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讀

句讀

句讀(jù dòu)(官話讀音:具豆,ㄐㄩˋㄉㄡˋ,jù dòu ;粵音:據逗, geoi3 dau6),也稱句逗。是句號和逗號的合稱。

基本信息

句讀釋義

句讀句讀

句讀(jù dòu)(官話讀音:具豆,ㄐㄩˋㄉㄡˋ,jù dòu ;粵音:據逗, gey3 dau6),也稱句

jùdòu

東漢高誘在《淮南子敘》中說:“自誘之少,從故侍中同縣盧君,受其句讀。”

句:會意字,甲骨文和金文字形都是,從口,從兩條不連線的曲線,而兩條不連線的曲線代表著意識不連線、轉到另一件事情上。本義:一個意識的完整表達結束,轉換到另一個意識的表達。
讀:通逗,形聲字,從言,從賣,賣代表著同一事物在行進中的自然轉換。本義:同一意識及事物完整運行過程中所出現的自然停頓、逗留、間隔轉換。
句讀:古時文章以行氣核心,文中一口氣行完,並表達出一個意思稱為一句,在行完一口氣的過程中出現諸多的自然小停頓、間隔稱之為讀。
韓愈在《師說》中說:“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北宋活字印刷術之前,古時經書多為師徒口口相傳,行氣壓韻的句讀方式多為口傳心授;北宋之後,書本印刷無斷句,讀者一般是以句號(。)作為一個句子的終了,相當於現代標點符號的句號;句中語氣承轉停頓以讀號(‘,’或‘、’)表示,則相當於現代標點符號中的逗號和頓號。像這樣加注句讀的動作,被稱為‘斷句’又被稱為‘圈點’,而圈點並且加上註解或註腳的動作,則被稱為‘圈注’。正確的圈點除了可以明了句子和文章原意,可以顯現一個人基本的學識涵養。2010年歷史學考研專業課中出現句讀題。

延伸故事

有一個窮秀才,他很窮,天天吃不飽。所以就想辦法去混口飯吃。他有一個挺富裕的朋友,每當人家差不多要開飯時,他就會到人家家裡“拜訪”。而且還編出各種各樣的理由,讓他朋友留他下來吃飯。

句讀句讀

這一天,秀才又“拜訪”友人。友人實在想不出什麼理由讓他離開,就打算看看情形再說。天突然下雨。秀才說:“天下大雨了!”那個富朋友想來想去,就留一張紙條: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白話意為:“下雨天就要留客(下雨天留客?)?天留你,但我不留你(天留,人不留)。”富朋友留下紙條後就走回房間,心想:一會兒再來,看你還好不好臉皮留下。可是一會兒那個富朋友回來時,還看到秀才在那。就問:“呀,你怎么還在這兒,你不走嗎?”秀才就說:“是你叫我留下的啊。”富朋友就奇怪了,問怎么回事。秀才指著那張紙條,:“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白話意為:下雨天就是留客天,留人嗎?留!)”秀才就笑著說:“你都這么客氣了,我還好意思走嗎。”那富朋友差點暈過去。

上個故事充分的說明了句讀的用法,需要注意的地方是,因為古文的章法非常緊湊,文章中即使是哪一句看不懂,看不明白,只要聯繫上下文,意思就很明白。所以讀古文是不能斷章取義,否則容易變成是在望文生義了。

古人將文字脫離言語,獨立成一個系統,而不像現在白話文一般,需要好幾個字來表達一個意思。古代文字是一字就有一個意思或者多個意思和思想在裡面,所以中國偉大的文化才能被書籍所記載下來。要是換成現在的白話文來容納中國歷史文化,怎么記也記不完。

斷句方法

要對古文正確標點斷句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有些經驗可供我們參考:

弄通文意

第一步,通讀全文,了解大意。要根據自己的理解水平通讀一到三遍,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第二步,抓住關鍵,把握中心。一篇文章總要圍繞一個中心來寫,說理問的中心往往集中在一兩句非常精闢的言語中。抓住關鍵就能把握中心,從而理解文章的基本內容。

第三步,理請脈絡,點斷句子。一般來說,敘事性散文脈絡比較容易理清,而說理性散文應該注意層次的把握。

第四步,點斷句子後,再行通讀。要求字句必須講得通,內容必須符合情理,標點出來的句子,還要符合古代語法和音韻。仔細體會作者表達出來的感情、語氣。做到正確標點。

利用句式

從辭彙方面看,古漢語單音詞比較多,一詞多意的現象比較普遍。古今詞義的差別比較大,同時詞類活用的情況也比較多。

從詞序方面看,主要是賓語前置,特別是要善於識別賓語用代詞復指的賓語前置。而介詞結構後置和用作補語的問題也值得注意。

從句式方面看,判斷句,被動句都比較好識別。省略句需要重視,要注意省略的是什麼成分。古人行文有個重要特點。喜歡對舉成文,常常使用對偶、對襯、對比、排比等句式,以增強文章氣勢。掌握這一特點,只需要把標點的文章誦讀幾遍,就能上口。因而能夠自然的把句子斷開。

藉助虛詞

古人用詞造句習慣於用虛詞表示停頓和語氣。有些虛詞實際上起著某些標點的作用。因此,我們要善於抓住這些視覺上的“顯著外部標誌”,幫助我們斷句。

1、“夫、惟、蓋、故、粵、是故、今夫、若夫、且夫、然則”常常置於句首,一般情況下,我們可以在它們前麵點斷句子。

2、“也、耳、焉、矣、乎、哉、耶(邪)、歟(與)”等多置於句尾,所以我們也可以在它們的後麵點斷句子。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