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時裝

另類時裝是一個注重服裝結構,並具有類似建築物外觀特徵的時裝。

簡介

alternative fashion另類時裝,非主流時裝
源於產生於60年代末的詞alternative society。後者代表不遵循現行社會秩序的文化價值。與sub cultural fashion含義相近。
上海申花足球隊的前鋒謝暉在一次電視採訪中說,他喜歡alternative fashion。這位年輕球員身材高、速度快、爆發力強,頭球功夫和腳下技術都不錯,頗受上海球迷的喜愛。他的崇拜者中又以女性偏多,這與他英俊的相貌和時髦的著裝有關。懂得使用alternative這個辭彙,非同一般。
一個注重服裝結構,並具有類似建築物外觀特徵的時裝。
現代"建築風"的歷史源頭至少可以上溯到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特別是當時的西班牙宮廷服裝。例如當時流行輪狀折襉領、法新蓋爾裙撐、巨大的羊腿袖和如扇於般高高聳起的折澗立領等。這些形式部具有較複雜的結構,需要使用各種襯墊物和支撐物。這種帶有建築風貌的服裝在隨後的幾個世紀內都有所表現和發展。由於"建築風"時裝並不是一個界限明確的概念,可以歸入這個流派的設計師非常多,如皮爾·卡丹、瓦倫西亞加、阿瑪尼、蒙他那、卡布奇、謝馬斯克、詹姆士、曼代里和法亥。又由於這是一種表現力非常強烈的流派,即便不能完全歸入這個流派但經常使用其手法的設計師更多,如默格勒、三宅一生、山本耀司、卡瑪里和希普。
這些設計師基本上可以分成兩種不同的類型,一類設計師更喜歡使用有機的形式、變化的曲線和比較柔和的外輪廓,如卡布奇和詹姆士。他們希望自己的設計看上去能令人印象深刻同時又能感到一些人情味。而另一類設計師寧肯只使用螺鏇形、圓形和方形等簡單和對比強烈的幾何形狀,如卡丹和古亥格。他們的作品更"硬"更"冷"。"建築風"時裝的這種分化很像搖滾音樂中的"軟搖滾(softrock)"和"硬搖滾(hardrock)"之分。我們不妨也分別稱之為"軟建築風"和"硬建築風"。
當代"建築風"時裝,特別是"硬建築風"時裝,被認為是反懷舊、反歷史主義、反浪漫主義、反田園情調和反女性嫵媚的。現代建築(而不是所有的建築)對其影響之巨大是不容否認的。例如,這種時裝經常使用黑色、白色以及紅色等單一色調,與包浩斯風格化的原則頗為一致。還有,現代主義對裝飾的摒棄在"建築風"時裝中也有強烈的反映,刺繡、花邊和緞帶等是絕對地被拒絕使用的。設計師們熱衷的是尋找諸如鍍層織物等各種新面料以取得類似鋼鐵、混凝土、大理石和玻璃等建築材料的質感。他們是如此注重和依賴形式,以致有意識地迴避使用人體的有機曲線。他們有時甚至極端到運用笛卡兒坐標紙和數學方法進行設計。某些現代派藝術家或現代主義建築師出於對自然界固有事物的不滿意或不信任,謀劃採用晶體排列般的建築形式。"建築風"時裝設計師向他們學習後的作品至少有一個吸引人之處,那就是給這個混亂紛雜的時裝界帶來一點秩序感。
"建築風"時裝設計師中有很多人曾從事建築設計或受過這方面的訓練,如卡丹、謝馬斯克和法亥。他們無一例外地野心勃勃,不甘心像賣火柴的女孩一樣在藝術殿堂外窺視,而"建築風"時裝終於第一次使他們與時裝本身一起登堂入室,與繪畫、音樂和建築比肩。但是,儘管如此,"建築風"時裝仍然缺乏一整套屬於自己的設計語彙,仍然要借鑑曾使他們仰視的同行。例如,謝馬斯克用"扭拒袖"、"稜柱袖"、"高架裙"和"帶翼茄克衫"等辭彙來描述自己的時裝。
"建築風"時裝表現的是一種大都市情調,也是大都市職業婦女咄咄逼人地爭取權力和地位的新態度的反映。"建築風"時裝是大膽和剛強有力的,缺乏女性的溫柔,這正是本世紀日益壯大的女權運動所希冀、追求的理想形象。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