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鴉

叢鴉

叢鴉有5種鳥類,體長27 - 32厘米,是一些具有天藍色和白色羽毛的非常美麗的鴉類,它們的頭,背部,尾巴,翅膀藍色,有些肩部或翅膀有少許棕色或橄欖灰色,喉嚨和胸腹部白色,其中純色叢鴉全身藍色。鳥喙和腳爪灰黑色,虹膜黑色。它們和其他鴉如喜鵲,烏鴉屬於同一家族鴉科。這些鳥類嘴堅實、強大;上下喙緣光滑,或上喙尖端有一缺刻。鼻孔為羽毛或鼻須所掩蓋,在鼻孔處的喙脊到上喙緣的厚度大於下喙的底部到下喙緣的厚度;跗蹠後側為兩片縱長鱗片所包被,前側為盾狀鱗;初級飛羽10枚,第1枚初級飛羽較長,超過第2枚初級飛羽的一半;尾羽12枚。雌雄相似,幼鳥似成鳥,但體色較淡。

基本信息

名稱類別

【中文名稱】叢鴉

叢鴉叢鴉

【拉丁學名】Aphelocomacoerulescens

【命名時間】Bosc,1795

【英文名稱】FloridaScrub-jay,FloridaJay,FloridaScrubJay

【科屬分類】脊索動物門、鳥綱、雀形目、鴉科

種類

1. 西叢鴉(學名: Aphelocoma californica)

2. 叢鴉 (學名:Aphelocoma coerulescens )

3. 聖島叢鴉(學名: Aphelocoma insularis Island)

4. 灰胸叢鴉(學名: Aphelocoma ultramarina)

5. 純色叢鴉 (學名:Aphelocoma unicolor)

習性

叢鴉一般不作長途遷移,但在寒冷的冬季會轉移到海拔較低的地區。通常居住在有河流的山谷底,復蓋橡樹的山麓,橡樹林立的泥淖,小溪,以及遮陽的樹木和灌木林密集的住宅區。

叢鴉飲食中植物成分的比例是73%和27%,約有三分之一的水果和漿果,三分之二橡子,堅果和穀物。堅果和橡子經常隱藏儲存供日後使用,動物食物差別很大,其中包括昆蟲,蜘蛛,蝸牛,小脊椎動物,也包括鳥類的蛋和幼鳥。水果偏好櫻桃,李子,李子,梨,無花果,葡萄;也經常啄吃杏仁和美洲山核桃。

繁殖

鳥巢通常築在山坡樹木上,或在有溪流的低灌木下部,位於鳥巢附近一般有水,產卵期從3月初到6月,四月份是繁殖的高峰期。通常一巢產4至6枚卵。孵化持續大約16天,幼鳥在18天左右離開鳥巢。叢鴉一般不集群,行為方式類同其他鴉或椋鳥。它們可以連續線飛行獲取食物來源。

範圍

分布於北美地區,包括美國、加拿大、格陵蘭、百慕達群島、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及墨西哥境內北美與中美洲之間的過渡地帶。中美洲,地處北美與南美之間,包括瓜地馬拉、伯里茲、宏都拉斯、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巴拿馬、巴哈馬、古巴、海地、牙買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達、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聖露西亞、巴貝多、格瑞那達、特立尼達與多巴哥等國家和地區。

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09年鳥類紅色名錄——易危(VU)。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