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外途徑頜骨囊腫摘除術

口外途徑頜骨囊腫摘除術是一種手術的醫用名稱,別名是口外法頜骨囊腫摘除術。

手術名稱

口外途徑頜骨囊腫摘除術

別名

口外法頜骨囊腫摘除術

分類

口腔科/口腔頜面部腫瘤手術/口腔頜面部囊腫手術/頜骨囊腫手術

編碼

76.2 02

適應症

口外途徑頜骨囊腫摘除術適用於大型下頜骨囊腫特別是位於下頜角、下頜支的囊腫。

術前準備

口外途徑頜骨囊腫摘除術與口內法頜骨囊腫摘除術術前準備相同。但大型下頜骨囊腫,常需術後頜間固定,以防發生病理性骨折,故應在術前作上下頜牙弓夾板結紮。

麻醉和體位

一般成人可採用局麻。兒童以及囊腫範圍廣泛者可採用全麻。手術體位以取仰臥位為宜。

手術步驟

1.切口

沿耳垂下方下頜支後窩中部向下,繞過下頜角後,再沿下頜骨下緣2cm處,作平行於下頜骨下緣的手術切口,向前達頦部。

2.翻瓣

沿設計切口,切開皮膚、皮下組織、頸闊肌和頸深筋膜,結紮頜外動脈和面前靜脈,沿此平面向上分離,顯露下頜骨下緣,再沿下頜骨下緣切開嚼肌附麗與骨膜,用骨膜分離器在骨膜下剝離並將組織瓣翻轉向上,即可顯露下頜角和下頜支骨面。

3.開窗

用骨鑿或咬骨鉗去除囊腫表面骨質,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可參考口內法。如囊腫表面的骨壁較厚,需先用小骨鑿開一小窗,再用咬骨鉗擴大開口;如骨壁極薄或已穿破,則可直接用咬骨鉗咬除囊腫表面之骨壁,以顯露囊腫。囊腫表面骨壁去除的範圍,以能顯露囊腫、便於摘除囊腫為度。去骨時應避免損傷需要保留的牙齒,同時應避免戳破囊壁。

4.剝離囊腫

沿囊壁與骨壁之間,用骨膜剝離器仔細分離囊壁。剝離時要避免損傷下牙槽神經血管束。如下頜升支內側骨板破壞時,還需防止損傷頜內動脈、翼靜脈叢等重要解剖結構。其他注意事項及操作要點可參考口內法頜骨囊腫摘除術。但應強調,下頜升支囊腫摘除後,要仔細檢查升支上部骨腔,徹底去淨殘餘囊壁。

此外,牙源性角化囊腫術後容易復發,甚至惡性變,因此,在囊腫剝除後,可用50%氯化鋅燒灼骨腔壁。如病變範圍太大,下頜骨破壞較嚴重或多次復發者,可作下頜骨部分切除一期植骨術。

5.牙齒處理

如牙根暴露在囊腔內而牙齒又可保留者,應作根尖切除術,用骨鑿鑿除2~3mm即可,但術前需先作根管治療。而含牙囊腫內的牙齒,應與囊腫一併摘除。

6.創口處理

修整骨腔壁邊緣,清除骨碎屑,沖洗骨腔,然後縫合骨膜、嚼肌,創腔內放置半邊橡皮管引流,最後將頸深筋膜、頸闊肌、皮下組織與皮膚切口分層縫合。面部加壓包紮。其他處理可參考口內法。

術中注意要點

除同口內法所述部分外,尚需注意:①在頜下區作切口和翻瓣時,應避免損傷面神經下頜緣支;②當下頜升支內層骨板破壞時,應仔細剝離囊壁,避免損傷深部重要神經血管;③如遇到穿通口腔時,要嚴密縫合好口腔黏膜,保持口外良好的引流。

本手術是一種根治性手術。手術的關鍵在於徹底去淨囊壁,同時還需避免穿通或損傷鄰近解剖結構,因此,在翻瓣、開窗、剝離囊腫等過程中均應嚴格遵守操作規程。此外,尚需注意合理設計切口和正確處理口內創口等,以防併發症的發生。

術後處理

口外途徑頜骨囊腫摘除術術後常規套用止血劑止血及抗生素預防感染。術後48h拔除半邊橡皮引流管。術後6~7d拆線。

併發症

口外途徑頜骨囊腫摘除術主要併發症為術後感染,其預防措施除口內法所述外,對大型下頜骨囊腫而其頰側骨板又較薄的病例,可將其頰側骨板去除而保留下頜骨下緣和舌側骨板,並在面部加壓包紮,使創腔縮小。同時作頜間固定,以防發生病理性骨折。也有將其頰側骨板、骨膜連同頰側組織瓣一併翻起後摘除囊腫者,如此,頰側骨板可被保留。值得強調的是,保持引流通暢是預防術後感染的一個重要措施。

為預防術後感染應注意:①正確處理與囊腫有關的牙齒;②合理設計切口,並應嚴密縫合口內創口,以防傷口裂開、瘺管形成;③骨腔內可放入抗生素粉;④術後選用抗生素。此外,一般認為,較小的囊腫,囊腫剝除後可讓血液充滿骨腔,放入抗生素粉,再嚴密縫合創口;但較大的囊腫,不宜採用本法,而應徹底清除血凝塊。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