均衡。第三層是商品市場,貨幣市場和政府市場的共同均衡。第四層是商品市場,貨幣市場,政府市場和進出口市場的共同均衡。
2.指出了各種因素對於各個市場的影響。
3.給出了市場均衡的二維圖形和三維圖形,方便分析和理解。
4.指出了匯率的本質是不同貨幣坐標系的變換。
5.完成了個體經濟學向總量經濟學的轉變,使總量經濟學完全建立在個體經濟學的基礎之上,完成了總量經濟學金字塔的層級結構。
交易方程式的創新要點:
1.通過廣義動量定理推導出交易方程式,這是以前經濟學所沒有的。
2.推導出有金融市場和沒有金融市場的兩種交易方程式,增加了交易方程式的套用和解釋範圍。
3.指出費雪方程式是沒有金融市場方程式的簡化,指出了費雪方程式的量綱不平衡。
4.給出了交易方程式的系統思考框圖,它是由商品負反饋環和貨幣負反饋環組成。
5.分析了貨幣供給量變化和需求量變化對交易方程式其他因素的影響。
6.使用交易方程式分析了通貨膨脹,通貨緊縮和金融危機的形成。
7.指出交易方程式的本質是廣義動量的交換。
凱恩斯主義和弗里德曼理論的創新要點:
1.給出了價格水平的定義,確定一個相對穩定的物價參照系。
2.指出了消費水平和收入水平相適應,收入水平越高,消費水平越高。
3.給出了消費最小化,消費適當化和消費最大化三種消費者類型,並且給出了相對應的三種系統框圖。分析了凱恩斯,弗里德曼,弗朗科•莫迪利尼亞所提到的消費者類型。
4.分析了凱恩斯的乘數模型,凱恩斯的投資帶動就業的本質是核心力量財富(投資)向知識(知識工作者)和暴力(體力工作者)轉化。
5.指出凱恩斯主義的理論漏洞,其理論假設物價不變,但是其投資必然會引起物價的變化。凱恩斯主義的投資可能會引起絕對收入的上漲,但是相對購買力可能是下降的,即收入/物價水平可能是下降的。
拉弗曲線的創新要點:
1.通過需求定律公式推導出拉弗曲線稅收公式。
2.給出了完整的拉弗曲線圖形,並且給出了最優稅率和稅收最大值。
3.指出稅收屬於交易費用,應該追求稅收最小化,人民財富最大化。
理性預期學派的創新要點:指出了理性預期學派與預測控制的本質是相同的。
共享經濟和TOC制約理論的創新要點:使用TOC制約理論來分析配對理論,二者的核心均是尋找與自己能力最相近的配對來實現系統產出最大化,這樣的配對才是穩定的配對。

目錄

自序
緒論
第一章目標與哲學
1.1人類的目標
1.2《道德情操論》的主要內容
1.2.1《道德情操論》的主要內容
1.2.2審慎、合宜與慈善三種學派的分類與核心思想
1.3《中庸》的主要內容
1.4為什麼選擇合宜或中庸
1.5影響
第二章廣義動量定理
2.1廣義動量定理的定義
2.2廣義動量定理的由來
2.2.1廣義動量定理與動量定理
2.2.2廣義動量定理與愛因斯坦的成功方程式
2.2.3廣義動量定理與稻盛和夫的結果方程式
2.3廣義動量定理與動量定理的異同
2.4廣義動量MV:目標與成果
2.5廣義動量定理的6要素
2.5.1廣義質量M
2.5.2廣義速度V
2.5.3廣義力量F
2.5.4廣義方向α
2.5.5作用點
2.5.6時間t
2.6成果MV與影響
2.7五種增加成果的手段
2.7.1學習
2.7.2創新
2.7.3合作
2.7.4交易
2.7.5競爭
2.7.6五種手段在最佳化算法中的套用
2.8廣義動量定理的層級結構
2.9廣義動量定理的適用範圍
第三章系統思考
3.1系統思考的定義
3.2系統思考的組成
3.3系統思考的使用
3.4系統思考的影響
3.5系統思考的層級結構
3.6系統思考的適用範圍
第四章經濟學目的與概論
4.1經濟學的目的
4.2經濟學概論
第五章經濟學基礎理論—需求定律
5.1基礎理論—需求定律
5.1.1需求定律公式
5.1.2需求定律與需求彈性
5.1.3廣義動量定理與需求定律公式
5.1.4傳統需求定律的3個挑戰
5.1.5需求定律的4個準則
5.1.6消費者盈餘和購買量
5.1.7需求定律框圖
5.2供給定律
5.2.1供給定律公式
5.2.2供給定律與供給彈性
5.2.3廣義動量定理與供給定律公式
5.2.4成本的碗型曲線
5.3商品的供需均衡
5.3.1稅收對供需均衡的影響
5.3.2消費者盈餘和供給者盈餘
5.4勞動的供需均衡
5.4.1勞動的需求函式
5.4.2勞動的供給函式
5.4.3勞動市場的均衡
5.5基礎理論—廣義經濟學和決策理論
5.6基礎理論—價值相對論
第六章廣義動量定理與經濟學
6.1力量F與經濟學
6.1.1力量F的屬性與分類
6.1.2力量F與勞動價值論
6.1.3力量F的所有權與產權理論
6.1.4力量F與分配理論
6.1.5力量F與人力資本
6.2方向Α與經濟學
6.2.1方向α與專業化
6.2.2方向α與資源配置
6.2.3方向α與博弈論
6.3作用點與經濟學
6.3.1作用點和絕對優勢及比較優勢
6.4時間T與經濟學
6.4.1時間t與時間經濟學
6.4.2時機不同,成果不同
6.5數量n與經濟學
6.5.1數量n
6.6質量m與經濟學
6.7廣義速度V與經濟學
6.7.1速度V與效率
第七章系統思考與經濟學
7.1負反饋理論與經濟學
7.1.1負反饋與馬歇爾的均衡論
7.2正反饋理論與經濟學
7.2.1正反饋與索羅斯的反身理論
7.3系統分析
7.3.1經濟學金字塔
7.3.2交易方程式
7.3.3凱恩斯主義與弗里德曼
7.3.4拉弗曲線
7.3.5理性預期學派與預測控制
7.3.6薩伊定律、有效需求和就業量
7.3.7經濟周期和經濟危機
7.3.8市場、企業與廣義動量定理
7.3.9自由經濟和計畫經濟
7.4五種手段與經濟學
7.4.1學習
7.4.2創新
7.4.3合作
7.4.4交易
7.4.5競爭
第八章經濟學的影響和總結
8.1經濟學的影響
8.2經濟學的總結
第九章雜論
9.1思想家
9.1.1邏輯學與證偽主義
9.2進化論
9.3世界的需求
第十章結語

創作背景

出版信息

作者:高廣宇
出版社:經濟日報出版社
出版年:2016-11
頁數:380
定價:60
裝幀:平裝
ISBN:9787519600433

點評鑑賞

影響

作者簡介

高廣宇,1983年4月5日出生,獨立哲學學者,獨立軍事理論學者,獨立管理學學者,獨立經濟學學者。創立了廣義動量定理,著有《可以量化的軍事學》、《可以量化的管理學》和《可以量化的經濟學》。分別將軍事學、管理學和經濟學分為十大流派。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