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登高

古詩:登高

古詩:登高 是由唐朝時期的詩人杜甫寫的是一首詩歌。

詩句

登高
作者: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1,渚清沙白鳥飛回2。
無邊落木蕭蕭下3,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4。
艱難苦恨繁霜鬢5,潦倒新停濁酒杯6。

全部注釋

1.猿嘯哀:巫峽多猿,鳴聲悽厲。當地民謠云:"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2.渚:水中的小洲。飛回:迴旋。
3.落木:落葉。蕭蕭:秋風吹動樹葉的聲音。
4."萬里"兩句:宋羅大經《鶴林玉露》云:"萬里,地之遠也;悲秋,時之慘淒也;作客,羈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齒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處也;獨登台,無親朋也;十四字之間含有八意,而對偶又極精確"。杜甫當時患有肺病、風濕病、糖尿病等多種疾病。
5.繁霜鬢:白髮日多。
6.潦倒:衰頹、失意。這時杜甫因肺病戒酒,故云"新停濁酒杯"。

賞析

這首詩作於唐代宗大曆二年(767)秋,詩人在夔州,逢重陽節,登高臨眺,蕭瑟的秋景激起了身世飄零的感慨。前四句寫景,後四句抒情,但其實情景是融於一體的。
首句如高天之狂飆,深谷之哀猿,驚心動魄,使全詩籠罩在悲涼的氛圍之中。次句卻平緩而出,讓人感到一種寧靜的淒涼、空曠的惆悵、孤獨的憂傷。這一片空闊冷寂的天地,逼出了三四句的萬象紛繁和百感交集。"無邊"的豐富紛繁,"不盡"的悠遠深長,"落木蕭蕭"之衰颯無情,"滾滾長江"之洶湧無窮,這一"下"一"來",寫出了宇宙時間之永恆、空間之無限,也寫出了人類在自然規律面前永遠的驚嘆、震憾和領悟。無邊落木蕭蕭下,固然使人類深感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無奈,但不盡長江滾滾來,又往往激起人生命的激情,向人類示範著一種永不停歇的進取精神。正因如此,這首充滿悲涼感的詩篇才使人品味出一種悲壯感,看到一種壯心不已的意境。如此一來,以下四句也就都有了同樣的審美精神:萬里悲秋常作客,是悲涼的進取;百年多病獨登台,是不幸者對命運的不屈不撓的抗爭;艱難困苦,窮愁潦倒,玉汝於成。詩人生命旅途上的坎坷不幸、淒涼悲傷是重重疊疊,無以復加的,然而他不屈不撓的進取也是可歌可泣的。沉鬱頓挫的生命固然是沉重感傷的,但也是豐富、深沉、有力度的。
此詩四聯皆為工對,且首聯兩句又句中自對。這種寫法歷來受到評家注意。
《詩藪》云:"杜'風急天高'一章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勁難名,沉深莫測,而精光萬丈,力量萬鈞。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無昔人,後無來學。微有說者,是杜詩,非唐詩耳。然此詩自當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杜詩鏡銓》:"高渾一氣,古今獨步,當為杜集七言律詩第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