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與演講

口才與演講

書名《口才與演講》,作者:唐樹芝 編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嚴建江認為《口才與演講》注重公眾演講的演,通過演講者聲音的變化、表情的演繹和手勢的運用,讓演講的內容得到完美的展示,從而感染觀眾、達到你演講的效果。《口才與演講(第2版)》還配有兩張光碟,一張用於教師課堂教學,一張用於課外鑑賞,融可視性、示範性和模仿性於一體。《口才與演講(第2版)》可作為高等職業學院、高等專科學校、成人高校及本科院校二級學院和民辦高校各類專業教育的教材,亦可供演講愛好者參考使用。

圖書信息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2版 (2008年3月1日)

叢書名: 全國高職高專教育“十一五”規劃教材

平裝: 187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040235647

條形碼: 9787040235647

尺寸: 25.4 x 18.4 x 1.2 cm

重量: 322 g

內容簡介

嚴建江認為《口才與演講》注重公眾演講的演,通過演講者聲音的變化、表情的演繹和手勢的運用,讓演講的內容得到完美的展示,從而感染觀眾、達到你演講的效果。

《口才與演講(第2版)》是全國高職高專教育“十一五”規劃教材,是在第一版的基礎上精心修訂而成的。全書按照課堂教學的方式,編成六篇二十講,每講2至4課時,總計40至68課時。《口才與演講(第2版)》的特點在於精選最常用的十幾種類型的口才演講技巧,結合案例精要闡述,力避抽象繁雜。突出訓練是《口才與演講(第2版)》另一個特色,訓練內容由易而難,由簡而繁,循序漸進,自成體系,新穎獨到,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口才與演講(第2版)》還配有兩張光碟,一張用於教師課堂教學,一張用於課外鑑賞,融可視性、示範性和模仿性於一體。

《口才與演講(第2版)》可作為高等職業學院、高等專科學校、成人高校及本科院校二級學院和民辦高校各類專業教育的教材,亦可供演講愛好者參考使用。

目錄

緒論篇

第一講 口才、口語、演講

語言篇

第二講 口語與語音

第三講 態勢語言

表達篇

第四講 敘述

第五講 描述

第六講 說理

第七講 抒情

技巧篇

第八講 幽默

第九講 模糊

第十講 委婉

第十一講 詭辯

第十二講 發問

第十三講 傾聽

套用篇

第十四講 文明禮貌用語

第十五講 會話

第十六講 主持人語言

第十七講 命題演講

第十八講 即席演講

第十九講 辯論

文字篇

第二十講 講稿寫作

參考書目

文摘

不過,因為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等需要,各朝各代仍然不乏簧舌之士,雄辯大家。例如,秦朝的李斯、商鞅,漢朝的揚雄、東方朔、賈誼、晁錯,三國時的諸葛亮、苟或、賈詡、周瑜,晉代的陶淵明、郭象、桓玄,唐朝的魏徵、李白,宋朝的蘇軾、朱熹、文天祥,元朝的關漢卿,明朝的唐伯虎、解縉、徐渭,清代的鄭板橋、紀昀、龔自珍、魏源,等等。另外,科舉中的對策,僧道的布道講俗,民間的說書,書院的講學,民眾辯說,如此等等,或載於史冊,或見於文學作品,或存於傳說,這些都是我們研究我國口才學、演講學、辯學的重要史料。

封建社會重寫輕說的原因有三:

一是封建主義的桎梏。皇權至上,等級森嚴,歷代王朝奉行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聖旨就是金科玉律,稍有不慎,就會被斥為“犯上作亂”,大逆不道,輕則革職充軍,重則殺頭,“車裂”,甚至滿門抄斬,株連九族。如此慘烈,別說不敢說話,就是呈具章表都得戰戰兢兢,字斟句酌。

二是紙筆的出現,提供了以寫代說的便利。尤其自隋代開始的科舉制度,一直沿襲到清朝末年,以文取士制度化以後,以寫代說的社會風尚愈演愈烈。能讀會寫成了人才的重要標識。“言多必失”,“病從口人,禍從口出”,“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倒成了警世恆言。

