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實

名詞,(1)指話柄。《國語·楚語下》:“使無以寡君為口實。” (2)指談話的資料。《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黎庶追思,以為口實。” (3)指食物。《易·頤》:“自求口實” (4)引申為俸祿。《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臣君者,豈為其口實?社稷是養。”

基本信息

基本解釋

[handle; cause for gossip] 話柄

使無以寡君為口實。--《國語.楚語下》

【示例】

1.使無以寡君為口實。——《國語·楚語下》

2.中泰對決愛國哨給人留口實。

詳細解釋

1.口中食物。

《易·頤》:“自求口實。”孔穎達疏:“求其口中之實也。”高亨註:“須自求口中之食物。”引申為食品。亦指飲食。《後漢書·光武帝紀下》:“明勑下以遠方口實所以薦宗廟,自如舊制。”李賢注引《漢官儀》:“口實,膳羞之事也。”《魏書·夏侯道遷傳》:“好言宴,務口實,京師珍羞,罔不畢有。”

2.指俸祿。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臣君者,豈為其口實?社稷是養。”杜預註:“臣不徒求祿,皆為社稷。”

3.古代俸祿皆以米計,故又借指為糧食。

《資治通鑑·晉惠帝元康九年》:“且關中之人百餘萬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處之與遷,必須口實。”胡三省註:“口實,謂糧食也。”

4.古代死者入殮時口中所含之物。

《公羊傳·文公五年》:“含者何?口實也。”何休註:“孝子所以實親口也,緣生以事,死不忍虛其口。”漢劉向《說苑·修文》:“口實曰唅……天子唅實以珠,諸侯以玉、大夫以璣,士以貝,庶人以谷實。”

5.謂經常議論、誦讀的內容。

《書·仲虺之誥》:“成湯放桀於南巢,惟有慙德,曰:‘予恐來世以台為口實。’”孔傳:“恐來世論道我放天子常不去口。”《南齊書·文惠太子傳》:“太祖好《左氏春秋》,太子承旨諷誦,以為口實。”

6.引申為定論。

宋蘇洵《仲兄字文甫說》:“昔者君子之處於世……不求有言,不得已而言出,則天下以為口實。”清李楷《序》:“乃世所援以為口實者:元輕白俗,郊寒島瘦。予竊以為不然。”

7.指話柄;談笑的資料。

唐劉知幾《史通·因習》:“遂盜葛龔所作而進之。既具錄他文,不知改易名姓。時人謂之曰:‘作奏雖工,宜去葛龔。’及邯鄲氏撰《笑林》,載之以為口實。”宋孔平仲《續世說·排調》:“舉朝嗤笑,以為口實。”李劼人《天魔舞》第二九章:“前年躲警報在榿木溝同陳登雲開過玩笑的那回事,不就是拿她--這個滿身苕氣的女人做過口實嗎?”

8.藉口。

《左傳·襄公二十二年》:“若不恤其患,而以為口實,其無乃不堪任命,而翦為仇讎?”杜預註:“口實,但有其言而已。”《東周列國志》第一百六回:“司馬尚曰:‘將軍稱兵犯闕,知者以為忠,不知者反以為叛,適令讒人借為口實,以將軍之才,隨處可立功名,何必趙也。’”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時事·曾文正公奏天津教案答□□□書》:“今吾師以一身之謗,易大局之安,固其宜耳,然使後之任事者,得借重望以為口實,是國家之患,方自今日始矣。”魯迅《序言》:“宋末有所謂‘通虜’,清初又有所謂‘通海’,向來就用了這類的口實,害過許多人們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