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斌[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

叢斌(Cong Bin,1957.7-) 河北省政協副主席、河北省九三學社主委。1974年11月參加工作,河北醫科大學病理生理學專業畢業,一直從事病理學,法醫學及分子生物學教學及科研工作.另有同名昆蟲專家叢斌。

(圖)叢斌叢斌

叢斌(Cong Bin,1957.7-) 河北省政協副主席、河北省九三學社主委。 男,漢族,山東文登人,九三學社成員,1974年11月參加工作,河北醫科大學病理生理學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醫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一直從事病理學,法醫學及分子生物學教學及科研工作.

人物介紹

叢斌(Cong Bin,1957.7-) 河北省政協副主席、河北省九三學社主委。
男,漢族,山東文登人,九三學社成員,1974年11月參加工作,河北醫科大學病理生理學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醫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人物簡歷

(圖)叢斌叢斌

1974年至1978年為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員;
1978年至1983年在河北醫學院醫學系學習;
1983年至1986年為河北醫學院宣傳部幹事、病理教研室教師;
1986年至1989年為西安醫科大學法醫學系物證專業碩士研究生;
1989年至1995年為河北醫學院助教、講師、副教授;
1995年至1999年任河北醫科大學實驗動物學部副主任兼省實驗動物中心副主任(其間:1995年9月至1998年6月在河北醫科大學病理生理學專業讀在職博士研究生,1996年7月任教授);
1999年至2000年任河北醫科大學研究生部主任;
2000年至2001年任九三學社省委副主委、河北醫科大學研究生部主任;
2001年至2002年任九三學社省委副主委、河北醫科大學研究生學院院長;
2002年任九三學社省委主委、河北醫科大學研究生學院院長;
2003年1月任省政協副主席。
2005年1月任河北醫科大學副校長。
現任政協河北省第九屆委員會副主席,九三學社河北省委主委,九三學社十一屆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全國人大十屆常委。兼任中國法醫學會名譽會長,中國法醫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法醫學雜誌》編委會副主任,中國法醫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物證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成就

叢斌教授一直從事病理學法醫學分子生物學教學及科研工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河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3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10餘篇,出版專著2部。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2項,省自然科學基金課題3項。曾獲河北省科技十大傑出青年、河北省改革開放20年百名優秀大學畢業生評選貢獻獎、十佳民主黨派成員等榮譽稱號和團中央授予的全國跨世紀建昊獎學金。榮立省政府二等功一次。河北省省管優秀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光輝事跡

兩次“創造”槍下留人的奇蹟
曾經崢嶸歲月,叢斌兩次“創造”了槍下留人的奇蹟。1992年,河北省保定市發生了劉小楷“開槍殺人案”。叢斌接到此案時,二審已經判決劉小楷死刑立即執行。根據槍彈的機械原理,叢斌認定這只是一場意外。“劉小楷為保護他人生命安全,與身份不明的持槍人爭奪槍枝,在這一過程中,槍枝走火致持槍人死亡。”叢斌的意見被最高法院採納,法院委託有關部門對現場槍枝所作的技術鑑定,與其判斷完全一致。

還有一次更加驚險,是在罪犯即將被執行槍決的前夜。1991年,叢斌代理一起精神病患者殺人案。犯罪嫌疑人已被某大城市精神病司法鑑定中心鑑定為非精神病,但憑著多年的鑑定經驗,叢斌認為鑑定結論有誤。然而,當他將辯護意見上交辦案機關時,死刑判決已被核准,死刑令已經簽發,準備第二天執行槍決。叢斌趕往火車站,在已經停止檢票的情況下登上從石家莊開往北京的列車,不想趕到最高法院門口時,已經是下班時間。

