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吃症

介紹

口吃症其實是一種特殊的社交恐懼症.它的特殊就在於不是由單純的,直接的懼怕某些社交對象(或環境)而引起的恐懼症,而是由懼怕口吃與懼怕某種社交對象(或環境)這兩種因素帶來的社交恐懼症.也就是說,口吃患者的社交恐懼症是由懼怕口吃而產生的,而對口吃的懼怕程度又是和具體的交際環境交際對象密切相關的.如有的口吃患者在熟人面前說話基本不口吃或很少口吃,可在生人面前卻喉頭梗塞,話難出口:有的跟同事閒聊還可以,可就怕和領導,上級對話:有的談自己的老本行--工作或專業頭頭是道,三就怕和生人剛一見面時寒暄語;有的小學生面對面對全斑甚至全校師生講故事有聲有色,可是在課堂上回答老師的問題卻反應遲鈍,唇齒失靈.凡此種種,不一而足.這是因為,這些最容易引發口吃的環境成了產生口吃的條件反射信號的緣故。因而口吃患者一遇這些場合,便不由自主地恐懼起來,害怕再陷入“口吃”的困境.為了擺脫這種恐懼感,他們不得不躲避這些交際環境,山覺不自覺地把自己關閉在與此同時世隔絕的小天地里,在自己與群體和社會之間掘下一道鴻溝,以致削弱了正常的社交來往,影響了自己的心理健康。久而久之,這種冷漠的生活態度與封閉式的行為方式成為定型化,或改變了原來性格中的優點,如開朗,活潑等,或強化了原有性格中的弱點,如敏感,急躁等,而使自己變得異常孤僻,抑鬱,敏感,多疑,怯懦,自卑.而這種弱質的性格更加劇了社交恐懼心理.

原因

造成這種社交恐懼心理的主要原因是“怕”字當頭,顧慮重重.他們千怕萬怕,就是怕出現“口吃”,讓別人恥笑了去。千顧慮萬顧慮,就是顧慮別人知道自己是個口吃患者會瞧不起自己,“怕”字當頭,顧慮重重的結果,使自己談“社交”變色,每遇到社交機會,躲之唯恐不及.如此懼怕社交,拒絕社交,又怎能嘗到社交成功的喜悅,總結社交的經驗教訓,從而形成社交的技能技巧呢?如此下去,沒有成功的經驗,只有失敗的積累,積累得越多,心理上的負擔就越重,口吃的症狀也就越重,性格的弱點也就越頑固,就越走不出個人的小天地,如此形成惡性循環.怎樣才能終止這一循環,使自己的言語與環境(各種社交場合,對象)協調起來呢?除克服心理障礙,改造性格弱點外,還必須投身到社交實踐中去,有意識地培養對各種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