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戲曲腳色新考

內容介紹《青年學術叢書?文化:古典戲曲腳色新考》是2008年立項的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2010年結項時被評為“良好”等級。 作者出版此書是要紀念王國維1911年刊行的《古劇腳色考》,也是《古劇腳色考》百年以來第一部全面系統地考述中國古典戲曲腳色的論著。 作者考證功底紮實,論著顛覆《古劇腳色考》之處甚多:一是發現宋金時期的戲劇演員在當時被稱為“雜劇色”,不應以後來才確定下來的“腳色”概念稱呼;二是首次詳盡論證了雜劇色“引戲”演化為戲曲腳色生旦淨末醜之“末”的過程與規律;三是令人耳目一新地提出了雜劇色“副末”兼“淨”的觀點,解決了王國維以來的戲劇史難題;四是首次從戲劇形態演進的規律入手,聯繫雜劇色變為腳色過程中性別人物對於“旦”腳出現的影響,內在合理地揭示了旦腳的形成過程和本質;五是鮮明的理論創新意識,首次提出了戲曲腳色制的形成與發展有演進階段和分化階段兩部分;首次提出了“泛戲劇腳色”概念,並做了相應的具體考證研究;六是在方法上,運用文獻、文物、文本“三證合一”,尤其是把文本即劇本內證的研究價值概括為戲曲史研究特有的“以戲證戲”,意義重大;此外,《青年學術叢書?文化:古典戲曲腳色新考》在中國古代禮樂制度中研究腳色和戲劇形態的關係,顯示出開闊的研究視野。

內容介紹

《青年學術叢書?文化:古典戲曲腳色新考》是2008年立項的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2010年結項時被評為“良好”等級。作者出版此書是要紀念王國維1911年刊行的《古劇腳色考》,也是《古劇腳色考》百年以來第一部全面系統地考述中國古典戲曲腳色的論著。作者考證功底紮實,論著顛覆《古劇腳色考》之處甚多:一是發現宋金時期的戲劇演員在當時被稱為“雜劇色”,不應以後來才確定下來的“腳色”概念稱呼;二是首次詳盡論證了雜劇色“引戲”演化為戲曲腳色生旦淨末醜之“末”的過程與規律;三是令人耳目一新地提出了雜劇色“副末”兼“淨”的觀點,解決了王國維以來的戲劇史難題;四是首次從戲劇形態演進的規律入手,聯繫雜劇色變為腳色過程中性別人物對於“旦”腳出現的影響,內在合理地揭示了旦腳的形成過程和本質;五是鮮明的理論創新意識,首次提出了戲曲腳色制的形成與發展有演進階段和分化階段兩部分;首次提出了“泛戲劇腳色”概念,並做了相應的具體考證研究;六是在方法上,運用文獻、文物、文本“三證合一”,尤其是把文本即劇本內證的研究價值概括為戲曲史研究特有的“以戲證戲”,意義重大;此外,《青年學術叢書?文化:古典戲曲腳色新考》在中國古代禮樂制度中研究腳色和戲劇形態的關係,顯示出開闊的研究視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