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利克

約翰·古德利克,(John Goodricke,1764—1786),男,英國天文學家。

基本信息

簡介

古德利克(1764—1786 年)酷愛天文學,對觀測變星有特殊的興趣。所謂變星,是一種亮度有變化的恆星,變化的原因可以分為外部原因(幾何變星)和內部原因(物理變星)。古德利克出生的時候,人們知道的變星只有幾顆,其中的一顆是英仙座β星,它的中國名稱是大陵五。

在正常情況下,大陵五的亮度與北極星不相上下,而每2 日20 小時48 分多,它就“眨眼”一次,其間,從正常亮度降到最暗約5 小時弱,在最小亮度上停留約20 分鐘,隨後又用約5 小時弱,從最暗回升到平常亮度,並在這個亮度上停留約2 天半’古德利克其間除了有一次極不顯眼的稍有點變暗外,亮度基本不變。此後,又一個變光周期開始,像前面說的那樣重複一遍。

英仙座是北天的著名星座,在神話中,英仙是位很出色的英雄,他為了營救美麗的公主(仙女座),先殺死了魔女墨杜薩,再利用任何人看到墨杜薩的臉都會變成石頭的這種魔力,征服了海妖(鯨魚座),使公主免遭海妖吞噬。大陵五變星位於墨杜薩的頭上,有“魔星”的稱號,是否很早以前已經有人發現了它的變光現象,所以叫它“魔星”,現在還說不準。可以肯定的是,1669 年義大利天文學家蒙塔納里曾發現過它,但並不清楚它為什麼變光。

1782 年11 月,古德利克偶然發現大陵五有奇特的變光現象。經過整整一個冬天的連續觀測,他終於明白了其中的奧妙:大陵五原來是個雙星系統,兩顆星一個亮一個暗,互相繞著公共重心運動,周期是2 日20 小時48 分多:當亮星從暗星前面經過時,整個雙星系統的光略有減弱;暗星從亮星前面經過時,光減弱得較多;不管是哪種情況,看起來大陵五都變暗了。這類變星現在叫做食變星,也叫食雙星。一位不滿20 歲的聾啞青年,能根據自己的觀測,提出變光原因的精闢見解,可以說是非凡的。整整一個世紀之後,1888 年,德國天文學家沃格耳用分光方法才證實了古德利克的大膽構想。

不出兩年,古德利克又先後發現了兩顆很重要的變星,一顆是天琴座β星,中名漸台二;另一顆仙王座δ星,中名造父一,他正確地指出這是顆本身光度在不斷地變化的真正的變星。造父一現在是造父變星這一大類變星的典型代表。

正當他有可能為變星研究乃至天文學的發展作出更大貢獻的時候,不幸於1786 年去世,年僅21 歲。變星和天文學史研究者們永遠不會忘記他,他的家鄉特地建立了古德利克學會,其主要宗旨是幫助那些像古德利克那樣的不幸的天生聾啞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