三是古老的農業經濟,也是我國不重視口才的重要社會基礎。我國是一個古老的農業國,農民各自經營著自己的一小塊土地,長期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無需交往,無需說話,正如陶淵明所描繪的那樣:“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長此以往,社會自然是不會重視口才的。

(四)“五四”運動前後的演講新會

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面對西方列強的入侵,面對民族的生死存亡,為了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五四運動”之前,我國經歷了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三次重大的社會變革。在這幾次變革中,圍繞要不要西學,要不要反對三綱五常,要不要反對八股文等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論爭。正是因為這些論爭,才湧現出了一大批傑出的雄辯家與演講家,再度振興了我國沉寂了2 000多年的辯論與演講的新風。戊戌變法時期以康有為、梁啓超、譚嗣同、嚴復為代表的維新派,他們能寫會說。梁啓超在回憶康有為的演講時,這樣寫道:“如大海潮,如獅子吼,善能振盪學者之腦氣,使之悚息感動,終身不忘,又反覆說明,使聽者渙然冰釋,怡然理順,心悅誠服。”又說其文“循循善誘”、“至誠懇懇”。辛亥革命時的孫中山,一生做過無數次演講,因此而被譽為“孫大炮”。

序言

就業難,這是這些年來同學們越來越深切體會到的一個沉重的壓力。不僅是各類高職高專的同學有這種感受,各類本科院校的同學,甚至還包括碩士研究生亦復如此。究其原因,除了其他方方面面的因素之外,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同學們的素質,素質最顯著的標識是能力。在具備同等教育背景下,能否如願以償地就業,就取決於個人的能力了。在各種能力中,說話能力尤其顯得重要。美國著名教育家、演講理論家戴維?卡耐基在《口才訓練妙訣》一書中指出: “一個人的成功,約有15%取決於技術知識,85%取決於人類工程——發表自己意見的能力、擔任領袖的能力和激發他人熱忱的能力。”這三種能力,更多的都是指向說話的能力。美國人類行為科學研究者湯姆士說話更坦率:“說話的能力是成功的捷徑。”他統計的結果表明:“發生在成功人物身上的奇蹟,一半是由口才創造的。”

基於對社會、人才、口才內在關係的理解,結合我們長期從事口才學、演講學的教學與研究的心得體會,2004年,我們編寫出版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高職高專教育)——《口才與演講》。令人欣慰的是,這本書一面世,便獲得了廣大師生的認可,為全國各地近千所高等院校所採用,其中還包括部分本科院校。我們這次對第一版進行了精心修訂,力求使第二版更能符合廣大高職高專院校的人才培養需求。

本著開拓進取,與時俱進的精神,這次修訂在保持第一版框架和體例的基礎上,我們作了如下幾方面的努力:

第一,根據學生在校學習與就業的需要,增加了學術演講、競聘演講、喜慶演講、面試等內容。更換了第一版中陳舊過時的部分案例,力求貼近時代,貼近社會生活,貼近學生實際需要。

第二,由原來的一張光碟增加為兩張光碟。第一張光碟錄製全書的要點、難點、案例及部分訓練,用於課堂教學;第二張光碟,以演講鑑賞為主,包括經典演講和優秀演講兩部分,供同學們課外鑑賞。同時還更換了第一版中部分不夠典範的案例影像,充實了最新的頗具代表性的案例影像。光碟的設計更加美觀,操作更加便捷。

第三,對第一版的部分內容進行了刪改。

本次修訂,由唐樹芝教授全面負責,由華南農業大學唐滌非老師統稿,並負責光碟設計和音像資料的收集整理,唐海波老師負責光碟的製作工作。

在修改過程中,承蒙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讀者對本書第一版提出了不少的批評與建議;長沙學院給予了方方面面的關照與支持;高等教育出版社編輯王冰、倫克己等同志對全書及時作出了修訂指導;朱潔女士參與了全部資料的收集處理。正是有了上述方方面面的指導與支持,才有了本書第二版的面世,在此一併致謝。

本書又一次承蒙湖南師範大學曾毓美教授主審,十分感謝她兩次為本書所付出的辛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