叢斌對著紛紛走出大門的法官高喊:誰是刑一庭華北組的審判人員?一位50多歲的女同志接待了他。40分鐘後,最高法院作出了暫緩執行死刑、重新鑑定的決定。此後,北京市司法鑑定委員會組織國家級精神病專家對該罪犯進行了重新鑑定,結論是其確有精神病。
人類基因組D1S80(pMCT118)及D17S30(pYNZ22)位點VNTR多態性研究
該研究成果在國際上首次報導了河北漢族人群D1S80及D17S30位點基因頻率分布情況,為河北省內法醫學個人識別和親子鑑定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基礎,同時為國內法醫學及遺傳學研究提供了漢族人群基因頻率分布的基礎數據。該研究成果達到當代國際法庭科學研究的相同水平。該研究成果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00年)。 作為主研人完成的<<豬囊尾蚴cDNA文庫的構建與人、豬囊蟲病診斷用抗原的合成>>課題在國際上首次採用基因重組技術構建了豬帶絛蟲囊尾蚴cDNA文庫,並從中克隆了4個可用於人豬囊蟲病免疫診斷用高度特異性的編碼基因,為診斷用抗原的克隆、免疫保護性抗原即疫苗的篩選以及有關絛蟲分類、遺傳、表達調控等分子水平的研究打下了基礎;在國際上首次證實λcC1基因為囊尾蚴特異性表達基因,並分析了其調控機制,為解釋寄生蟲抗原的多態性以及強保護力疫苗的研製奠定了理論基礎;在國際上首先建立了以融合蛋白為抗原診斷人、豬囊蟲病的簡化Westernblot發,為人、豬囊蟲病免疫學診斷提供了高於粗抗原、高特異性、高靈敏度的和簡便易操作的新途徑。該研究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998年)。

著作

(圖)叢斌叢斌著

法醫血型血清學問答
法醫物證學是法醫學領域內的支柱學科。20世紀80年代以前,大多利用免疫學、血清學、電泳技術等方法在蛋白質水平檢測遺傳標記多態性。
20世紀80年代中期,DNA分析技術在法庭科學中的首次套用,標誌著法醫物證檢驗技術新紀元的開始,實現了物證檢驗從否定到認定的飛躍。但是,對於這一新的前沿科學,目前還尚未普及。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和掌握法醫物證學的理論與新技術,編寫人員結合自己多年從事這方面工作的經驗和實踐,融入一些科研成果,並參考了國內外一些文獻、著作編寫了這套叢書。使將近一個世紀以來的法醫物證學中經典的血型血清學和DNA分析技術的新進展、新成果儘可能多地反映給讀者。
本叢書編寫的宗旨在於將法醫物證學的內容理論化、系統化,以簡單易懂的形式傳授給基層從事醫學或法醫學技術的人員、司法機關的偵查辦案人員、審判員、律師及大專院校學生。也可供從事生物化學、生物技術及分子生物學方面的人員使用與參考。目前,我國公、檢、法、司部門的法醫隊伍已初具規模。基層工作人員困於學習條件的限制及現場工作的繁忙,攜帶大本的理論書籍不便閱讀。到目前為止,國內還沒有一套法醫物證學的理論與實踐方面的叢書。本叢書具有深入淺出、圖文並茂、可讀性強、便於攜帶等特點,在撰寫內容的選材上,注重其理論性、科學性和實用性,力求內容豐富、通俗易懂、結構合理、重點突出。
全套叢書分四冊,第一冊和第二冊是以問答的形式向讀者闡述了法醫血型血清學及法醫分子生物學的基礎理論知識,由淺入深,可讀性強。第三冊為法醫物證實驗手冊,介紹了血型血清學和DNA分析技術的基本技能和經典檢驗方法,也有部分最新的技術進展。第四冊為法醫物證案例疑難解析,是編者在多年工作中積累的典型案例,其中個另9案例摘自報刊與雜誌。從特殊生物檢材提取的案例解析、檢驗程式中典型案例的解析、檢驗結果疑難點評等諸方面加以闡述,對基層技術人員和刑偵人員偵破案件極為有用。這套叢書理論與實踐並重,益於基層法醫工作者使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