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組曲

古組曲

古組曲(Suite),這一術語在16世紀產生於法國,最初的古組曲又被稱作是琉特琴套曲,以後稱作羽管鍵琴和樂隊舞蹈曲套曲。這些小曲在速度、節拍和節奏輪廓等方面是具有對比性的,互相之間用一個調性聯結起來,各曲之間較少有音調上的血緣關係。

組曲 (Suite)幾個相對獨立的器樂曲組合在一起時稱為“組曲”,其中有古組曲和現代組曲之分。古組曲的形式在7世紀被當時的作曲家弗羅貝格爾確定下來的。其結構由阿勒曼德、庫朗特、薩拉班德、吉格四首舞曲組成,後兩首舞曲的組合可以有些自由,各樂章均採用同一個調性,用兩段式寫成,演奏時,每段各自反覆一次。現代組曲在19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期間興起。其結構僅限於舞曲,其中也有從歌舞劇、戲劇及電影音樂中選出來的片斷組合而成的,如格里格的《培爾·金特組曲》;或是帶有獨立標題的組曲,如霍爾斯特的《行星組曲》;還有特性曲組曲,如舒曼的《狂歡節》;民族風格的組曲,如德沃夏克的《捷克組曲》;仿古組曲,如拉威爾的《庫普蘭之墓》。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