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字

古字

采字,有三音。一、cǎi. 1、摘取,後作“采”。《詩經~關雎:“參差荇菜,左右采之。”(引)蒐集.《漢書·藝文志》:“故故有采詩之官。”(又)摘取,採納。《韓非子·問辯》:“上必采其言而責其實。”有彩色花紋的絲織物。後作“彩”。《漢書·食貨志》:“衣必文采,食必粱肉”。

基本信息

示例1

采字,有三音。
古字古字

一、cǎi. 1、摘取,後作“采”。詩經~ 關雎:“參差荇菜,左右采之。”(引)蒐集.《 漢書·藝文志》:“故故有采詩之官。”(又)摘取,採納。《韓非子·問辯》:“上必采其言而責其實。”
2、有彩色花紋的絲織物。後作“彩”。《漢書·食貨志》:“衣必文采,食必 粱肉”。
3、彩色。後作“彩”。《 呂氏春秋·季春紀》:“ 命婦染采”。
4、文采、辭藻。《楚辭·懷沙》:“眾不知 余之異采。”
5、采飾。 文過其實。《漢書·嚴安傳》:“故養失而泰,樂失而吟,禮失而采,教失而偽。”
6、神色。《漢書1王莽傳》:“欲有所為。微見風采。”
7、事。《尚書·堯典》:“疇咨,若與采?”(又)官,官職。《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以展采錯事。”
8、五服之一。古代以天子所居為中心,每距五百里為一服,共五服。《左傳·襄公十五年》:“王及公、侯、伯、子、男、甸、采、衛大夫,各居其列。”
9、理會,後作“睬”。《景德傳燈錄》:“傾山覆海晏然靜,地動安眠豈采伊?”
10、柞木。如采椽,以柞木為椽。

示例2

二、cài.11、古代卿大夫的封地。後作“寀”或“埰“》《禮記·禮運》:”大夫有采,以處其子孫。”
12、通“菜”。《周禮·春官·大胥》:“春入學, 舍采合舞”。

示例3

三、lái.通“萊”,蔓。《後漢書·王符傳》:“桐木為棺,葛採為緘”(用葛蔓捆綁)。
燃,rán.本作“然”,《舊唐書·畢誠傳》:“少孤貧,燃薪讀書。”
支、zhī.1、枝,枝條。後作“枝”.《漢書·晁錯傳》:“草木 蒙蘢,支葉茂接。”
2、肢,四肢,後作“肢”。《 呂氏春秋·孝行》:”能全支體,一守宗廟。”(引)支解。《戰國策·秦策三》:“ 秦烏能與齊 縣衡韓、魏,支分方城 膏腴之地以薄鄭?”
3、分支,支派。《 漢書·藝文志》:“雖有 蔽短,合其要歸,亦六經之 支與流裔。”、
4、支撐、維持。《後漢書·袁紹傳:“冀州雖鄙,帶甲百萬,榖支十年。”
5、抗拒,抵禦。《戰國策·趙策二》:“ 韓魏不能支秦,必入臣。”
6、供給、支付。《歐陽修·請耕禁地札子》:“每歲仰河東 ......支往沿邊。”
7、指地支,如乾支。
樽,zūn.古作尊。古代酒器。《管子·中匡》:“公執爵,夫人執尊,觴三行,管子趨出。”
唐代就有用“樽”“罇”表酒杯的,《杜甫·客至》:“ 盤飧市遠無 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