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連曉寢衣冷

古意·連曉寢衣冷

《古意·連曉寢衣冷》描寫的是女主人公的怨情,卻絲毫未提“怨”字,而是通過女主人公的處境和行為來描寫,深刻地刻畫了女主人公的幽獨境況。

作品信息

【名稱】《古意·連曉寢衣冷》

【年代】 中唐

【作者】劉商

【體裁】五言絕句

作品原文

古意

連曉寢衣冷,開帷霜露凝。

風吹昨夜淚,一片枕前冰。

作品鑑賞

閨怨是一個古老的題材,前人及當時詩人所作閨怨詩為數不少。而這首小詩在構思上有所翻新,顯得不落俗套。

詩中幾乎沒有說到怨情,只是一個勁地在寫冬夜氣候的寒冷。“連曉”即通夜,一夜到曉。“寢衣冷”換言之,即被窩睡不熱。這個細節不單交待出冬夜的嚴寒,而且暗點了女主人公的幽獨境況,所謂“翡翠衾寒誰與共?”“開帷霜露凝”寫室外景象,是一派嚴霜。句中說“凝”,是偏義於“霜”;兼及“露”,則有“白露為霜”的含義。這進一步說明了氣溫之低。這樣的寒夜,獨處的人兒將會怎樣,讀者一想便知。

女主人公懨懨起床後,一邊察看戶外,一邊回身理床,這時才發現枕畔亮晃晃著了一層薄冰。詩人用其內心獨白的語氣解道:“風吹昨夜淚,一片枕前冰。”原來如此,可見氣候是多么寒冷。這裡幾乎是不經意地點出“昨夜淚”,似乎女主人公的注意力已全部集中在奇冷的氣候上,已經淡忘了昨夜的苦惱,至少在悲怨的情緒上有所減輕。詩中不寫下淚當時,而寫淚乾之後,這種避重就輕的寫法,反而取得了“語不涉己,若不堪憂”的奇效。大抵顯意識中的悲哀好寫,卻往往因流於表面現象而難於打動讀者的心,潛意識中的悲哀不易寫,寫出則耐人尋味,乃至能產生震撼人心的力量。沉重的內容,輕鬆的形式,有意無意之間,產生了欲蓋彌彰的感覺。“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辛棄疾)此詩中女主人公說寒風吹淚居然成凍的兩句,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至於詩中著力描畫的徹骨的嚴寒,對於閨人怨情本身也有烘托染作用。套用一句古謠諺來說,這樣的悽苦之夜,真是“無霜猶可,有霜殺我”啊。

作者簡介

劉商,唐代詩人、畫家。字子廈,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大曆(766-779)間進士,官檢校禮部郎中、汴州觀察判官。能文善畫。詩以樂府見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